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江南有個柳園村,村裡有一對兄弟,老大名叫馬大柱,老二名叫馬二柱,都以做小販為生。這天,他倆從外地做生意歸來,忽然看見一位四十歲上下的男子,正坐在村外的一條山道上,默默垂淚。兄弟倆連忙奔了過去,問那漢子咋回事。漢子說,他叫宋家彥,家住柳園村向南三百里開外的梨花渡鎮,今天,他路過柳園村趕往江北廬州城,不想在山道上歇腳時,一不留神,被他放在隨身攜帶的一隻包裹里的小木匣,滾出了包裹,滾落到了山道旁的山崖下,他找了一個多時辰,也沒能找到,因此傷心得默默流淚。
馬家兄弟聽完宋家彥的一番話,連忙安慰起來,宋家彥的眼淚卻怎麼也止不住:「那隻小木匣里有一件東西,對我、對我家來說,都非常重要,唉!」
接著,宋家彥告訴馬家兄弟,他家是梨花渡鎮上的大戶,在廬州城裡,開著十多家店鋪,他此行趕往廬州城,是去辦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不想卻在歇腳時出了意外......
馬大柱是個熱心人,他對宋家彥說,他願意幫助宋家彥尋找那隻小木匣。馬二柱則暗想:宋家是個大戶,既然宋家彥說,那隻小木匣里的東西非常重要,那麼,它絕對非常貴重,如果我能幫他尋找到小木匣,他肯定會酬謝我......
馬二柱剛想到這裡,宋家彥又開了口:「只要兩位幫我尋到那隻匣子,我一定重謝!」馬二柱不禁心頭一喜:宋家彥果然打算酬謝!既然宋家那麼富有,那麼,那「重謝」的錢財肯定少不了!
馬家兄弟立即繞到山崖之下,細心地尋找起來。他倆原以為,找到那隻小木匣,是非常簡單的一件事情,但萬萬沒料到,他倆找了兩個多時辰,卻一無所獲。天眼看就要黑了,馬家兄弟只得停止了尋找,並請宋家彥去他家歇息。
第二天一早,馬家兄弟與宋家彥一道,又在那道山崖下尋找起來,可一連尋找了三天,卻連小木匣的影子都沒見著。第五天早上,宋家彥向馬家兄弟告辭,並無奈地說:「看來,那隻木匣尋找不到了,我只得硬著頭皮趕往廬州城了,唉,真不知道我家會發生什麼事情......」
將宋家彥送出村後,馬大柱打算外出販運貨物,可馬二柱卻不肯一道去,馬大柱問為啥?馬二柱的臉上掛滿了不屑一顧之色:「做小販能賺到多少銀子?我要繼續找匣子-只要我找到那隻木匣子,宋家彥肯定會'重謝我一大筆金銀,比做小販不知要強多少倍呢!」馬大柱吃驚道:「弟弟,咱們已經尋找了那麼長的時間,都沒能找到它,說明咱們肯定找不到它,你就不要白白浪費時間了!再說,咱們找匣子是為了幫助宋家彥,咋能要他的酬謝呢......你隨我一道做生意去吧......」
馬大柱苦口婆心地勸說了半個多時辰,馬二柱卻始終將頭搖成了撥浪鼓,馬大柱只得長嘆了一聲,獨自做生意去了。
從此,馬二柱天天去那道山崖下尋找小木匣,山崖下的每一處草叢、每一叢荊棘,都被他翻弄了無數遍,他恨不能挖地三尺,也要找到它,但卻始終不能如願。
2
日子不知不覺過去了兩年多,由於馬二柱天天忙著找匣子,不再做生意了,坐吃山空,手頭的積蓄已經花光,若不是馬大柱時常接濟,他早就缺吃少穿了。而馬大柱因為肯吃苦,生意做得順當,慢慢攢起了一筆銀子,於是在縣城裡買了一間鋪面,開了一家雜貨鋪,搬到了縣城裡居住。
這天,馬大柱回到了柳園村,再次勸說馬二柱,隨他一道去縣城裡做生意,可馬二柱還是把頭直搖。馬大柱惱了:「弟弟,你別再執迷不悟,想得到宋家彥的重謝了!」馬二柱卻道:「為了找到那隻匣子,我花了兩年多的時間,耽誤了做生意,可謂代價不小,如果我就此放棄,我的時間不就白花了,我的生意不就白白放棄了嗎?不,我一定要找到它,換來宋家彥的重謝!」馬大柱見自己仍然說服不了馬二柱,只好留下一些銀錢,回到了縣城裡。
第二天一大早,馬二柱又上山尋找起來,時近中午,他沿著山道往山下走去,準備回家吃午飯。正走著,他忽然在山道上碰見一個人,很是眼熟,他揉揉眼睛再一細看,頓時認了出來:那人不是別人,正是宋家彥!
