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文化——羅盤是什麼?它到底有什麼作用?一起來看看

2019-09-30     澤易日日說

「風水羅盤」是風水師尋龍點穴、消砂納水、立向布局的主要堪輿工具。工具選擇的好壞關係到位置測量的精確度,並直接影響立向布局的準確性。所以,風水師對羅經盤的挑選尤為重要。要作好風水,必須知道什麼樣的風水羅盤才能在風水實際操作上使用,下面隨小編一起來了解「風水羅盤」。

羅盤簡介:「羅盤」,又叫「羅經」、「羅庚「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羅盤誕生於黃帝時代,羅盤最早用於航海,後經過歷代先賢,按易經、河洛原理,參以日月五星七政及天象星宿運行原則,再察地球上山川河流,平原波浪起伏形態,加以修正改良製造而成,用於測定方位和勘察地形,堪輿地師及海員大都稱它為「羅盤」或「羅庚」。

羅盤工作原理:

地球本身就是個大磁體,其地磁南極在地理北極附近,地磁北極在地理南極附近。指南針(天池)充磁後在地球的磁場中受磁場力的拉斥作用,所以會一端指南一端指北。


羅盤指南針的磁偏角:

指南針的出現經過了一個很漫長的過程,從「司南」到「磁勺」從「水浮磁針」再到「指南針」無論是從形體、應用範圍、精確度上都在不斷改變、提升。由於指針指向精度得以提高,人們在使用指南針時很快就注意到,它所指的方向有時並非正南,這就是磁偏現象——磁偏角。磁偏角是磁場強度矢量的水平投影與正北方向之間的夾角,地磁子午線與地理子午線之間的夾角。這種現象一直困擾著堪輿愛好者,以致於連一些風水明師都拿:「風水不靈,福主不誠」來解析風水應驗的機率。

強磁指南針:

應對磁偏角的最有效方法是增強指針磁力,提高指南針抗擾能力。指針磁力是影響指南針精確度的核心要素,然而指針磁力的強弱與材料、構造等因素息息相關,指針偏磁、弱磁......一直是專業"風水羅盤"生產廠家的首要難題。「天玄堂」——一家致力於風水學術研究、專業"風水羅盤"生產的廠家。在首席工程師陳罡易先生廢寢忘食、嘔心瀝血地努力下、經過反覆試驗,7年磨一劍,2009年6月終於成功研發出新一代「強磁指南針」,它的誕生終於攻克了「磁偏角」這一風水界歷史難題,大大提高了風水羅盤的測量精確度,對中華「國瑰」風水術具有跨時代的意義。

事實勝於雄辯,三僚老廖通過專業儀器對國產、香港、台灣、等幾十種不同產地、品牌、尺寸、檔次的」風水羅盤「進行指南針磁力檢測,所有羅盤指南針磁力顯示是:15-30gs之間,而「天玄堂強磁指南針」的磁力達到:280-380gs之間,也印證了「強磁指南針」的發明者陳罡易先生的話:「在測量同一參照物下,別的羅盤100個羅盤度數個個參差不同,我們「天玄堂」的」強磁羅盤「100個羅盤都是同一個度數。」「泰而不驕,敏事慎言」是「天玄堂」的企業文化,「誠信為本,精益求精」是「天玄堂風水羅盤儀」的經營理念,在產品研發上一代代精品輩出:「強磁純磁羅盤」,「3D雷射羅盤定位儀」,「3D雷射鏡像羅盤定位儀」更是風水羅盤中的「臻品」。

羅盤在風水中的應用:

中國「風水術」或叫「堪輿術」,現稱居住環境學,起源於原始時期、雛形於堯舜時期、成熟於漢唐時期,鼎盛於明清時期。」風水術「是人類在長期的居住實踐中積累的寶貴經驗。朝陽光、避風雨、防火災,近水源、利出行成了最基本的居住理論。幾千年甚至幾萬年來人們不斷的總結居住環境的優劣到了漢唐時期就形成了很成熟很系統的中國風水學理論。彭祖弟子青衣說:「內氣萌生,外氣成形,內外相乘,風水自成「。晉人郭璞《葬經》解釋風水:「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漢朝淮南王所著《淮南子》論述道:天地運行之道。至月令有陰陽變化,有相衝克之時,有相合之時,前者凶,後者吉。蓋堪輿之義實為天地之道也。許慎《說文》解釋:堪,天道;輿,地道。

風水中陰陽造葬尤其要小心為是,沒有過硬的「陰陽風水「技能與精確的「風水羅盤」萬不可隨意替人造葬,以免損已陰德坑害他人。陰陽宅風水殺人損人其禍慘烈,大至滅族,小至傷亡,不出百日即可現。羅盤是風水師的重要工具,「準確」是風水羅盤的最基本要求,正所謂:「分金差一線,富貴不相見」。不管是風水愛好者、風水從業人員、風水名師、準確的"風水羅盤"是如虎添翼,反之害人害己。


中國古人認為,人的氣場受宇宙的氣場控制,人與宇宙和諧就是吉,人與宇宙不和諧就是凶。於是,他們憑著經驗把宇宙中各個層次的信息,如天上的星宿、地上以五行為代表的萬事萬物、天干地支等,全部放在羅盤上。風水師則通過磁針的轉動,尋找最適合特定人或特定事的方位或時間。儘管風水學中沒有提到「磁場」的概念,但是羅盤上各圈層之間所講究的方向、方位、間隔的配合,卻暗含了「磁場」的規律。


羅盤的發明和應用是人類對宇宙、社會和人生的奧秘不斷探索的結果。羅盤上漸漸增多的圈層和日益複雜的指針系統,代表了人類不斷積累的實踐經驗。當然,這些經驗是否全面和正確還有待於進一步研究,但是羅盤上所標示的信息卻蘊含了大量古老的中國智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wnMf20BMH2_cNUgllX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