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當年那批哭著喊著,看著小狗狗小貓咪就走不動路的孩子們都長大了吧!養寵物從一開始爸媽們認為的「招貓逗狗不務正業」,也轉變成了「狗子比你貼心,貓咪比你可愛」。
誰還沒個口是心非的爸爸媽媽呢?養寵之前爸媽揚言,你敢養我就敢不認你這個兒子;養寵之後爸媽確實不太認自己這個兒子了,因為抱回來的小貓咪小狗狗成了最受寵的那個。
根據《2020年寵物行業白皮書》,全國城鎮犬貓數量已經超過一億,比去年增長了1.7%。其中狗狗的數量為5222萬隻,貓咪的數量為4862萬隻。其中養寵主力軍是80後和90後的人群。
跟往年相比,貓咪和狗狗的飼養數量上的差距不斷縮減,更有很多家庭過上了貓狗雙全的幸福生活。
不過老一輩人也都說了,貓和狗是天生的冤家,看見就要打架。所以,貓狗雙全的家庭,貓咪和狗狗能和諧相處,是貢獻了多少演技呀!
通常,家裡有兩隻貓的話,畫風是這樣的:
貓咪:還沒到飯點,你別搭理我,我也不搭理你,你別占我地方咱倆啥事都沒有。
家裡有兩隻狗的話,畫風是這樣的:
狗狗:讓你看看誰才是真正的強者!服不服?
而如果家裡沒有鏟屎官的話,一隻貓和一隻狗在一起的畫風應該是這樣的:
既然這場架避無可避,那狗子立馬憑藉體型優勢先把貓咪壓趴下再說。
當然也有可能是這樣的:
貓咪:體型優勢?本喵告訴你,就連那個鏟屎的都干不過我!
當然了,大部分鏟屎官會表示,我家的貓咪和狗子和諧無比,那是因為這些鏟屎官看到的情況是這樣的:
狗狗對貓咪,怎麼還有那麼一絲寵愛的感覺?
老一輩人說的貓和狗一見面就打架,緣由實際上都隱藏在貓咪和狗狗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上。
在家庭中,狗狗在面對和鏟屎官待在一起的貓咪的時候,會自然而然地將它認為是朋友,從而開展一系列表達自己友好、開心、激動的動作。比如轉圈圈、晃尾巴、前爪刨兩下地面、跳到貓咪身邊、在貓咪身上用頭蹭蹭聞聞等。
然後貓咪對此絕對是感到了莫大的驚嚇,因為這些動作在貓咪眼中全部都是危險的信號。
貓咪在面對一個陌生的生物的時候是什麼反應呢?
貓咪會先非常謹慎地湊過去,用鼻子聞聞,這個過程需要來回三四次,貓咪才能完全確定這個味道它可不可以接受,對方有沒有敵意。而在這個過程中對方最好是不要有任何動作,因為任何動作都有可能嚇到貓咪。
如果建立友誼的第一步:熟悉對方的氣味,在貓咪這裡垮掉了,那麼建立友誼的時間線將被無限拉長。
正是因為狗子表達開心、興奮、友好的激烈甩尾巴、壓低耳朵、往人身上撲、刨兩下地面等動作在貓咪眼裡都是威脅,所以貓咪和狗子才會一見面就掐架。
所以,貓狗雙全的鏟屎官們,有些狗子和貓咪為了這個家的和諧,貢獻了多少演技呀!
在狗狗的思想觀念里,這個家就是一個群體,它們深深地認同「既然是群體的一分子,就應該為群體做貢獻」的理念,積極地在家裡創造價值。
因為這種思想觀念,狗狗很樂意為了鏟屎官,努力地適應貓咪的生活,讓這個家庭更和諧。
而且狗狗和貓咪在進入人類家庭後有一個很明顯的區別,就是:狗狗很願意去學習新的東西,尤其是鏟屎官讓它學的;而貓咪只學習對自己有用的,大多情況下用自己已經擅長的本領去解決。
人們可以很快地教會狗狗開門關門,但是要教貓咪的話,得看貓咪願不願意學。當然,如果門後每次都放著一盤肉罐頭,貓咪肯定比誰都學得快。
再說梳毛這件事,有時候把狗狗扯痛了狗狗也會忍不住張嘴要咬鏟屎官,但是經過主人呵斥下次就不敢了。但是要是給貓咪梳不耐煩了,貓咪當時一爪子就撓上去了,說它也沒用,下次照樣撓。打它更沒用,打不打得著是一回事,真打了以後貓咪看見鏟屎官立刻就跑,絲毫不給擼的機會。
爪子和逃跑就是貓咪早已掌握的本領,它們不會變通,只會憑藉自己信任且擅長的方式保護自己。
而貓咪在經過長時間的與狗狗的相處後,明白狗狗沒有惡意,也會容忍狗狗出現在自己的領地範圍,就像容忍鏟屎官那樣。只不過對於貓咪來說,不管是鏟屎官還是主人,都是一個生活夥伴,可以看做是鬆散的群體,但是獨屬於貓咪的地方,它是絕對不會讓狗狗碰的。
為了家庭和平,這些小寶貝也真是操碎了心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rFjfXkBef-y2NoC0hv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