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條旗上要有第51顆星嗎?美國政客們更關心它是哪個黨的

2020-06-28     華輿

原標題:星條旗上要有第51顆星嗎?美國政客們更關心它是哪個黨的

編輯:張一天

中新社·華輿訊綜合報道 總統大選和抗擊疫情的夾縫裡,美國政壇又擠出一個新的議題:是否要將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以下簡稱華盛頓特區)獨立為一個州?

眾所周知,美國國旗「星條旗」左上角的每顆星星代表美國的一個州,人們熟悉的50星版本星條旗,就是在1959年夏威夷和阿拉斯加作為州加入美國聯邦後更新的版本。如果華盛頓獲得「州權」,那就意味著美國將迎來第51個州,星條旗也將時隔半個多世紀再次「版本更新」。

1959年前,美國使用的48星版國旗。(網絡圖片)

不過,更現實的問題,還是美國愈演愈烈的「黨爭」:對華盛頓「立州」後的選票和議員席位十拿九穩的民主黨,已經幫助這一提案在美國國會眾議院通過,共和黨一方則堅決反對,誓言在參議院予以否決。

州權不重要,「編制」才重要

作為美國首都的華盛頓特區位於美國東北部,人口約70萬。這一數字已經超過了美國人口最少的幾個州。一直以來,華盛頓特區被定義為美國國會直接管轄的特別行政區劃,不屬於任何一州。

據新華社報道,此次的提案則是華盛頓特區在美國眾議院沒有投票權的民意代表提出,並獲得通過。提案提出縮小聯邦特區,僅囊括白宮、國會大廈、聯邦最高法院以及國家廣場上其他聯邦建築等,餘下區域成為一個州,名為「華盛頓道格拉斯邦」,華盛頓特區市長成為州長。

投票結果幾乎完全按照黨派劃分。(圖片來自維加斯資訊網,媒體截圖)

草案准許「華盛頓道格拉斯邦」在美國國會擁有2名參議員和1名眾議員,均享有投票權。目前,華盛頓特區在美國國會參議院中沒有正式代表,在眾議院中有1名代表,但沒有投票權。在美國總統大選中,華盛頓特區則作為一個獨立選區,和美國人口最少的幾個州一樣擁有三張選舉人票。

按照華盛頓特區政府的說法,特區無論從人口規模、稅收水平,還是預算層面對聯邦政府的獨立性等方面來看,均有資格成為一個州。華盛頓特區居民在美國國會沒有正式代表,違背了美國憲法「無代表不納稅」的原則。

不過,現實中政客們看待這個問題的基礎仍然是「黨爭」:眾議院投票結果基本按照黨派劃分,僅有1名民主黨人投出反對票,沒有共和黨人投出贊成票。參議院多數黨領袖、共和黨人麥康奈爾此前明確表示,不會將該草案提上參議院議程。白宮方面也公開表示,幕僚團隊將建議特朗普否決這一提案。

這或許是因為華盛頓特區居民歷史上一直是民主黨「鐵盤」——該選區的3張總統大選選舉人票向來都被民主黨候選人收入囊中,共和黨不希望這種優勢擴大到國會席位上。

比彈劾特朗普還不靠譜的「行為藝術提案」

華盛頓特區立州一事很容易讓人想起去年的總統彈劾案——靠著眾議院席位優勢,民主黨通過彈劾總統特朗普,共和黨則靠著參議院席位優勢否決彈劾案。整個過程和結果毫無懸念,猶如一場行為藝術。

相比之下,華盛頓立州的議題或許比彈劾案更沒有懸念:不光是共和黨一方明確表示會在參議院和總統兩道關卡上設卡,更是因為華盛頓地位問題十分容易上升為一個憲法問題。立國之初,美國從相鄰的維吉尼亞與馬里蘭州割讓土地設立華盛頓特區,就是為了讓聯邦政府的駐地與某一州區別開來,以免聯邦政府受到州權影響。將華盛頓特區升格為州無疑有開憲法精神倒車的嫌疑。

事實上,此前華盛頓特區「擴權」,擁有獨立大選選舉人票,就是以美國憲法第二十三修正案的形式通過的。按照美國憲法,新憲法修正案的生效需要兩關:首先是美國眾參兩院分別以三分之二多數通過,或者由三分之二的州議會通過,才能進入第二環節。第二環節需要四分之三的州議會通過,才能使修正案生效。

1978年,美國甚至在國會眾參兩院通過過賦予華盛頓特區兩個參議員、一個眾議員席位的憲法修正案,但就是因為直到修正案本身規定的期限屆滿,仍未能得到四分之三州議會通過,因此該修正案徹底宣告流產。而在眼下這個兩黨對立極度尖銳的美國政壇,想要達到這樣的條件,更是天方夜譚。

醉翁之意在哪裡?

既然明知肯定通不過,問什麼民主黨還要堅持「表演」呢?其實,過去一段時間以來,華盛頓特區的「街頭政治」一直是美國政壇焦點。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可能就是當地時間6月5日,華盛頓特區的民主黨非裔市長穆里爾·鮑澤在推特上宣布:白宮門前的16號街改名為「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Lives Matter Plaza),並直接將這句話塗在馬路上。

華盛頓街道地面上塗刷了「黑人的命也是命」的標語。(圖片來自社交網絡)

在此之前,美國總統特朗普剛剛因為動用軍警驅散示威者,以讓自己能夠步行前往教堂並在媒體面前亮相而備受爭議。將特朗普剛剛走過的路塗上抗議者的口號,這無疑是在表達不滿。毫不意外的,特朗普就此與鮑澤在推特上展開了多輪隔空對罵,特朗普推特怒斥鮑澤「非常無能」,「根本沒有資格管理像華盛頓這樣重要的城市」。鮑澤則直接在華盛頓街頭演講,喊話「11月(美國大選)我們要換人」。

鮑澤在華盛頓街頭演講號召「11月換人」。(圖片來自社交網絡)

雙方的對抗再進一步,無疑就是聯邦和地方在華盛頓控制權上的對抗。如上文介紹,立國之初,華盛頓被設計為聯邦直屬的特區,以對抗州權的影響。直到現在,美國國會仍然可以在預算等諸多方面直接干涉華盛頓特區的政務。重啟華盛頓升格為州的議題,哪怕不能如願以償,獲得更多的國會席位,讓華盛頓特區有更大的自主權,在政壇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也算是收穫不小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Owjk_XIBnkjnB-0z4Lm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