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心目中廣州哪個地方最該瀰漫煙火味?

2020-06-24     美食導報

原標題:你心目中廣州哪個地方最該瀰漫煙火味?

一座城市,

不能沒有夜市;

一座城市的夜市,

不能沒有煙火味;

在夜夜都是良宵的廣州!

你覺得,

哪個地方最該瀰漫煙火味?

6月12日晚,2020「Young城Yeah市」夜間消費節正式拉開序幕。開幕10天以來,本報記者走訪城中各大夜間消費打卡點,一探夜間餐飲的狀況。

新城區:廣場店、酒吧街更旺

天河區作為廣州的新城市中心區,其夜間消費打卡點展現著現代風貌。

天河路商圈的正佳廣場是夜間消費的打卡點之一,據了解,在周末,不少餐廳從晚6點開始等位。其中,部分餐廳從傍晚6點至晚上10點,連續4小時內都處於排隊等位狀態,曾經的煙火氣再次回歸。

傍晚6點至晚上8點期間,據了解,某知名餐飲店店內已無需隔桌而坐,等位時間更是超過1個小時。而到了晚上8點半,雖然已經過了正常用餐的高峰期,但等位人數依然是有增無減。

晚上10點,某火鍋門前等座的人數超過20人,其中以年輕人聚餐為主。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等位的是第三輪客人,還要等一個小時左右才能入座。而在另一間火鍋門前,排隊的人數接近15人;探魚火鍋的等位顧客坐了整整兩排,接近20人排隊;小郡肝串串火鍋的排隊顧客還拐了個彎,人龍長達25人。

再去到天德廣場的露天市集,不少商家來到現場擺攤甚至直接將食物車開入,還有各種有趣的街頭表演和動感燈光秀,現場可謂有吃有玩。而市民只需花費10—30元便可消費飲品與食物,頗受年輕人以及家庭消費者歡迎。從傍晚6點到晚上10點,現場依然十分熱鬧。

珠江道,也是廣州人夜間消費打卡點之一。從晚上9點開始,廣場內的酒吧、餐吧等就變得人頭涌涌,一些比較熱門的酒吧、餐吧,如The Window、Commune、貳麻酒館等排隊需要1小時以上,正在等位的何小姐是珠江道資深「夜蒲」達人,她告訴記者,實際上,珠江道只在周末的時候比較旺,甚至在凌晨1點鐘仍然需要排隊等位。不過,在工作日的時候,不少廣場內的餐廳能夠坐滿已經是很不錯的了。

但是以往人聲鼎沸的棠下、棠東、東圃、珠村等城中村食街,卻遠遠不如中心商業區般熱鬧,以往人丁興旺的大排檔、小食攤等少人光顧,甚至不少餐飲店鋪仍然貼著「旺鋪招租」等字樣的紙張。棠下村一潮汕小吃店的老闆林達告訴記者,疫情發生後,村裡的餐飲小店倒的倒、跑的跑,而人們現在也喜歡到崗頂、石牌橋那邊的廣場、餐廳消費,因為現在那些餐廳的折扣力度大,平均消費與村裡的餐廳差不多,而且看起來還更加安全衛生。

老城區:路邊店、大排檔更聚人氣

回到荔灣區,在夜間最聚人氣的餐飲業態與新城區天河區完全不同,傳統的路邊店、大排檔更受夜間覓食的人喜愛。

6月21日晚,記者在龍津路看到,以龍津東路為始一直延伸至華貴路口路段,兩旁有超過30家大大小小的餐飲食肆,品類從粵菜酒樓到東北菜、川菜、湘菜都有,其中一些潮菜小店、大排檔、串串店等,營業至深夜兩三點。到了晚上11點,龍津路才算真正旺起來,車水馬龍,人來人往,不少大排檔更是需要排隊等位,可謂是越夜越精彩。

