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距今已經過去整整十年了,當大眾在如今越來越多的電視劇中突然感覺無戲可看甚至看著一部又一部味同嚼蠟的劇集時,再回首十年前的2009年,突然發現那一年的國內電視劇市場果然是神仙打架的一年。
包括《蝸居》、《媳婦的美好時代》、《愛情公寓》、《大秦帝國》、《我的團長我的團》等題材各異的電視劇都成為收視和口碑雙豐收的經典。而在這其中,一部叫做《潛伏》的諜戰片更是成為當年乃至如今被津津樂道的經典和不可逾越的高峰。
《新周刊》等媒體也一度將其追捧為——《潛伏》十年,最好的諜戰劇。
而當年的各大電視劇評選中,《潛伏》擊敗《我的團長我的團》,獲得當年國內最具分量的飛天獎、金鷹獎、白玉蘭獎中包括長篇電視劇一等獎、優秀男演員,優秀電視劇、最具人氣男演員,最佳電視劇、最佳男演員在內的最具分量的大獎。
哪怕是後來2010年的《黎明之前》,2011年的《借槍》,2012年的《懸崖》,2014年的《北平無戰事》,2015年的《偽裝者》,雖然部部精彩,但是依然無法掩蓋僅僅哪怕只有三十集的《潛伏》的光芒和偉大。
而伴隨著這部偉大作品同樣被捧上神壇的則是男女主角孫紅雷和姚晨。
如今已經很難說得清究竟是電視劇《潛伏》捧紅了孫紅雷和姚晨,還是孫紅雷和姚晨塑造了經久不衰的螢屏經典情侶角色。
有影評指出,評判一部劇的好壞,看看配角的水準就知道了。爛劇「各有千秋」,但好劇都有一個共通點——它們都塑造了絕佳的群像戲。
而《潛伏》的成功就很好地印證了這個觀點。光是盤一盤劇中的幾大配角,就有讓人無限回味的空間。
豆瓣10餘萬網友打出的9.3分的高分,至今也可以位列十大國產劇榜單。
以上種種,正是因為基於如此之高的殊榮和偉大。
當孫紅雷在擔任藝術指導和主演的新劇《帶著爸爸去留學》中被批的體無完膚,網上一片愛之深痛之深的聲討,從神壇跌落凡間後,才顯得更加讓人惋惜。
有一種倒退才被叫做「孫紅雷」。
而《潛伏》開播十年之後,女主角姚晨因為今年大熱電視劇《都挺好》再度翻紅後,恰逢時機地在微博追憶:翠平,好久不見。你還好嗎,老余回家了嗎?
一波滿滿地回憶殺再次讓觀眾記起了那個劇中魯莽率真、不諳世事,最後抱著孩子站立在山頭翹首以盼的翠平是多麼的讓人感懷傷心又難能可貴啊!
