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迅哭了。
就這麼看著看著,她的眼淚便充盈了眼眶。
為了避免尷尬,她轉身躲進角落,用力甩頭,用衣袖擦拭……
類似的場景,在僅有60分鐘綜藝節目《奇遇人生》里多次出現。
記得上次周迅因「哭」上熱搜,還是2018年《如懿傳》播出時。
在最新一期的節目中,周迅與主持人阿雅一起前往日本愛知縣的一個古宅民宿,探訪76歲高齡的房東奶奶——道子,以及81歲且患有阿爾茲海默症的房東爺爺——幸貞。
不得不說,這期節目確實拍得好。看似通過關注「阿爾茲海默症」患者,賺取觀眾的眼淚,實則,以一種歲月靜好的方式,向我們傳遞人生。真實、平淡、誠懇、溫馨且有力。
除了「阿爾茲海默症」, 這期節目裡還隱藏著有關人生的三個側面。
如果被伴侶忘記的人是你,你會如何回應?
周迅說:我一定會整天以淚洗面。
道子奶奶說:即使他忘記了,我還記得。
說這句話時的道子奶奶,臉色溫柔,眼底儘是回憶。看不出一點兒常年照顧病人的疲累與狼狽。
道子和幸貞夫婦,是日本傳統幸福夫妻中的一對。他們相親認識,兩次見面後,便決定結婚。
我常常在想,為什麼有些夫妻可以一起經歷大風大浪,有些夫妻卻經不起一點波折?
在這期節目裡,我找到了答案:
支撐婚姻走到最後的,全在平日的小事裡。
幸貞爺爺認不出道子,卻把兩人經常聽的歌(《四季之歌》)掛在嘴邊;他叫不出道子的名字,卻時不時地呼喚著道子的小名。
這首歌,這句親昵的稱呼一定承載著只屬於兩個人的回憶,在夏日的午後,在路樹成蔭的小徑,在任何兩人並肩走過的地方……
這些由一件件小事、一個個細節組成的回憶,都是日後抵禦困難的力量源泉。
節目裡有一個細節特別感人,當阿雅指著道子問幸貞這是誰時,幸貞眯起眼睛,開始吟唱《四季之歌》,他「故意」不唱完整首,直接唱著有關戀人的部分:
喜歡春天的人兒,是心地純潔的人
像衝擊岩石的波浪一樣,是我的戀人
這個細節,也將化作回憶,成為支撐著道子走過日後歲月的力量。
在節目中周迅問了道子奶奶這樣一個問題:你怎麼看待夫妻這兩個字?
道子說:夫妻是從零開始商量著來,生活到現在,雖然大家都有各自的想法,但漸漸還是成為一體了。
婚姻的意義,大抵如此吧!
之所以說這期節目拍得好,是因為它多維度的展現了人生。我們不僅可以從中學習到夫妻相處、婚姻經營之道,還看到了令人嚮往的家庭關係。
幸貞爺爺和道子奶奶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博則和小兒子裕介。
他們對父親都有一個描述,那就是「英雄」。
大兒子博則說:「爸爸是我的英雄。現在都留著這樣一張照片,一邊看著爸爸一邊吃東西,非常信任爸爸,非常幸福的表情。」
小兒子裕介也說:「從小就是看著爸爸的背影長大的,努力工作的父親是大家尊敬的對象。但是他在家裡就很放鬆,我很喜歡這樣的父親。」
心理學認為:在男孩的童年時期,甚至可能是一輩子,父親都是他心目中的「英雄」。
孩子們會為擁有這樣的父親而感到驕傲,並在這一過程中,習得父親身上的價值觀及行為方式。
幸貞先生,是位標準的知識分子,大學終生教授,獲得過日本內閣認定的「文部科學大臣」獎。在學校,在家裡都行事溫和,受人尊敬。
所以,當幸貞爺爺不再是妻子的依靠,不再是兒子們的偶像,再也無力做家庭的守護者後,兒子們才可以毫無怨言地承繼父親的角色,照顧母親,承擔家庭。
遠在美國工作的大兒子,在得知爸爸生病後,立刻回國工作;他完全接納了父母不再高大的事實,每次父親開心時,都會摸摸他的頭,鼓勵安慰。
住在遠處的小兒子,不管多遠,都會在父母有需要時第一時間出現在家裡。
父子三人一起泡澡的畫面,溫暖治癒。
節目中,因為融洽的家庭關係,在這家人的身上完全看不到一絲絲因為幸貞的病症而出現的悲切。
這得益於在家庭關係的建構中,道子幸貞夫婦把第一順位的夫妻關係經營得非常融洽,並在其基礎上建立了良好的親子關係。
在節目的最後,導演問博則和裕介兄弟倆,在這個家裡最想守護的是什麼?
哥哥博則說,
最想守護的是「家庭對話」。
弟弟裕介說,
最想守護的是家庭的信譽和彼此間的信賴。
只要親子關係之間的對話還在,他們的家庭關係就不會疏遠。
和很多觀眾不同的是,我是帶著笑,看完整期節目的。
雖然不幸是事實,但不幸之後一家人經由接納後、展現出的平和溫馨的狀態,才是這期節目想要傳達的更深層次的精神價值。
在道子驅車40分鐘,帶著周迅阿雅來到丈夫幸貞所在的療養院後,幸貞正在和病友及看護人員一起唱歌。
等幸貞好不容易看到了站在一旁的道子時,他終於緩步上前,伸出自己的雙手握住了道子的手,不停地晃動。然而,也僅僅如此,幸貞甚至叫不出妻子的名字。
當阿雅終於忍不住問幸知先生說:旁邊這位漂亮的女士,你知道是誰嗎?
幸貞毫不猶豫地說出了三個字:
不知道。
像這樣的時刻,一直貫穿在節目中。認出妻子時,他會喊著她的小名「小道、小道」,在大多數認不出妻子的時間裡,什麼稱呼都可以指代妻子,甚至是「小姐姐」。
了解了這些的周迅,在節目裡問道子說:幸貞先生把跟你、跟這個家在一起的記憶大部分都不記得了,這不是很悲傷嗎?
道子帶著笑,緩緩地說:
即使我丈夫他自己忘記了,那些事情我們都記得,沒有關係。雖然他忘記了很多事情,但他現在很快樂,這也挺好,也不是什麼太悲傷的事情。
導演趙青在拍攝手記中這樣寫道:年少春風得意時,是不會想到老的。看別的老人步履蹣跚,連基本的起臥都要人幫忙,實在是不可想像,也不能接受的事。
但是,誰不會老呢?
所以,面對無法逆轉的遺忘、老去,以及隨之而來的死亡,我們要做的就是接納。
正如青音姐所說:
與衰老、死亡密切相關的喪失焦慮是我們每個人都恐懼的心結,而人生的真相是,我們的一生,就是在不斷失去、不斷告別。
悅納失去,接納才是變好的開始。
寫在最後:
在節目中的最後,周迅阿雅與道子一家來到幸貞先生曾執教的學校,坐在台下的周迅問講台上的幸貞先生這樣一個問題:我們應該擁有什麼樣的精神,才能夠在逆境中學習?
幸貞先生思索後,答道:
「直接體驗比問別人更簡單」
這句話,也送給所有身處逆境,以及任何事都只停留在想法中,還未行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