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疫情,曝光了中國男人在婚姻中的真實狀態

2020-02-21     畫筆專點

01

_


特殊時期,宅在家裡少出門就算是為國做貢獻,曾經的生活模式也基本被打亂了。


比如我們家過去一直有阿姨做家務,我除了偶爾做頓飯,基本上什麼都不幹,家裡好多東西在哪我都不太清楚。


現在阿姨也在自己家隔離,我被迫承擔起做飯、洗衣服的重任。當然,李先生父子倆也不能閒著,負責買菜、洗碗、拖地、收拾房間。



據李先生說現在超市裡購物的基本上都是男人,而且很多男人都像他一樣拿著老婆給的清單,念念有詞地一樣一樣挑選。


但即使是如此,還是有男人看不懂清單上的項目,給老婆打電話現場請示:「你寫香菜一小把到底是多少啊?」電話那端老婆表示很心累,「一小把都不懂嗎?算了……直徑五厘米的一捆吧。」


李先生還嘲笑人家呢,我從他的購物袋裡拿出一瓶老抽,問他,「我要的是生抽你買老抽幹什麼?」


他無辜地看著我,「這倆東西不是一樣的嗎?」


看新聞,現在全國各地基本上都是這種情況,外出購物的任務改由抵抗力更強的男人們承擔,於是他們在各超市菜場鬧出了不少笑話。



拿著清單的男人們,是這樣的:


寫了豆角,但不知道是長豆角還是扁豆角,站在豆角攤前陷入沉思;


知道買西紅柿,但不知道是買大的還是小的,還要給老婆打電話請示;


只寫了買橘子,但橘子花樣這麼多,買哪一種不知道;


讓買老乾媽,但不了解老乾媽還有這麼多品種,只好拍下照來給老婆看;


還有讓買大蒜葉的買了大蒜;


讓買花生味的湯圓結果買了黑芝麻味的;


把白蘿蔔認成是西葫蘆;

給了清單的男人尚且如此,不拿清單的男人乾脆放飛了自我:



有人帶著拉杆箱去買菜,花了三千塊,買了一箱子肉,沒有一點青菜,老婆一做飯就想抽他;


有人不該買的買了一堆,該買的一樣都沒買;


有人錯把鹹鴨蛋當成了皮蛋;


有人東西找對了,數量又不對,有的菜特別多,有的菜又特別少;


有人買的菜全都是爛的;


有人只買貴的,不買對的。


婦女同志們紛紛表示,讓男人們去一趟超市,電話不斷、視頻不斷、語音不斷,比自己出門還累。



一邊指揮,一邊還得幫他們做選擇題:


琵琶腿是大雞腿還是小雞腿?


圓茄子好吃還是長茄子好吃;


雞蛋紅皮和白皮有什麼不一樣?

02

_


當然不是所有的男人都是如此「低能」,還有一些平時就承擔買菜任務的男人,在這非常時期就大顯身手,交出了滿意的答卷。


比如網上有個網友曝光了自己老公購物的成果,基本上就和一個小型菜攤差不多了,樣樣齊全,這樣做起飯來絕對沒有後顧之憂。


但這依舊無法改變中國絕大部分男人習慣遠離廚房的現狀,男人們今天在菜市場鬧出的笑話,暴露出他們在生活的柴米油鹽面前活成了巨嬰,一切看似好笑,其實背後隱藏了很多家庭的心酸。



在中國的婚姻中,男人們往往輕視家務勞動,把買菜、做飯看成是女人的工作。「君子遠庖廚」,是男人們千百年來滲透在教育和文化中的信條。


即使在女性也外出工作的時代,這種狀態也沒好轉多少,女人們即使和男人賺錢一樣多,依舊需要承擔比男人更繁重的家務。


要是女人當了全職主婦,一些男人會更理直氣壯地把家務全都推給女人,「你在家閒著不工作,你不做誰做?」


一些男人總是以賺錢不容易的藉口逃避家務,我是一個職業女性,工作也很辛苦,而且還兼職做自媒體,但我依然要說,相比家務,我寧可出去工作。


因為工作的成果是很容易看得見的,而家裡的付出,卻是周而復始,無休無止。


就像之前上過綜藝節目的魏大勛一家,魏媽媽就是典型的中國傳統女人,家裡的家務活都是魏媽媽一個人做,魏大勛和魏爸爸只負責躺就好了。


床單平平整整,是每天都要用手鋪平、扯開;