劇里的余則成和翠平從彼此嫌棄、無法相融到最後越走越近,不可分離,成為親密無間的戰友、愛人,再到現實中兩個人主演過的那些經典角色,他們都經歷了大紅到爆紅,又消沉再到翻紅的歷程。
伴隨著這些歷程中似乎是捕風捉影又無風不起浪的緋聞,兩大實力派的確走過了一段黑與紅的歷史。
但是,在娛樂圈,只要有硬核的影視劇加身,無論之前多麼的黑,如今都可以成功在作品的加持中洗白。孫紅雷沒有依靠身邊的女人,成功靠著自己的努力成為了大滿貫視帝,姚晨也憑藉鮮明的個人特色再度成為以自身絕對實力就可以媲美蔣雯麗的「大滿貫」視後。
然後,一旦在一個領域成功上位,就可以成功挑戰不同的工種。
所以,孫紅雷以藝術指導的身份參與了話題不斷、收視尚可但是口碑崩塌的《帶著爸爸去留學》,姚晨沒有依靠導演老公,自己上陣導演了口碑不錯但是票房只能用慘澹形容的獨立女性電影《送我上青雲》。
至此,有一種真正的洗白被叫做姚晨。
《潛伏》表面上講述的是1945年初國民黨軍統總部情報處的余則成棄暗投明成為潛伏在軍統處地下黨的故事,實則講述了人性中的黑與白,明與暗。
劇中的站長吳敬中種種謀劃,他的一生卻可以用八個字概括: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人性的貪婪也許止於此,但是又不可能僅僅只是停留於此。
就像站長第一次見到過去的學生余則成時客套的一句:「時間像一頭野驢,跑起來就不停「,這句被網友稱為的硬核金句如今用在孫紅雷刷屏的綜藝節目中,似乎再合適不過。
孫紅雷在《極限挑戰》中越跑越遠,網上關於他在節目中的梗將他推上了「顏王」的至尊寶座,但是也卻將他從余則成的輝煌中拉了下來。
美國心理學家貝科爾說:「人們一旦被貼上某種標籤,就會成為標籤所標定的人。」
靠綜藝再度走紅的孫紅雷,一旦觀眾對於他的綜藝人設過於入戲,那麼後續他主演的角色就很難再讓人覺得豐滿了。
《好先生》中的陸遠是一個「混世魔王」,《帶著爸爸去留學》中的黃成棟更是從劇情到演繹浮誇到了極致。本來好好一老爸,愣是在一連串父子矛盾、夫妻矛盾、人際矛盾中化身傑克蘇。
由此引發全網大面積差評。豆瓣評分一度跌到3.5分。孫紅雷之前積累的所有好感和好評也幾乎被一部新劇和一檔綜藝節目敗光。
知乎上有個提問:如何評價演員孫紅雷?
有人說他演戲尷尬,演什麼都是一個樣。
其中有一個網友「袁青」從孫紅雷演技和觀眾評價演員演技的角度進行了闡述:
什麼叫爛演技?有人評價:看的人會替演的人尷尬。
什麼叫好演技?代入感極強。觀眾能混淆角色和演員,如王剛與和珅,李明啟與容嬤嬤。
還有一種現實主義表演,就是演員被觀眾忘記了(這在很多影視劇中都有體現,當初看的時候不明所以,多年後再看時反而細思極恐)。
1999年,張藝謀拍攝電影《我的父親母親》,章子怡一飛沖天成為謀女郎,多年後我們突然發現電影里多了一人,就是孫紅雷,男一號,就是那個「我」。
據說當年本想借張藝謀改變現狀的孫紅雷看完劇本後非常失望。認為自己紅不了。
張藝謀坦誠地說:「這部戲火不火跟你沒一點兒關係,和你配戲的都是非職業演員(就是本村土著村民),只有你一人是演員。如果這部戲演完了,大街上有人認出你,找你簽名,你就失敗。如果大家認不出你來,覺得你就是這村裡的農民,那你就成功了。」
然後單純的孫紅雷硬著頭皮上了,結果成為他至今最成功的一次演繹。
同樣的例子可以參照黃曉明在《中國合伙人》、佟大為在《金陵十二釵》里的不那麼油膩的表演。
再說說什麼是好演員,什麼是不好的演員。
一種是科班或者非科班出身,經過自己努力成為有悟性有演技的演員;一種是有基礎,但是演技不穩定,遇到一般導演和爛劇本就表現得很糟糕,而遇到好劇本好導演的調教就很容易出彩的演員。
有時候,一個演員可以是以上兩種的綜合體,有時候又是其中的一種。
