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永傳說歷史上廣泛流傳於全國各地,我市西溪古鎮的流傳歷史最為悠久,地名遺存最多,是我們寶貴的非遺資源。2006年,國務院公布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我市「董永傳說」作為民間文學入選名錄。多年來,我市大力保護「董永傳說」非遺,打造董永七仙女文化園,把無形的文化遺產轉換為有形的文化載體,讓國內外遊客感受到這一非遺的豐富內涵和我市深厚的人文積澱。「十大文化名片」系列報道今天請看《仙配奇緣越古今 非遺傳說播四海》。
位於西溪景區的董永七仙女文化園每天吸引著四面八方的遊客前來觀瞻遊玩,董孝賢祠、浮雕長廊、老槐樹、摹雲閣等20多個與董永傳說相關聯的遺存被造景、濃縮,向遊人講述著那段悽美婉轉的愛情故事。
貴州遊客 黃林:【之前就聽說董永七仙女的愛情故事起源於東台,今天來了以後確實不虛此行,感覺到這裡的人民友好,風景優美,我感覺到很開心。】
《董永與七仙女》的傳說源遠流長,廣泛流傳於中國各地,其中尤以我市的傳說遺存最多、歷史最為完整。程可石是東台董永文化研究會副主席,研究董永傳說多年,他表示東台董永傳說不僅各種史料書籍都有記載,而且故事更為完整,能獨立成章。關於董永傳說在東台的文獻記載,主要有北宋的《晏溪志》、南宋的《方輿勝覽》、清嘉慶《東台縣誌》等。據清代劉積蘭的《彭城堂筆記》中有記載:「西漢時,山東一位農家女叫張七妹,隨父逃荒到東台西溪,見董永賣身葬父,很為同情,就嫁給了他。後來,七妹用織絹償債,操勞過度死去,留下一兒一女,鄉親們很懷念她,就附會她是七仙女下凡,後歸天庭。」與此同時,在西溪一帶有關《董永與七仙女》傳說的地名遺蹟有50多處。
記者隨程可石來到離西溪向南7公里的梁垛鎮董賢村探尋遺址,村裡有一座古廟叫「董永廟」,廟旁有一座古墳,據說是漢孝子董諱永之墓。50多年前,村民們為了保護這座墓碑還發生了驚心動魄的事。
為了保護利用好「董永傳說」這一寶貴財富,2009年,我市圍繞孝賢文化和愛情傳說兩大主題,在西溪旅遊文化景區精心設計和建設了董永七仙女文化園,用文化支撐旅遊,用旅遊傳承文化,切實做好非遺「董永傳說」的保護利用工作。在文化園的東南角,有一株千年古槐樹,每年吸引著無數單身男女前來許願祈福、邂逅愛情;沿著木棧道,向西行走,雙鞋莊舍子頭的雕塑矗立在園內,仿佛讓人回想起七妹託夢囑董永領子的那段傳說。如今,董永廟、董賢祠、舍子頭等20多個景點連成一線,董永七仙女文化園成了中外遊客了解董永傳說的大觀園。
西溪旅遊文化景區講解員 童欣:【董永是咱們西溪人,他故事的古遺址散落在咱們東台的西溪、廣山、台南三個地方、50多處,如果我們到那些地方,可能只能看到一口井、一條河,沒有什麼意境,所以我們文化園現在做一個重新的提升,可以讓遊客更直觀感受到咱們董永和七仙女的愛情文化、孝賢文化。】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築基之魂。董永傳說在兩千多年的漫長流傳過程中,生生不息,形成了富有東台地域特色的文化景觀,並深深浸染滋養著東台樸素厚重的人文精神。千百年來,孝敬老人、夫妻恩愛、家庭和睦、鄰里和諧的孝賢之風在這塊土地上得到了很好的傳承、發揚。
東台董永文化研究會副主席 程可石:【董永傳說的影響在全國都已經打響,對東台知名度、美譽度有很大的影響,東台人民從董永故事方面得出了一個是孝道、一個是美好的愛情故事,這兩個東西對當前以及今後的影響都是十分深遠的。】
給非遺「董永傳說」安個「家」,不僅是一種保護,更是一種傳承。多年來,我市全方位、多形式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推進文旅融合發展,讓非遺文化鮮活地呈現在大眾面前,進一步堅定了全市人民的文化自信,推動了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遊業的高質量發展。
(來源:東台廣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