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科學已到盡頭,前沿科技被鎖死?那是你不懂數學

2019-07-05   貓先生內涵科普

同學們讀《三體》時,都會被一個情節深深震撼,地球科技被三體文明的智子鎖死,科學從此再無寸進。

現在也不時有同學感慨,物理幾十年沒有新的突破,基礎理論已經原地踏步70年!會不會智子不知不覺中已經降臨人間,外星人暗中操縱了一切呢?大家瞬間表示壓力很大。

科技之鎖示意圖

同學們稍安勿躁,人嚇人嚇死人,大家不要再糾結於劉慈欣大師的科學幻象。科學一直在前進,只是能跟上的人越來越少了而已。原因讓我細細道來。

數字符合系統改變人類認知

讓我們把目光沿著歷史回溯,聚焦在公元9世紀前的某個時候,人們剛剛發明了一種可以視為里程碑式的東西——數字符號系統。這種文字由10個符號組成,代表著從0到9的數字,我們今天把它們叫做阿拉伯數字,雖然它們是印度人發明的。它讓儲存和處理數字數據的效率獲得一日千里的巨大進步。不久之後,另幾個其他符號加入了阿拉伯數字系統(例如加號、減號、乘號等),現代數學符號的基礎就產生了。

阿拉伯數字形式

一堆數字符合有什麼用處?很明顯,你無法用數學符號來寫一首詩表達你對情人的熱愛;但是,它有著另一種魔力,只要能將信息轉化為數學符號,無論儲存、傳播和處理的速度或者效率都是革命性的,這可比寫情書實用多了!至今為止,人類歷史上發現的第一份文字記錄就是——「29086單位大麥37個月庫辛」——古代蘇美爾人的一份記帳單。情書之類的比它晚多了。

蘇美爾人的古代記事泥板

數字符號系統的發明,在不久的將來,徹底改變人類歷史的走向。

牛頓的意義

天才的牛頓發現了數學的價值,並把它和自然規律研究相結合後,通過《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宣告現代意義上的科學正式誕生。

數學的形象

不到3百年,現代的物理和工程方面,幾乎整個知識領域就和人類的口語語音脫節了,科學語言,逐步由數學符號獨占。

認識自然和理解規律,絕大多數人,靠的是直接的感官認知,以及客觀經驗的積累。除了極少數的例外。人類大腦最容易接受和存儲的是關於動植物、地形、社會的信息。談論起什麼數字、運算符號,大部分人的第一感覺無非是腦力超載,昏昏欲睡而已。但推動歷史前進的,從來都是極少數的那一部分。數學接管人類的認知,說這根本就是反人類的趨勢,也不為過,但現實正是如此!

相對論令人困惑的根源

這就是為什麼直到今天,仍舊有那麼多的同學質疑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或者量子力學),喜歡通過操縱兩個手電筒交差反射,論證光速的疊加或者相減,號稱從此終結了相對論的原因。

大部分的同學始終擺脫不掉,從生活經驗中去理解和總結事物的規律;或者儘量減少對麻煩數學模型的記憶,而儘量從簡的本能。

大家對比一下,經典物體運動的伽利略-牛頓運動體系中重力加速度的表達式:

重力加速度公式

相對論的重力加速度的表達式,在解答低速物體運動時,也可以近似簡化為上述的經典物理表達形式,它們其實是等價的,但是它卻長成這樣:

重力加速度表達式

同學們感到瞠目結舌是對的,一般人看到這個的感覺就像黑夜中突然被錘子砸到腦袋一樣——徹底懵掉。這並不代表你天生愚蠢或缺乏好奇,只是人類的大腦本來就沒有玩這個複雜數學的天性。更簡單的說,它運用的數學模型,大大超越了普通吃瓜群眾的理解極限,大家很可能不是不打算嘗試接受新的理論,而是實在是看不懂而已。

更加荒誕的量子力學

很不幸的是,現代科學的兩大理論基礎——相對論以及量子力學,從根本上,它們都不是可以憑藉客觀經驗,或從現實生活中,直接獲知的理論。事實上構建它們的大部分是抽象的數學,沒有掌握高深晦澀的數學工具,根本理解不到理論的精髓,可以說是非常的脫離群眾基礎。

不確定性原理

說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我們再來看看量子力學的世界。海德堡在引入矩陣,發現不確定原理的過程中,是這樣描述量子力學的「在微觀粒子世界裡,一切都看起來是那樣地古怪不合常理,甚至有一些瘋狂的意味。我們日常的經驗在這裡完全失效,甚至常常是靠不住的。物理世界沿用了千百年的概念和習慣在量子世界裡轟然崩坍,曾經被認為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必須被無情地拋棄,而代之以一些奇形怪狀的,但卻更接近真理的原則。微觀粒子世界就是這些表格構築的。它們不但能加能乘,而且還有著令人瞠目結舌的運算規則。這一切都不是臆想,是從事實——而且是唯一能被觀測和檢驗到的事實——推論出來的。」

