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最大賣國賊,比秦檜更可恨,為擋住金兵居然掘開黃河

2019-07-01     醬酒直通車

水木年華 古風國學

此人是宋高宗初年的軍事人物,在岳飛將要打敗金兀朮的時候突然掘開黃河,致使兩淮幾百萬百姓流離失所,死者無計,也讓岳家軍能成功阻擊金軍的計劃毀於一旦,此舉比秦檜更可恨;他就是當時宋軍的頭,汴京留守使杜充。

杜充本是宗澤老遠帥的副手,由於在朝廷的根基很深,所以很受剛繼位不久的宋高宗趙構倚重。可氣的是此人屬於汪伯彥、秦檜之流的投降派,是當時主戰派李綱、宗澤、趙鼎等文臣武將的勁敵。

趙構即為後,由於繼續奉行投降策略,李綱被氣走了,宗澤在作戰受重傷後鬱鬱而終,於是杜充成為新的接班人。此時韓世忠,岳飛,張俊等大將都成為其下屬。但是這小子與以上的將帥們根本不是一路人,整天在皇帝面前吹噓自己多能耐,其實就是個軍事投機小人。

靠著在朝廷的關係爬上了帥椅,你就好好領著大家抗金唄,但他卻背道而馳。

首先他完全拋棄了老帥宗澤定下的軍民共計的防禦方針,致使汴京周圍上百萬義軍漸漸解散;

其次,他嫉賢妒能,排除異己,打壓以韓世忠、岳飛為首的抵抗派青年將領,對金人採取消極避戰策略,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他居然建議皇帝趙構把首都遷往南方的臨安城,以避開金軍鋒芒;此想法一出,立即得到朝廷多數官員的響應,因為他們大都被金兵嚇怕了。

以上三點直接導致宋朝在河南、河北地區的軍事力量瓦解,從此宋朝主要統治區域變為長江以南地區,是北宋轉為南宋的重要節點。

金國第二次伐宋,金兀朮的東路軍一來,杜充仍舊不敢與之交鋒,唯一的對策是上書朝廷,請求開決黃河大堤。由於此時朝廷是奸相汪伯彥當國,趙構又被打怕了,所以就准了這個餿主意。

此時的主戰派將相趙鼎、韓世忠、岳飛等堅決反對,岳飛更是提出要帶兵阻擊金軍南下,杜充拗不過眾將要求,只有勉強答應。可是正在岳飛帶領牛皋、王貴、楊再興等人與金人浴血奮戰之際,他居然趁機掘開了黃河。滾滾河水雖然一時擋住了鐵浮屠,但也讓岳家軍損失慘重,精心制定好的阻擊計劃瞬間化為泡影。

黃河水自泗水入淮,致使當地百姓被淹死二十萬以上,因流離失所和瘟疫而造成的死亡數倍於此,北宋時最為富饒繁華的兩淮地區毀於一旦,近千萬人無家可歸,淪為難民。此舉造成的軍民傷亡比金軍的殺戮要多出十倍不止,真是禍國殃民啊!

可笑的是濤濤黃河水並沒有擋住金人的鐵蹄,反倒是惹惱了金國四太子完顏宗弼(金兀朮),他率領金軍強勢渡過黃河,直接向江南進發,目的就是捉住趙構,以泄被水淹只恨(就是此次南下歸途中,金兀朮被韓世忠和岳飛聯合阻截在了黃天盪)。此時中原的宋軍大部分都退到了建康(南京)。

建康是江南的門戶,岳家軍等軍隊圍繞建康進行了殊死抵抗。但此時的杜充還是一副消極避戰的作為。由於金兵勢大,宋軍節節敗退,完顏宗弼此時讓唐佐(杜充友人,已降金)寫信勸杜充投降。唐佐轉述金國的意思:「如果投降,就把中原封給你,如同張邦昌故事。」杜充一看投降對自己利大於弊,所以索性就降金了。

宋高宗趙構得知杜充投敵都給氣病了,「不食者累日」, 並且說:「朕待杜充,讓他從庶人到官拜宰相,可以稱得上厚恩了,因什麼緣故反叛?」 下詔削去杜充爵位,將其子杜嵩、杜岩、杜崐、女婿韓汝流放廣州。

紹興二年(1132年),杜充的孫子從流放地逃到河南相州(安陽)投奔杜充,他的副手胡景山乘機誣陷杜充陰通南宋。完顏宗翰撤了杜充的職,並嚴刑拷打,問道:「你難道打算重新回到南朝嗎?」杜充回答:「即使元帥讓我回歸南朝,我也不敢啊。」完顏宗翰大笑,相信所謂杜充私通南宋是不可能的事,可見此時宋人有多麼的恨他。

直到紹興十一年(金皇統元年,1141年),《紹興和議》簽訂前夕,這個宋朝最大的賣國賊才在憂鬱中死去。想想此人一生的惡行,為當時中原百姓帶來了極大的苦難,甚至讓整個漢人朝廷蒙羞,實在是比秦檜都遭人恨,相信他現在還在額鼻地獄受苦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NM6PymwBJleJMoPM0Nul.html














消失的農家豬

2019-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