孫紅雷就是兼具了以上兩種。
他過往成名的角色往往因為濃重的東北長相和小眼睛,帶有很重的個人色彩,觀眾記住的是他演繹的那些霸氣、兇狠、囂張的狠角色,但是也會記住他這個人。
就是演什麼像什麼,而不是演什麼是什麼。
姚晨的最大毛病似乎也是這樣的一類優秀演員。
而孫紅雷的倒退不單單只是演技上的,還有就是過度的綜藝曝光,徹底地讓大眾認識了一個多才多藝自戀自大的「孫漂亮」,然後就在這條路上越走越遠,而在演繹道路上越走越偏。
當然,這和影視大環境惡化有一定的關係,以他成名後的咖位不可能無戲可拍,也可能在等待一個好劇本和好團隊,於是就在距離《潛伏》十年之後,迎來了作為藝術指導的大劇《帶著爸爸去留學》。
但是卻如上文所說,引發了一大波差評。
有人說孫紅雷參加《極限挑戰》是被綜藝禁錮,可是演員上綜藝節目本就是一件很忌諱的事,從作為一個演員的根本和長遠來看,其實是弊大於利的。
當一個演員沒有影視作品播出,又沒有緋聞可炒作的時候,近幾年火爆的綜藝節目就成為了他們的首選和曝光平台。
然而在增加曝光率的同時,演員在影視劇中塑造的經典角色就很容易被綜藝節目中的人設串戲。觀眾會自然而然地將演員綜藝中表現和影視相結合,從而會產生一種跳戲的感覺。
比如本是腳踏實地的「孫紅雷」在《極限挑戰》後轉身成為「孫漂亮」,人氣直衝雲霄的同時,演藝事業卻停滯不前。
偶像派上綜藝本身就是為了增加曝光接廣告,賺粉絲的錢,可是橫向對比那些頻繁上綜藝的真正的演員,《我和我的經紀人》在某種程度上完全沖淡了藝人的神秘色彩,包括好感度頗高的朱亞文,一度招黑不少;「國際章」近年來頻頻參加《妻子的浪漫旅行》等綜藝,引來無數粉絲脫粉;小宋佳也因為說話直性子,沒有眼力見兒等從女神變成女神經;還有許晴的公主病,鄭爽的低情商都成為被詬病的槽點,從而再看他們主演的電視劇就會在腦海中分分鐘出現他們在綜藝節目中的表現而不停地串戲,最終又因為劇情的硬傷而棄劇。
真正的演員從來都是隱藏自己的,這不是為了製造神秘,而是為了在塑造影視劇中的角色時和自身的本我區分開來,讓觀眾通過這個角色愛上這個演員,又因為這個演員為這個角色的塑造加分,兩全其美,互相成全。
而過度的曝光反而會削弱他們對於角色塑造時的那份神秘感,觀眾就會很自然地傻傻分不清角色和他本人以及綜藝節目中的人設,從而出現混亂和無法入戲,就特別難以有代入感,更遑論被感動了。
這種讓明星真的走下神壇的模式,就目前來看是完全得不償失的,畢竟大家之所以追星,就是因為這個行當在「造夢」,而如《我和我的經紀人》的楊天真為了營造自己的IP,非得從幕後走到台前,撕開這個行業的冰山一角,這所影響的將不僅僅是他所在公司的幾個藝人,甚至還會損害到整個大行業的利益。
這種利益表面上是明星、演員、經紀人和影視公司都少賺錢了,但實質上則會在很大程度上斷送一個演員的前程,讓他們從倒退開始慢慢葬送自己的事業。
藝人的底氣從來不是努力而是實力。
實力不夠,努力來湊?有用嗎?
姚晨這兩年路人緣崩成這樣,硬生生靠著《都挺好》扳回了一成。而歌手張惠妹體重變化那樣,但依然憑藉她的唱功把老粉圈的死死的。
洗白的姚晨在努力地憑藉一部又一部有品質的作品在塑造自己,有了實力就有了說話的權利。而同樣是一部經典劇中走出來的孫紅雷如果不及時轉身,就只剩漂亮了。
【羿雲天,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自媒體主編。原名徐亨福,生於蘭州,現居鄭州。專注婚姻家庭、時事熱點、影視評論原創作者。不隨波逐流,有料有態度,更有溫度。新浪微博:羿雲天;微信公眾號:羿雲天說(ID:yiyuntiansh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