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讓人揪心的新聞都層出不窮:
2019年5月20日,上海某郊區,1歲的彤彤吃輔食時被胡蘿蔔粒卡到,媽媽用手摳奶奶拍後背無濟於事後送醫,孩子還是因窒息、梗阻性休克、呼吸衰竭、缺氧缺血腦病、代謝性酸中毒等離開了人世。
2019年3月29日
湖南瀏陽一幼兒園內發生一起4歲男孩源源因異物卡喉身亡的慘劇。
2018年9月10日
在湖南益陽某幼兒園發生了一起悲劇,幾名小朋友圍坐在飯桌前吃飯,其中一名4歲男童吃飯時不小心被食物噎死。
2018年4月2日
青大附院西海岸院區接診了兩例氣管卡異物的小患者,一死一搶救。
2019年5月22日江蘇揚州,奶奶給7月大嬰兒喂葡萄,不幸噎死。
這些悲劇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呼吸道意外傷害!
我國每年有超過5萬名兒童死於意外傷害,其中因吞咽異物或氣管異物阻塞引起意外死亡有近3000名。
意外一旦發生,幾乎沒有入院急救的時間!
急救!只有4分鐘!
當孩子進食時,突然出現無法咳嗽,不能說話,或臉色發青幾乎無法呼吸時,即可確認為異物卡喉。
完全梗阻窒息的搶救只有:黃金時間4分鐘。
錯過最佳搶救時間,及時孩子救過來,人也廢了。
所以,家庭急救非常重要!最好的醫生是孩子身邊的家長。在此強烈推薦「海姆里克腹部衝擊法」,是針對於氣管完全梗阻導致窒息的一種急救。
1歲以內這樣急救
第一時間讓家人打120急救電話,與此同時立即展開急救措施。
將寶寶翻轉面朝下,騎跨在家長一隻前臂上(手臂可以支撐在自己大腿上),頭部略低於軀幹,同時這隻手的食指和拇指握住他的下巴以支撐頭部。(單手支撐不了寶寶,把寶寶放大腿上也可以)
海姆里克腹部衝擊法
用另一手掌根拍擊嬰幼兒兩肩胛骨之間的背部,進行連續5次有力拍擊。(拍擊時要謹防寶寶墜落風險)儘量向上搓著拍。
如異物還沒出來,扶住寶寶後頸部,翻轉過來。寶寶可以躺在家長的胳膊或大腿上,保持頭低腳高位。
海姆里克腹部衝擊法
另一隻手的食指和中指放在乳頭連線中心下一橫指的位置,快速向下重擊壓迫,進行連續5次有力的胸部衝擊。
重複進行5次背部拍擊和5次胸部衝擊,觀察異物有沒有出來,寶寶是否能正常咳嗽和呼吸。
如果還沒吐出異物,而且寶寶失去反應,呼吸心跳驟停,那就要進行有效的心肺復甦。
一隻手的食指和中指垂直按壓兩個乳頭連線中間位置,快速按壓30次(每次往下按壓約4厘米),觀察異物是否被排出。
海姆里克腹部衝擊法
如果仍未被排出,則做人工呼吸,往寶寶嘴巴里吹氣,重複上述循環,每一組循環做完後觀察異物是否被排出或寶寶是否恢復意識。
1歲以上以及成人急救
第一時間讓家人幫忙撥打120急救電話,同時自己採取急救措施。
讓孩子呈站立姿勢,家長站在孩子身後(孩子太矮的話娿,也可跪在身後,或者讓孩子坐在腿上),從背後抱住孩子腹部,雙臂圍環其腰腹部,孩子身體可稍微前傾一些。
海姆里克腹部衝擊法
家長一手握拳,用拇指掌關節突出部位頂住孩子肚臍以上胸部正下方的位置,另一隻手包住握拳的手,向上快速衝擊孩子的腹部(就好像要把孩子提起來似的,但注意不要讓孩子腳離地)。
一定要連續快速衝擊,反覆實施,直至阻塞物吐出為止。如果異物咳出,可根據寶寶的情況選擇(海姆里克急救需要用力拍擊、按壓,力道控制不好容易造成孩子腹部甚至內臟受傷)是否就醫。若未吐出則要做效的心肺復甦。
千萬!千萬!不要這樣做!
×千萬不要1. 抱孩子往醫院沖
不要馬上抱著孩子往醫院沖,因為跑動容易讓異物掉的更深。
×千萬不要2. 拍背
1歲以下的寶寶,急救時的確需要拍背,但千萬不要在寶寶直立狀態下拍。不正確的拍背方式會震動異物,很可能會使異物把氣管或食道之間的縫隙堵得更加嚴密。
兒童意外傷害
×千萬不要3. 用手摳
這種做法真的很危險。家長不一定能把異物扣出來,尤其是那種表面光滑或圓形的異物,相反,很有可能把位置較淺的異物推向深處……
×千萬不要 4. 喝水或喝醋
如果孩子被食物噎住,食物很可能是卡在了喉嚨里,這個時候給孩子喂水,由於食物吸水後會膨脹,更容易堵住喉嚨,導致呼吸不暢,所以千萬不要這麼做。
其它吞咽意外應對
誤食有毒物質
如果孩子誤食有毒物質,不要口服任何藥物或催吐藥,立即送往醫院,將毒物連同包裝一起帶上醫生,方便醫生診斷急救。
如果孩子誤食腐蝕品,不要想辦法讓孩子嘔吐,正確方法是讓孩子大量喝水,起到稀釋作用。
注意,如果孩子喝的是清潔劑,千萬不要喝水,否則清潔劑在體內起泡,進入肺部。
如果孩子呼吸停止,進行心臟復甦術,直到救援人員到來。
被魚刺卡住
× 千萬別吞飯、大口吃饅頭、喝醋等
大口吞飯也許能讓一些細小的刺給咽下去,但更有可能使大一些的刺卡得更深,不容易取出,嚴重時甚至劃傷食道造成出血、感染。
而喝醋也不能軟化魚刺,還能還會損傷寶寶嬌嫩的食道。
√ 處理問題正確的姿勢
停止進食;
用小勺子將寶寶舌頭壓低,藉助手電筒或手機燈照亮喉嚨,看清魚刺所在位置;
如果發現刺不大,且就在喉嚨的入口兩側,可以用鑷子小心夾出;
如果找不到魚刺,可能是卡得比較深了,應該立刻帶去醫院處理。
對抗意外傷害什麼最關鍵
了解急救方法固然重要,最關鍵還是要預防。
兒童意外傷害
預防意外最好的方式,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多下功夫:寶寶吃飯、玩耍時,家長儘量在旁邊,多給寶寶一些關注,一旦發現有任何危險,比如寶寶要把小玩具放在嘴裡,一定要及時制止。
如果真的發生意外情況,立即採取相應的急救措施。
快過年了,大家都要平平安安的。
最後,點個【在看】2020繼續幸福下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P1IJ4W4BMH2_cNUgQgH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