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 | 三月
這兩天,一個63歲的中國大爺在外網上火了!
一條不到10分鐘的做凳子視頻,竟然折服了上千萬國外網友,更有人直呼:
這是什麼中國功夫?!
雖然這條視頻里只做了一把凳子,可這個凳子卻不是普通人能做出來的。
不用任何現代機械工具,甚至沒有用一顆釘子,一滴膠水,全靠一雙巧手打造萬物。
一塊平平無奇的木板,在大爺的精密構思以及刨鋸打磨之下,竟成了一把巧奪天王的魯班凳。
打開魯班凳,每個部件都開合自如,看似分散但實際上它們都是一體的,全程沒有用一顆螺絲釘將它們固定。
這波操作著實驚呆了不少外國網友,在大爺的視頻評論區開啟了膜拜模式。
紛紛驚嘆大爺腦海里竟然能自帶CAD建模系統。
其實,這是我們中國幾千年前就有的榫卯結構,凝結著老祖宗的勞動智慧。
在沒有鐵釘和螺絲等金屬建材的古代,榫卯工藝利用木材本身的凹凸關係進行拼接,不僅精巧美觀,而且穩定性很好。
由於做這活必須精巧細緻,沉得下心,導致榫卯工藝在浮躁的現代社會裡慢慢消失了。
但好在還有人在堅守著這份中國傳統工藝,用手藝堅持輸出中國文化。
現在大爺在油管上已經有百萬粉絲,他還不僅譽為「當代魯班」,還被網友親切地稱為「阿木爺爺」。
目前阿木爺爺人氣值最高的是一個建造「木拱橋」的視頻,播放量高達4000多萬次。
造個木橋一顆釘子都不用,全部是用榫卯之間的咬合來固定,想想真是有些不可思議!
這神奇的技術,誰看完不說一聲牛逼呢?!
其實,在63歲的阿木爺爺眼裡,自己的技藝並沒有多麼神奇,有的不過是幾十年的錘鍊而已。
早在阿木爺爺9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就去世了。
為了補貼家用,自己開始跟著同村的人學做木匠活,入門時師傅就告訴他:
「不一則不專,不專則不能。」
阿木爺爺那時還小,不明白全部意思,只覺得這個活,看得見,摸得著,自己又感興趣,心裡踏實。
帶著一鋸一尺,阿木爺爺與木工活打了一輩子交道。
他在無形中堅守了師傅的信條,只要能把這一件事做到極致,即使一生只做一件事,足矣。
大到建造木橋,小到做一些日常小玩意,阿木爺爺樂在其中。
有了魯班凳,不妨再來做個魯班將軍案、魯班鎖,湊齊「魯班家族」。
更令人嘆為觀止的是,大爺還曾用榫卯結構做出了一個縮小版的「中國館」。
一榫一卯,一轉一折之際,都凝結著中國傳統工藝的精粹。
放在機械化時代的今天,依舊毫不遜色,甚至顯得彌足珍貴。
有了小孫子以後,阿木爺爺便開始給孫子做各種限量定製版的玩具。
有段時間,小豬佩奇特別火,阿木爺爺看到後就給自己的孫子做了一個木質版的佩奇。
不需要電池也不用上勁,沿著斜坡,小豬就能自己動起來。
有一次,孫子看到河邊的船,就想要划船。
爺爺二話不說,回家就用竹子給自己的孫子做了一隻乘風破浪的小竹船。
船篷、船槳是一應俱全,順著河流自在漂去,真想拿著玩啊!
別人家的孩子都是吹泡泡,太費力。
阿木爺爺乾脆就給自己的孫子做了一個手搖泡泡機,不用嘴大力吹,用手就能搖出一堆泡泡。
此外,還有竹蜻蜓、小汽車、漢諾塔、變形金剛等各種各樣的小玩具……
這小孫子估計打從記事起,就沒羨慕過別人家的孩子,有個這樣啥都會做的爺爺也太快樂了。
幾十年如一日,在阿木爺爺眼裡,做活時的每一道工序,每一個部件都馬虎不得。
所以,干這行活一定要細緻,耐得下心。
在機械化的今天,他還在堅守著用最傳統的工藝來處理木活。
沒有圓規,拿個木條和釘子就能畫出完整的圓;
用一根細鐵絲,稍稍加工就成了鋒利的鋸子;
就連鑽孔的工具,也是傳統的手拉鑽。
動作看似笨拙,與現代文明格格不入,但卻包含著做工者的匠心與獨運。
除了會做手工藝,阿木爺爺的「廚藝」也是一絕。
偶爾會上山做些極品烤鴨、石板烤魚……再就著二兩小酒和山間美景,生活真是美滋滋。
大爺活得就像是一個隱世高人,笑傲江湖過後擇一處山林而居,不問世事。
當阿木爺爺的視頻在網絡上火了之後,兒子告訴他:「你成網紅了!」
阿木爺爺笑著說:「我也不知道啥是網紅,我就是個普通的農民,會幹個木工活而已。」
「干一輩子,只要把這個事情做好就可以了。」
我們曾有五千年的燦爛文明,但在時代向前發展的洪流中,許多老手藝逐漸被淘汰,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希望能多出一些像阿木爺爺和李子柒這樣的「網紅」,
秉持著一顆匠心和對生活的熱愛,將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輸出海外。
最後,也要感謝這群手藝人的堅持,中國需要更多這樣有敬畏之心的匠人。
圖片來源:西瓜視頻@阿木爺爺
為什麼那麼多女生喜歡李佳琦而非薇婭
「猹」這個字竟然是魯迅生造的??
速進!智障等級測試題
為大爺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