在西華路,作為老西關的著名「食場」,夜幕降臨時就會出現與白天小食滿街截然不同的景象:大排檔、宵夜檔、路邊檔陸續出場,炒牛河、炒田螺、砂鍋粥、小龍蝦等夜宵「必備品」,還有諸多來自大江南北的小吃也在此聚集,可謂小市民式夜生活的亮麗一條街。

不過,與龍津路不同的是,到了晚上11點,西華路便漸漸冷清下來,不少餐廳都早早將外擺的餐位收起。西華路一酸菜魚店的老闆表示,周末的時候,西華路周邊的餐廳都能坐滿,還能經營到凌晨2點。不過到了工作日,11點後就少人光顧,一來是「老廣州」們吃不動宵夜,二來是老城區的新一代廣州人更喜歡到天河、海珠一帶消費,因為新城區的吃喝玩樂場所應有盡有。

你心目中廣州哪個地方最該有煙火氣?

無論是新城區還是老城區,都有各自最興旺的夜間消費打卡點。

不過無論是廣場店、酒吧,還是大排檔、路邊攤,都彰顯著城市的繁華盛景,夜市越是熱鬧非凡,越是展現著城市的煙火氣。

那麼老廣州、新廣州最希望廣州哪個地方最有煙火氣呢?

餐飲產業評論家姚學正作為老廣州,他表示,提起90年代的廣州,音樂茶座、服裝夜市和大排檔是當時的夜生活的三大標誌,大排檔更是給人一種親切、舒服的感覺。那時珠江邊沿江路的廣州西貢漁港也曾紅極一時,一度食客如雲。甚至有句這樣的俗話:食在廣州,當時沒到西貢漁港吃過就不算來過廣州。因此,他希望當年曾興旺於東堤、長堤、廣衛路等地大排檔,今天能夠得到政府扶持,在符合衛生、環保、安全等要求下,以極具廣州特色的樣貌彰顯廣州的夜宵風情。

在廣州讀書、工作了7年的潮汕人劉家明希望沿江路一帶酒吧街能夠再次興旺起來。「當時還在讀大學的時候,我時不時也會和同學來這邊『夜蒲』,而出來工作之後,沿江路的酒吧街更是我減壓、消遣的好去處。那時候沿江路的酒吧選擇眾多,有專門做雞尾酒的、專賣威士忌的,還有專賣精釀啤酒的,有些酒吧還有外國的爵士樂隊駐場,氛圍非常好。待酒醒後,再去附近的大排檔吃烤生蚝、炒牛河、炒田螺,然後在黎明前進入夢鄉,感覺一下子就融入了這個城市。」

而同樣在廣州打拚了7年、居住在棠下村的河南人林敢達則是希望城中村的煙火氣能夠回歸。他表示,在棠下北社大街上,短短的街道兩旁聚集著超過20家河南菜餐廳,基本以「胡辣湯」「麵館」「河南飯店」等具有河南特色的名字命名,大都主打胡辣湯、羊肉湯、手工饅頭、涼菜、滷肉、燴麵、煸炒雞等河南特色菜式,而且這條街上的經營餐廳的都是河南人,因此出售的菜式、小吃都很有河南味道。

例如這裡的胡辣湯,胡椒、辣椒、熟牛肉、羊骨高湯、麵筋、麵粉、粉條、黃花菜、花生、木耳等材料一樣不少,吃起來就是家裡的味道,再配上一份水煎包、油條、菜角等小吃,一頓飯下來不超過15塊,每當晚上下班的時候,各種各樣的河南小店總是坐滿了人,聽著都是講河南話,有種回到家鄉的感覺。「其實這裡不僅有河南的特色小吃,還有四川、湖北、潮汕等地區的特色小吃,每天下班回來整條村都熙熙攘攘,煙火氣十足,而現在因為疫情的原因,不少小店已經倒閉,不少人不願意來用餐,煙火氣瞬間就沒了,我希望有關部門能加大力度扶持、整治城中村,讓城中村的外來務工人員能夠再次融入廣州。」

作者| 馮睿峻、羅珊珊、龔智南

編輯|某南

部分圖片來源 綜合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mC_5nIBiuFnsJQV1SL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