與上回遇見時不同,宋家彥沒有衣著光鮮,而是穿著一件舊長衫。而馬二柱認出宋家彥後,心頭很是激動不已,哪裡顧得上細想其中的原因?只見他三步並成兩步,不一會兒,便來到了宋家彥的面前。
宋家彥盯著馬二柱,仔細看了好大一會兒,才將憔悴、消瘦的他認了出來。宋家彥對馬二柱說,今天他因為走親戚路過柳園村,不想碰見了馬二柱。馬二柱則告訴宋家彥說,他如今仍然天天上山尋找那隻小木匣。宋家彥大吃了一驚,連忙勸說馬二柱不要繼續尋找了。馬二柱卻說:「不,宋兄,我一定要繼續尋找,並且肯定能尋找得到!」
宋家彥搖搖頭,正要走開,馬二柱急了,追問道:「宋兄,兩年多前,你所說的'重謝那句話,還算不算數?」宋家彥沒好氣道:「算數!如果你不聽我的勸,非要繼續尋找,那你就繼續尋找吧!如果你找到了,我願意傾其所有答謝你!唉,真沒見過像你這樣死心眼的!」說著,宋家彥一甩衣袖,走了。而馬二柱愣在當場,半晌才回過神來,樂得嘴都合不攏,心想:宋家那麼有錢,「傾其所有」,那該是多少錢啊!雖然不知道我還要為此花費多少時間和精力,但卻太值得了!
3
半個多月後的一天,馬二柱正像往常一樣,在山崖下尋找著,忽然,他看見一塊大石頭下有一道石縫,石縫裡似乎有件什麼東西。他吃力地搬開那塊大石頭,掏出那件東西一看,原來那是一隻小木匣,被一塊油布包裹著,小木匣上掛著一隻銅鎖。他頓時推測了出來:這隻小木匣,肯定是宋家彥丟失的那隻-當時,它落入了那道石縫裡,而碰巧的是,從山崖上滾落下來的一塊大石頭,蓋住了那道石縫,擋住了視線,因此它一直沒能被尋找到。因為被油布包裹著,那隻小木匣竟然沒有腐爛。
馬二柱高興得開懷大笑,他立即把那隻小木匣捧回了家中。當天晚上,他幾次想撬開小木匣上的銅鎖,將匣內的東西據為己有,但一想到即將到手的宋家彥「傾其所有」的重謝,他便極力壓抑著自己,罷了手。第二天,他攜帶小木匣,趕往梨花渡鎮。
一路腳下生風,馬二柱終於趕到了梨花渡鎮,稍一打聽,他便找到了宋家,而眼前的景象不禁令他大為不解。
只見宋家只有三間破舊的房屋,宋家彥正在屋前劈柴。馬二柱疑惑地想:宋家不是十分富有,在廬州城裡開著十多家店鋪嗎?為何他家只有三間破舊的房屋?
見馬二柱找上門來,宋家彥感到十分意外,他連忙停下手中的活,接過了那隻小木匣,並當著馬二柱的面,打開了那隻小木匣。只見匣子裡並無金銀財寶,只有一封書信。望著馬二柱發愣的樣子,宋家彥開了口:「馬老弟,是這麼一回事......」
原來,宋家原先確實是梨花渡鎮上首屈一指的大戶,在廬州城裡開著十多家店鋪,生意非常紅火,宋家彥的父親是店鋪里的大掌柜,宋家彥的大哥是二掌柜,二哥是三掌柜。兩年多前的一天,宋父與宋家彥回到了梨花渡鎮,沒過幾天,宋父就得了急病,很快就不行了。臨死之前,他給留在廬州城裡的大兒子、二兒子寫了一封書信,在信中,他立下遺囑,說讓三兒子宋家彥當大掌柜,當宋家的主事之人。因為路途遙遠,宋父病逝後,宋家彥沒有派人通知大哥、二哥回來奔喪。辦完喪事後,宋家彥將那封書信放入一隻小木匣內,然後攜帶著那封書信趕往廬州城,不想卻在路過柳園村時,那隻小木匣滾下了山崖......到了廬州城後,宋家彥說出了父親的遺囑,但因為沒有書信作為憑據,他的大哥、二哥根本就不信他的話,從此,宋家三兄弟陷入了內鬥之中,無心打理生意,很快就將家產敗了個一乾二淨,連家中的房屋都被賣了,只剩下了三間破舊的屋子。無奈之下,宋家彥回到了梨花渡鎮,艱難度日......
4
聽完事情的來龍去脈,馬二柱頓時如遭五雷轟頂,身子晃了幾晃,差點兒一頭栽倒在地。宋家彥連忙一把扶住馬二柱,安慰道:「馬老弟,你為我尋找回了我父親的親筆書信,我很感激你,我願意傾其所有感謝你!」
過了好半天,馬二柱才終於穩住了心神,口中喃喃道:「感謝我?如今你家已經成了這樣,你拿什麼感謝我?」宋家彥指著屋內的兩隻竹簍,道:「我家只有這一擔白米了,馬老弟,如果你不嫌棄,你就將這一擔白米挑走吧-這就是我的'傾其所有!」
馬二柱環顧了一下屋內,發現宋家除了那一擔白米,確實沒有第二件像樣的東西了,無奈之下,他只得挑起了那擔白米,離開了梨花渡鎮,趕往柳園村。一路上,他都在想:我不能白白尋找到那隻小木匣,我一定要將這擔米挑回家中!可是,我尋找了兩年多時間,卻只得到了這一擔米,真是不甘心啊!如果兩年多前,我沒有繼續尋找小木匣,而是繼續做自己的生意,那該有多好啊......
三百多里路程,挑著一副重擔,馬二柱一路走走停停,身上的汗幾乎沒有干過。這天,他終於回到了柳園村,可他剛來到自家的門前,又累、又不甘心、又後悔的他,便虛脫得一頭栽倒在地,氣絕身亡!
馬大柱聞訊趕回了柳園村,抱著馬二柱的屍體,他不禁淚水長流:「弟弟,你不該如此貪心,貪心送了命,不該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Nifwz3EBiuFnsJQVkq3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