作者 / 靈樨
近日,一部Netflix出品的泰劇再度被觀眾提及。早在2018年,《禁忌女孩》第一季播出時就掀起了不少波瀾,豆瓣評分8.3,畫面之血腥、尺度之大在短期內形成了全球狂歡的趨勢。如今第二季強勢回歸,除了女主人公娜諾還是原來的扮演者以外,又增加了她的幫手尤里,「禁忌女孩」並不僅是娜諾一人,而是形成了傳承的趨勢。
這部泰劇是一部單元劇,每集都是獨立的故事,講述的是一位叫娜諾的女孩不老不死,她總是以轉學生的身份出現在觀眾面前,她窺探著人性慾望,直言不諱地揭露著事情的真相以及人內心最黑暗、邪惡的想法,在這個充滿謊言的社會中,她是靚麗的風景線,也是旁人口中的「怪女孩」。
讓觀眾印象最深刻的恐怕就是她每次成功讓人性陰暗面顯露時得意的笑聲,而在此之後她總會激怒壞人引禍上身,不過她又總能復活繼續完成自己的使命。不過到了第二季,由於尤里在死時喝了娜諾的血而成為了娜諾2.0,她也擁有了不死之身,並且與娜諾做著同樣的事情。只不過,她們的處理方式截然不同,最後尤里徹底取代了娜諾……
娜諾是誰?
觀看這部泰劇時不能用正常的世界觀和邏輯進行分析,因為這部腦洞大開的泰劇根本就充滿了荒誕。娜諾被塑造成了一個無所不能的聰明人,她不僅不會被殺死,而且還總能及時錄下壞人犯罪的證據,甚至能夠讓男人懷孕。
那麼,娜諾是誰呢?
在第一季的介紹中,娜諾被比喻成是伊甸園的毒蛇,她的設定是撒旦的女兒,所以可以不老不死,因為她本身就是魔鬼,她的工作就是放大人們內心的慾望。
在每一集故事中,娜諾魅惑的樣貌總是讓男性神魂顛倒,而毒舌的特點又無形中得罪了許多人,她在每集的前半部分總是將自己偽裝成受害者,比如扮成足球隊中被老管理員欺負的小助理,即將遭遇男生輪姦的小綿羊……但其實一切都在娜諾的掌控之中,她最後會化身審判者來放大人們的慾望,並且審判惡人的罪孽。
在第一季第一集中,她表面上是受到已婚男教師的蠱惑,在拍攝瑜伽宣傳片時與老師發生了關係。甚至,老師以錄像作為要挾,讓娜諾繼續與自己發生關係。不過娜諾豈會是任人擺布的小綿羊,她不僅成功脫身刪掉了之前的錄像,還將這一切都報復在了男教師年幼的女兒身上。娜諾像個復仇少女,在出現時放大人們的慾望,又在對方犯罪時進行審判。
娜諾其實也有些像每個人心裡的陰暗面,在面對慾望和誘惑的時候,總有一個聲音誘導自己的犯錯,而這個聲音就是娜諾,只不過在《禁忌女孩》中,娜諾成為了一個具象的「魔女」形象。也就是說,娜諾就是「我」,在泰語中娜諾的發音與「我」也相似。
社會性問題的凸顯
《禁忌女孩》第一季大多是以狗血的劇情博人眼球,不過第二季的劇情卻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僅有8個故事,每一個故事的背後都反映了社會普遍存在的人性險惡。
第一集「男媽媽」,表面上是在反擊渣男,但實際上卻折射出了原生家庭的許多問題,男主的爸爸冷漠、自私、花心,於是男主從小耳濡目染也對女性產生了鄙夷,他四處拈花惹草,讓對方懷孕後就拋棄。娜諾讓男主感受到了懷孕不被關注的痛苦,也同樣是在呼籲社會關愛未成年孕婦。
第二集是學校禁止社交軟體也禁止男女相處過密,這似乎不僅反映的是泰國某些學校的變態規定,在國內一些高校也有這樣的校規。第六集相當於是這一集的升級,也是某個學校的校規非常的滅絕人性,將學生們都壓抑在黑白之中,只有娜諾是一抹彩色,她的紅唇、綠色的髮帶、紫色的頭髮都是對黑白世界的反叛。
第三集富二代過失殺人,車禍後逃逸以及富裕家庭可以逃離法律審判的現象昭然若揭,這是對有錢人惡性的揭露和反叛,最後女主被死去的亡靈不斷騷擾,後來發現當事情敗露後,寵愛自己的父親竟然為了保住自己的名譽要殺死自己。這一集是對金錢世界所造成的冷漠的批駁。
