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導致孩子不再願意跟家長溝通?究其根源三個字:不尊重

2020-11-25   爆炸母嬰課堂

原標題:是什麼導致孩子不再願意跟家長溝通?究其根源三個字:不尊重

當孩子漸漸長大,我們很快就會發現一個問題——孩子不願意和自己溝通,那麼成長過程中是什麼導致了孩子不願再跟家長溝通呢?希望以下個人經歷可以幫助到更多的孩子和父母。

小時候家裡沒有太陽能,洗澡前需要媽媽燒好熱水在大盆里洗澡。可能是擔心我受涼感冒,媽媽每次只放很少的涼水,用手試過水溫後再把我放到澡盆里。

可是媽媽每次放的水都非常燙,甚至有時忍不住猛地站起來,跟媽媽抗議水太燙央求加點涼水,每次媽媽都會再一次試過水溫之後無動於衷地對我說:「一點都不燙啊,沒事,洗一會就涼了」,於是每次洗澡後皮膚都是紅的。

次數多了,我知道說了也是白說便不再抗議,只覺得洗澡真是件很痛苦的事。直到有一次水溫太燙了,想到一會兒媽媽就會用毛巾沾著熱水打濕我的整個身體,頓時十分恐懼,可是腦海中又浮現出抗議後媽媽依舊駁回加涼水的提議,當時絕望到了幾點,終於我崩潰了,號啕大哭起來。

媽媽嚇壞了,連忙問我怎麼了,我抽泣著說「水、水太燙了」,媽媽大喝一句「這有什麼好哭的!」,一邊往盆里兌涼水。

也許媽媽覺得我的哭莫名其妙,也不知道每次的洗澡與我而言都是煎熬,不過經過這次事情之後我明白了「哭比說有效」,我不哭,媽媽就意識不到我說的事情的嚴重性,更不會尊重我的看法。

後來某一天又回想起這段經歷,我突然明白了孩子漸漸不願再和父母溝通的原因: 孩子所表述的觀點,家長普遍都不會很在意,只會強迫孩子接受他們的觀點和行為,只有當孩子真的做出有效抗議,他們才肯重視。

而在孩子想要與家長溝通的時候,家長的行為讓他們覺得和父母溝通沒有意義,父母只會強迫自己屈服,於是孩子很自然地就不會再想和家長溝通了。

現在自己有了孩子,每次準備洗澡水的時候都會很注意,作為過來人深知不能以自己的標準去衡量孩子的感受,孩子很乖,他覺得水燙就會離水遠遠的,稍微加一點水便不再喊燙。

家長有時候不理解小孩子的一些異常表現,不明白他們為什麼會那樣做,然後怪他們不願意跟自己溝通。

孩子怎麼會不願意跟自己的父母溝通呢?事實上他們曾經多次嘗試過和你溝通,他們已經告訴你很多次了——「洗澡水真的很燙!」

回到問題本身,成長過程中究竟是什麼導致了孩子不願再跟家長溝通?

1、家長總是認為自己最懂孩子,孩子的想法和自己的是一致的;

2、孩子不願再和父母溝通,一定是從很小的時候開始就意識到了「我說的話不重要」;

3、父母也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總拿孩子當發泄窗口,讓孩子不知所措,抗議無效選擇沉默;

4、究其根源還是「不尊重」,不給孩子表達的機會,沒有試圖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的想法,由一開始的溝通無效最終轉變成沒有溝通。

讓孩子願意跟你溝通很簡單,在孩子小的時候就不要對其說謊,對孩子許下的承諾一定做到,不要失去孩子的信賴。另外還有不能以自己的感受去揣測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言語和行為,多站在他們的角度看問題。

如果看完這篇文章大家還是不知道如何跟孩子溝通,或者不知如何彌補以前對孩子造成的傷害,建議大家不妨看看這本《P.E.T.父母效能訓練》。

這本書針對親子溝通不暢提供了具體行動的指南,傳授父母與孩子有效溝通的技巧,被視為能解決家庭衝突的神奇之作。

閱讀這本書時經常會被其中的內容所打動,知道了原來孩子很多的無理取鬧都和大人錯誤的處理方式脫不開關係。也明白了為什麼孩子會突然發脾氣,也找到了改進的方向和方法。

如果父母都能看看這本書,相信孩子們的童年會更加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