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靜的孩子不是內向、害羞,他們有包容一切的能力

2019-09-16     教育眼鏡片

什麼是安靜的能力。

如果一個孩子有能讓自己安靜下來的能力,那麼他的未來總是會被大家期望、被高看一眼。當然,成年人如果具備這種能讓自己迅速安靜下來的能力,也一定有著美好的未來。

安靜的能力不是內向、不是害羞、不是靦腆、不是害怕表達,它並不等於沉默。

安靜的能力是一個人很快就能進入獨處的狀態,這種狀態可以讓他屏蔽外部的所有干擾,而專注去做一件事情。

比如孩子做事情可能總是小心翼翼的,他們不喜歡挑戰和冒險,總是一個人沉浸在自己的喜歡的事情中,甚至是有些不合群,這不是壞事。這些不動聲色的、安靜的孩子,往往未來的成就更大。

對於安靜的認知,我們遠不如古人

人的心如果安靜下來,便聽不到任何外界喧囂、嘈雜的聲音,也太不會去糾結於一些瑣碎的事情。這種狀態可以讓自己包容一切。這種安靜的能力是實在的一種涵養,是一種由內而外的強大的力量。

其實在古代,老子就發現了安靜的力量的強大。他曾經用國家去比喻一個擁有安靜的力量人。一個沒有安靜能力的人,就像一個國家陷入了暴亂、躁動、動盪一樣,總是試圖去打破、推翻一切,卻喪失了自我發展的能力。

在那個時代,人每天能夠獲取的信息量是非常少的,簡直無法和現代人相比。過去古人一生的信息量,可能和我們現在一天所獲得的信息量是相當的。但對於安靜的力量的認知,我們卻遠不如古人。

沒有安靜的能力,人接觸的信息越多,就越悲慘。

每天我們接收到各種各樣的信息流、各種形式的信息流。而當自己決定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也許周圍人一句無心的話語,就能讓我們放棄當下所做的事情,轉移我們的注意力。在這樣不停的信息轟炸中,我們成了躁動的犧牲品。如果沒有安靜的能力,人接觸的信息越多,就越悲慘。

在古代我們其實就打坐的傳統,古人對於打坐這件事情是很擅長的,打坐不是說簡單的坐著,這人人都會。它是需要把意念集中到一點上,放下自己腦中千絲萬縷的想法、情緒。想要達到這種狀態,其實真的不容易。每當自己想去做一件事情之前,最好讓自己的思想打坐幾分鐘。讓自己的情緒能夠調整到平和的狀態,這很有幫助。

找到藏在自己生活中的安靜

安靜的能力其實有各種各樣的表現方式,打坐只是其中的一種。比如把一本書完整的讀完,或者即使被人在催促,自己仍然能夠按照自己的節奏把事情完整的做完,再或者自己很難有衝動的行為,這些都是擁有安靜能力的表現。

躁動也有各種各樣的表現,比如經常要說出自己的想法、需要不停的找人聊天兒、渴望被他人肯定。這些都是需要被即刻去滿足的需求,所以他都屬於躁動的表現。

試著不去在意別人對自己的否定和攻擊。安靜的能力只能自己賦予自己,不可能被他人施捨。安靜藏在我們的生活里,我們應該去找到它,否則如此豐富的世界會讓我們始終躁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b5qP20BJleJMoPM_CH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