第四集是尤里的故事,她出身貧寒卻成為了有錢姐妹的跟班,專門拍攝女生被性侵的視頻威脅他們,三個人組成的小團體以此來霸凌其他的同學,但最終尤里也受到了懲罰。
第五集是常見的校園霸凌,曾經遭遇高年級校園暴力的男主人公也成為了施暴者,最後娜諾卻讓他遭到了虐待,而其他低年級學生成為了施暴者,他像狗一樣的生活,逐漸喪失尊嚴。
第七集講述的是被父母逼迫做網紅的珍妮,想要擺脫束縛而假死的故事,這個故事揭露了因為財富而犧牲親情的社會現象,但最後的反轉卻是一直抱怨父母的珍妮其實從小就有一個網紅夢,父母所做的這一切無非是幫助她實現願望而已。
第八集則是母女用殘疾騙取網友同情心,從而讓他們心甘情願為自己捐款的故事。但其實這個故事的本質還是霸凌,因為珺可從小生病而落下殘疾,同學們總是取笑她,這滋生了她內心的邪惡。
8個小故事雖然都是獨立存在的,但其實都指向了泰國非常普遍的社會現象——貧富差距嚴重。富人似乎可以為所欲為,而窮人只能任人宰割,《禁忌女孩》所揭露的人性之惡不僅是金錢腐化下人的冷漠和異化,還有窮人在這樣的社會規則中如何反擊,如何激發出自己最邪惡的那一面。
玩法升級
時隔三年,第二季強勢回歸不僅保留了《禁忌女孩》原有的味道,而且還在形式上進行了升級。
首先,第二季增加了一位女主角,採用了雙女主的形式,並且兩個女主角個性、背景完全不同,處事方式也存在差異。第一季中的娜諾似乎可以掌控一切,但由於第二季復活了尤里,她的能量逐漸消失,面臨著被尤里取代的風險。
尤里本身出身於貧困家庭,靠做有錢同學的跟班掙錢,但最終卻死於了自己的算計中。由於喝到了娜諾的血復活,想要學習娜諾的做事方式,但她更喜歡用以暴制暴的方式懲罰惡人。
不過娜諾擅長的是以自己作為誘餌,激發起人們心中的慾望,她以旁觀者的姿態看著受害者自食惡果。
因此,尤里和娜諾產生了衝突,當娜諾與女教師發生衝突時直接將娜諾推到了樓下,娜諾的身體扎在了旗杆上。隨後,尤里不僅將殺死娜諾的罪名嫁禍在女教師頭上,而且直接用暴力的方式反叛女教師定下的規矩。
在制裁霸凌低年級學生的學長K時,娜諾只是將K當成是狗一樣的對待,讓同學們集體霸凌他,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而娜諾只是承擔了激發起低年級同學憤怒的作用,沒有成為直接施暴的那一方。而尤里則不同,她像一個惡魔一樣,假裝放走K,又讓同學們將K抓回來,當K好不容易逃出森林坐上一輛卡車後,卡車竟然將K又送回到了原地。而後,尤里又將狗打死嫁禍給K,讓同學們為狗報仇,於是K被同學們暴揍。
雙女主的設定使本劇的衝突加強了,而在第八集中,娜諾的不死之身似乎在減弱,尤里表示「娜諾的時代結束了」,而她將取代娜諾成為新一代的審判者。同時,她又給同樣充滿著邪惡念想的珺可喝了自己的血,珺可也許會成為第三代的「娜諾」。
此外,第二季中還運用了一些電影化的拍攝手法,加入了一些符號學的隱喻作用。比如娜諾與復活後的尤里再次見面之後,兩個人共舞了一段舞蹈,其實就暗喻了二人享有同樣的身份,她們存在於一個世界之中。
第二季的第六集仿佛在致敬《辛德勒的名單》,在黑白的世界之中,只有娜諾的某一個部分是彩色的,比如她紫色的頭髮、紅色的嘴唇,這是在凸顯她對於校規的反叛,起到了強調的作用。
總之,第二季相比第一季來說融合了更多的元素,玩法更加多元化,對人性的窺探和審視更加的深刻,結尾處的懸念以及每一集結尾釋放的思考都引人入勝,值得反覆重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PC6-kHkBbyZbTSdkZXq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