我們必須學會面對現實。物理,必須從唯一可以被實踐的數據出發,而不是靠想像和常識習慣。我們要學會依賴於數學,而不是日常語言,因為只有數學才具有唯一的意義,才能告訴我們唯一的真實。我們必須認識到這一點:數學怎麼說,我們就得接受什麼。

所以,不論是相對論還是量子力學,其實很大程度上,這兩者代表的物理學發展並沒有到達了什麼所謂的瓶頸。而是,一般吃瓜群眾們,對於科學的理解到達了瓶頸。

突破這個瓶頸需要唯一的鑰匙,就在大家的身邊,可也是同學們可能一生都無緣去克服的——學習高等數學。

超弦理論以及M理論

我科普道路上的啟蒙大師「老和山下小學僧」曾經說過:所謂前沿科技,往小了說就是粒子,往大了說就是天文,往虛了說就是時空,往實了說就是生命。

這幾樣東西再往細了說,歸根結底都是講數學。

數學的表達形式

物理學的最高教義就是統一,科學家們為了撮合引力和強力、弱力以及電磁力的統一,前仆後繼,自從科學誕生以來就不曾停止過戰鬥。從牛頓到麥克斯韋,從愛因斯坦到楊振寧,物理學的宮殿建起了又被摧毀,摧毀了又復興,推動之力都是出於對大統一的渴望。

我們先來講講,試圖接替標準粒子模型的超弦理論。

超弦理論示意圖

這種理論假設,基本粒子中的夸克和輕子,實際上都是「弦」——振動的能弦,它們在11維中擺動,包括我們已知的3個維度和時間,以及另外7個別的維度。這種弦非常微小——小得可以被看成是點粒子。超弦理論通過引入額外的維度,引力統一到把量子定律中來,初步完成物理學夢想中的大統一。

這不是終點,維度太多也煩,科學崇尚的是簡潔之美。於是從弦理論出發,又進一步產生了M理論。M理論把所謂「膜」的面,作為其物理學世界解釋的靈魂。

M理論示意圖

它是這樣解釋宇宙誕生:大爆炸過程以一對又平又空的膜開始;它們互相平行地處於一個捲曲的5維空間裡,兩張膜構成了第5維的壁,很可能在更遙遠的過去作為一個量子漲落產生於無。

聽不懂就對了!物理學家的思考,是因為他們拋下了傳統的人類思維方式,從頭學習了如何在外部數據處理系統的協助下思考。這些理論的思考過程有很重要的一部分並不是在他們的腦子裡,而是在計算機里或者演算的紙板上。

而作為普通的吃瓜群眾的一員,你沒有理解這些的深厚數學功底,當然以為上面的敘述是在跟你聊哲學或者瞎扯淡;而物理學家們,同樣沒有簡潔明快的科普文字表達手段,將數學概念文字化。

最後,我就隨便拋個標準粒子模型公式出來,讓大家感受一下前沿科學之美。

標準粒子模型表達式——部分截選

這個先進成果彙報,造成同學們任何不適的話,大家互相體諒一下吧。

計算機語言以及科學的未來

近年來,數學符號已經帶來了另一種更革命性的文字系統,對,就是計算機使用的二級製程序語言,全部的符號只有兩個:0和1。

矩陣

計算機並不會理解我們的文化、感覺或者夢想,但是我們現在卻致力於用一種只有計算機才能夠理解的數字語言,來建立科學或者人類的未來。如果有一天,這些二級制語言,打破人類給予的枷鎖,這個世界又會如何呢?世界的未來還屬於人類自己嗎?

你看過《黑客帝國》了吧?

結語

科學自誕生以來,人類社會的變化早已天翻地覆。無論你是愛因斯坦的信徒還是敵人,都不能否認。

現代生活縮影

現代社會隨著分工的日益細化,社會福利保障的逐步提升,一般群眾,只要掌握特定的技能,就能生活得挺好。理解不了一日千里的前沿科學,讀不懂那扯淡的數學公式,是很正常的情況。

不過請放心,那不是三體人在使壞,也沒有智子鎖死人類科技。同學們只是數學差點火候而已。或者,單純的享受科技的美好,正如笛卡爾這樣描述科學的目的「科學發展就是為了讓人類生活得更容易一些」。

我是貓先生,歡迎關注,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