屋內窗明几淨,是因為每天都需要清理;


天天三菜一湯的晚餐,需要準備一個小時以上。


這些全都做到了,有人就習以為常,稍有一天做不到,便會覺得不稱職,生出抱怨。


做一個合格的主婦哪有那麼容易,其中蘊藏了多少科學謀劃和精明算計,以及超強的執行力。


比如之前沒有請到阿姨的時候,我在走向市場之前,已經大致盤算好今天準備做什麼。


主菜是燒雞塊,還是燉牛肉,素材是香菇菜心,還是青椒土豆絲。昨天吃過了排骨,今天不能再吃,最近天干氣燥,要多吃點苦瓜。


菜譜還要根據家裡人不同的口味設計,要確保至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愛吃的,兒子不愛吃酸菜,我若做了酸菜大骨頭,就要給他做一個紅燒雞翅之類的。


到了菜市場之後,還可能進行相應的調整,有一家上了北方不常看到的蘆筍,那素材就改成清炒蘆筍;今天荷蘭豆很新鮮,明天做臘肉荷蘭豆。


每個菜都需要不同的主料和輔料,可能只是做三個菜卻需要買上七八種菜,五六種調料。


一場疫情,曝光了中國男人在婚姻中的真實狀態

我在抖音很喜歡看的一對夫婦,妻子是日本人,他們的內容基本就是日本妻子每天的做飯日常,每頓飯都是葷素搭配有條有理,雖然年輕,但是做起菜來非常熟練,大家也都羨慕有這樣的老婆真是太幸福了,這大概是很多男人心目中期望的賢妻類型。


腦子裡有了菜譜,相應的主料和輔料也會馬上計算出來:水煮肉片需要豬肉、油菜、豆芽、豆瓣醬、辣椒、蔥花、菜籽油……沒有的都要一一採購。


家裡有什麼東西已經要用光了見底了,心裡都得有數,要及時採購補充。


做飯時,也要有統籌規劃,先蒸上飯,然後再做燉菜,或者煮湯。


等待期間別閒著,準備好炒菜的材料,看燉菜、湯菜快要出鍋的時候開始炒菜,這樣可以確保飯、湯、菜都能一起熱乎乎的上桌。



統帥打一場戰役又如何,也不過如此。廚房就是每一個主婦或者主夫的戰場,排兵布陣、統一調度。


亦舒說過,要很愛很愛一個人,才會每天呆在廚房裡為他做飯吧。


廚房功夫,瑣碎、腌臢、而又繁重。看不到這一點的男人,也會看不懂女人的愛。

03

_


一場疫情突如其來,考驗了整個社會,也考驗了每個家庭。


疫情之下,我們的家庭模式被打亂,也遭遇了重建。


這不是壞事,很多男人親身參與後,才終於明白,曾經習以為常的一切,原來都是難以想像的奉獻。


相信這次之後,男人們或許會改變對生活和婚姻的認識。


而男人們變成了巨嬰,不是男人們單方面的錯誤,也有女人們的疏漏。



男人幹家務,女人常常習慣挑剔,缺少鼓勵,結果久而久之,他們就習慣了不做,或者手足無措,覺得怎麼做都是錯,不如你怎麼說我怎麼做,一點主動性都沒有。


很多男人幹家務都不覺得是給家庭乾的,而是給女人乾的,買菜是「我給你買菜」,不是「我給咱家買菜」,帶孩子是「我幫你看孩子」,不是「我帶我們的孩子」,這種袖手旁觀的態度,特別讓女人心寒。


像之前和魏大勛一家上同一綜藝的袁弘,主動做家務,主動帶孩子,而一旁的朱丹還會驚訝地說,這種情況在她們家是沒有出現過的。


所以即使疫情退去之後,也要讓男人繼續承擔買菜義務,參加家務老公,就算乾得再糟,也一定要咬著牙鼓勵他們,誇獎他們。


因為家務從來不僅僅是家務,那背後是一種家庭責任感的強化。


男人長期不參與家務勞動是很危險的,不僅僅是會在菜市場鬧笑話,還會忽視維繫婚姻正常秩序的背後需要付出什麼樣的努力,責任感也會變得淡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OPLze3ABgx9BqZZIBnUs.html




















異地戀攻略

2019-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