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大學生力挽狂瀾,使瀕臨消亡的村莊年入千萬元,實現「逆襲」

2019-09-07     藝非凡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一個村莊的奇蹟


在日本德島縣上勝町,兩成的人口達到了80歲高齡。

地處深山,可耕地面積很少,村民們只能靠山吃山,以林業為主,種植柑橘為輔。

因為保留了最有名的,地貌風景「樫原棚田」,這裡曾經被入選為,日本最美的14座村莊之一。

而如今村裡冷清,人口稀疏、老齡化嚴重……變成一個瀕臨消亡的村莊。

1980年左右,日本政府陸續開放了木材進口的限制,村裡的木材在市場競爭中逐漸丟了市場。

1981年2月,一場罕見的寒流襲擊上勝町,村裡的柑橘樹大量地死亡,柑橘產業也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

從此,上勝町的男人們,開始整天借酒澆愁,女人們整天無所事事地待在家中。

但日子總是要過的,有村民建議栽培夏蔥,但是問題來了,上勝町沒有種植夏蔥的經驗。

並且夏蔥是否適合這裡的氣候?能不能賣出好價錢?一時間大家都深感不安。

就在這時,村裡來了個叫橫石知二的大學生,剛從農業大學畢業不久,在上勝町擔任農事指導員,改善村民經濟來源的重擔,自然落到了橫石知二的肩上。

寒災發生之後,橫石知二開始幫助村裡人種植野菜,可是收效甚微。

一天,橫石知二在城裡的一家壽司店用餐。他看到鄰座一位女性餐盤中裝飾的楓葉發出感嘆:「好美啊!」

每每看到老人在地里勞作,橫石知二心裡就不是滋味。

而且下地勞作的農民中,有不少是頭髮花白的老人。

此時橫石知二靈光一閃,「上勝町滿山都是樹葉,或許可以做這個生意。」

橫石知二夾起自己料理盤中的紅色楓葉,開始思考這份工作,女人、長者都能長期勝任。

於是他如獲寶貝般,將這片楓葉帶回家。

裝飾料理用的樹葉,在日語漢字里寫為「妻物」。

在日本人看來,葉子和花等裝飾物,就像妻子一樣,輔佐著和式料理的主餐。

但是市場上還沒有人批發葉子。

橫石知二興沖沖跑回村裡,將這個驚天發現和村裡人一說,結果被大叔大嬸們紛紛恥笑。

但是橫石還是狠下心堅持他的計劃,他走遍當地種植花木的農家,找了幾名半信半疑的大嬸加入。

他還創立了一個品牌「彩」,專賣上勝町美麗的樹葉。

可是創業哪有那麼容易,一開始銷路極差,為了推廣這些彩葉,橫石知二自掏腰包,吃遍京都的料亭,終於研究出,什麼樣的樹葉最受歡迎。

以前橫石知二採用的,幾乎是最天然的葉子,撿來的葉子用,清水洗一洗就包裝售賣。

遠看著漂亮,近看就會發現蛀痕或斑點。

橫石知二終於明白了,葉子銷售不好的原因。於是,橫石知二制定了規則。

「葉片有蟲咬的洞,或有損傷的不行。」「要依照葉子的大、中、小仔細區分,顏色要保持一致。」

注重品質的管理後,「彩」的葉子銷量也越來越好,漸漸地,在餐盤中擺放彩葉,成為料亭的時尚。


而且大家都會首選「彩」的樹葉,因為他們家的彩葉既漂亮,品質又好,甚至一些其他的料理店也紛紛效仿。


於是橫石知二,開始發動村民們一起收集樹葉,並對樹葉的規範明確要求,且付給村民酬勞。

漸漸地,「彩」的葉子的價格,從開始的一包5日元,漲到了10日元,然後漲到一包100日元、200日元。

上勝町進山采葉子的阿婆也開始變多了,原來的4戶采葉人家,一下增加到44戶。

上勝町四季分明,每個季節都有其代表性的植物。

橫石知二針對料亭最看重的季節感做成檔案,以掌控好每種樹葉出貨的最佳時機。

村裡的老年人都忙著賣樹葉賺錢,能有一份工作養活自己,老人們也自信了起來。

當地的養老院,在2007年因無人入住而關門,別的地方的老人都要靠養老金為生,這裡的80歲老人卻每年繳納稅金。

橫石知二還專門開發了,一個適合老年人使用的軟體。

並給阿公阿婆們,安裝了電腦或者平板,讓他們隨時可以查詢,當天應該去採收哪一種樹葉。

俗話說得好,「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想必如今這個村莊的人們,能有今天的成就,不僅僅是橫石知二一人的功勞。

他以敏銳的洞察力,藉助樹葉帶領老人們,走近幸福、安享晚年。

給予,遠比索取,能帶給我們更多的滿足感。

2003年,他們成為日本第一個,喊出「零垃圾宣言」的村莊,目標是在2020年,實現需掩埋或焚燒的垃圾歸零。

因為他們都知道,能長出如此漂亮優質的樹葉,全因上勝町地理條件得天獨厚,還有清潔的空氣和水源,所以他們自然該擔起,保護環境的那份責任。

村民們如此致力於環保,現在每年都有幾十人慕名而來,申請移居入上勝町,這座心懷淳樸、回歸自然的小山村,成為鄉村重生的典範,吸引了無數人。

其實,有用或無用,僅在一念之間。

許多美好已在你身邊,只是你未曾發覺。


圖片來自網絡,藝非凡編輯整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PB7Jcm0BJleJMoPMvRK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