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陪孩子一起製作看日食神器:天文知識,實踐中學習效果好

2020-06-21     jason媽咪有辦法

原標題:我陪孩子一起製作看日食神器:天文知識,實踐中學習效果好

今兒最熱鬧的莫過於日環食了,不過從北京這邊看,肉眼看見的還是明晃晃的太陽,好在現在都是直播,可以更專業清晰地看到全過程。

三年前我和兒子曾經看過一次日全食,當時還是很激動,因為,同一塊地點下一次看到日食的時間要經過370年。

所以對於日食,兒子非常的期待嚮往,頭天晚上都沒睡好,一直絮絮念中。

我一貫喜歡在實踐中教孩子學習,之前有寫過一篇《自家乾貨秘籍:這樣旅遊,孩子邊玩邊學變成百科小博士》可見之前文章,這次算是千載難逢的見識日食的好機會。

我那時所處的地點是10.23分開始看見日食。到11.33分達到最多遮蓋率81%。然後就會慢慢變大,直至恢復,一共持續約兩個半小時。

1.與娃共同製作觀日食神器。

我邀請兒子一同參與製作觀察日食神器。

憑藉著小學時的記憶,貌似是需要玻璃片用火烤黑,但是玻璃片不知去哪裡尋找,同時也擔心會劃到孩子的手;就用打火機實驗熏了一下塑料片,失敗。(危險動作,請勿模仿)

後來想到的 方法是剪一些塑料片,刷了一層黑色油漆,拿到外面對著明晃晃的太陽一照,黑漆漆一片,什麼都看不見了,完全隔住了。失敗。

這時候睿智的姥姥貢獻出自己的墨汁和毛筆。我們繼續剪裁了小片塑料片,刷上一層墨汁,拿到外面觀看,因為刷的墨汁不是很均勻,透過有些薄薄的地方可以看得見太陽變成了黃色,yeah,成功!但是很厚的地方還是被擋住了,所以大家自己製作時只需要刷上薄薄的一層即可。

趁勝追擊,我們連續做了3片,同時百度了一下別人家的做法,有說可以通過樹蔭的間隙觀察,有說可以放上一盆水,滴上適當的墨汁,太陽倒映在其中,觀察它的影子。我用剩餘毛筆的墨汁倒在一盆水裡,拿到室外,卻怎麼在盆里也找不到太陽的影子,失敗。

樹蔭里倒是有很多縫隙,但是實際觀察起來也不是太明顯,算是失敗。

還有小孔成像,我們也剪了一個紙板,先剪了一個小洞做觀察,但最終沒有用上。

兒子還興奮地抱出了天文望遠鏡,實際上根本無法觀察,失敗。

最後我們的神器成品是這樣的。

很多時候,孩子們更興奮的是享受其中的過程,讓孩子多多參與到實踐中來,他對相關知識的汲取也會更感興趣,更容易接受。

在各種方式嘗試中,我和兒子一同探討什麼樣方法可以成功,什麼樣方法是失敗的,在成功方法裡再區分什麼是更容易做到的。

2.觀察開始

兒子一直拿著鐘錶,等待著時間一分一分的過去,終於到了10.23分,他率先拿起一片自製神器,認真地觀察起來,突然,他大喊到:「我看到了,看到了,快看呀,缺了一塊小角了。」我也拿起神器觀察,因為放得離眼睛太遠,一直沒看到缺的那一塊小角。

後來我拿到離眼睛近一些的距離,看到太陽真的缺少了一塊小小的角,因為擔心灼傷眼睛,每次觀看最多只能60秒鐘,然後就需要休息。所以看了一小下,我就叮囑兒子不要再繼續看。

實際上,日食的形成真的很快,感覺一會兒功夫,就「吃」掉了十分之一,然後八分之一,然後五分之一,然後四分之一,三分之一,最後在11.33分形成了一塊小小的月牙狀,透過神器觀看,真的就是一塊小小的月牙。

試圖拍攝一下,卻發現用手機時因為攝像頭的緣故,居然正好形成了小孔成像,移動不同角度,就可以拍到太陽和成像而成的小月牙,確實很奇特。

下圖是透過神器拍攝的,斑斑點點五光十色

感慨於太陽的巨大,雖然被擋住了81%,剩餘的光芒也足以照耀一切,依舊是明晃晃的耀眼,不可直視。但是街道看上去沒有了明晃晃的亮,暗了很多,屋子裡也非常暗。下面圖片來源自網絡,最後形成的樣子類似如此。

在觀察過程中,可以講解一些有關日食的形成,以及一些神話傳說,這在孩子的心目中將會留下深刻的印象。

知識外延

日食,又叫做日蝕,是月球運動到太陽和地球中間,如果三者正好處在一條直線時,月球就會擋住太陽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後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這時發生日食現象。

在民間傳說中,稱此現象為天狗食日。日食只在朔,即月球與太陽呈現合的狀態時發生。日食分為日偏食、日全食、日環食、全環食。觀測日食時不能直視太陽,否則會造成短暫性失明,嚴重時甚至會造成永久性失明。

學完了知識,我們來看看腦洞大開的他們是如何觀測日食的,now,一起嗨吧。(圖片來自於網絡)

紙盒組

電焊組

鍋碗瓢盆組

垃圾袋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N10P1nIBiuFnsJQVa2T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