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鍋肉煮幾分熟最好?小竅門看看就會了

2020-04-22   天山可可

回鍋肉屬於四川味道的家常菜,它的起源也是在四川農村,屬於農家家常菜。「家常」顧名思義,「調料家家常有之意,」所以每一家做出來的味道都不相同,有著千家千味的意思,由於這一特性,也是賦予了回鍋肉這道菜獨特的魅力。

回鍋顧名思義就是再次回到鍋里,再次加工烹飪,屬於二次烹飪的做法,那麼回鍋肉就是把肉再次回鍋里炒了,所以沒必要煮的太爛,當然夾生也不好,所以煮肉就是這道菜的關鍵了,豬肉煮的太熟爛了,吃著不勁道,口感不好,煮的太生了,豬肉吃起來嚼不動沒熟不好吃。有人就說把豬肉煮到8成熟,也有人說要煮到7成熟,還有人煮到斷生就好,到底哪種煮法合適呢?下面就看具體做法吧。

煮回鍋肉之前,我們要焯水?

我們買回來的豬肉,有一股腥味,這種腥味用調味料很難去掉,可以用焯水的方法處理,就是把大塊豬肉分切成不同的塊塊的,比喻一斤豬肉可以直接切兩塊,涼水下鍋煮開就可以撈起來。(涼水下鍋有助於更好的清除肉中的血水和雜質),用清水沖洗去掉血沫即可。

第一種煮法:八成熟

把焯水好的豬肉涼水下鍋,加薑片、八角、料酒大火燒開以後,轉中小火繼續煮, 火候太大肉皮與肉容易分離,影響菜品的口感與樣子,火候太小肉里有血絲,肉皮嚼不動。大約煮20分鐘左右(要看豬肉量的多少來確定),差不多就是我們常說的八成熟了,好多人不知道才是八成熟,尤其是廚房新手,最好的證明:就是用筷子輕輕扎進肉裡面去,如果能扎進去,就說明這豬肉已經到了八成熟。不用煮了,撈起來準備切了。

第二種煮法:7成熟

這種方法也和第一種方法一樣,也要提前焯水豬肉,也有一些人不喜歡焯水豬肉,看你的口味了,那就喜歡重口味了。這種7成熟的人,喜歡的也不少,平時飲食習慣也是愛吃比較有嚼勁的菜和肉了,不喜歡吃太過熟爛的口味。最好的辨別辦法,豬肉煮十幾分鐘,在用筷子輕輕扎不進去,就說明是7分熟了。看著肉皮有微微的發硬,也可以證明沒有超過7成熟。

第三種煮法:簡單煮肉法

這種方法比較適合新手,就是把豬肉買回來以後,凍在冰箱裡,不要凍的太久了,能切成片就行,把凍好的豬肉拿出來切成薄片,厚薄切成平時做回鍋肉的厚度就行,每片肉要厚薄一致最好,把切好的生肉切片放到開水裡面煮,加薑片,料酒一起煮3分鐘左右,看到豬肉翻滾,出血沫,撈起來用清水沖洗就可以做回鍋肉了。這種方法就是懶人方法,比較簡單,但是要掌握好切的肉皮厚度和煮豬肉的時間就行了。

回鍋肉切多厚?

煮好的回鍋肉就要涼一會,如果時間允許,就把它放在冰箱的冷凍室凍5分鐘,這樣特別好切,切形狀也就比較好看了,把涼透的豬肉切成薄片,這裡是考驗刀工的地方,太薄了,一炒就碎,太厚了,炒不出燈盞窩兒。厚薄一致,大約切成1元硬幣的厚度是最合適的,這樣在後期炒制的時候,太厚則不入味,太薄又容易焦。要保證回鍋肉外表微焦脆脆的。

怎麼炒成燈盞窩形狀?

炒鍋加少許的菜籽油,大火將鍋燒熱,將切好的肉片下鍋,翻炒至肉片捲曲,肥肉透明最好,這樣豬肉的油都被炒出來了,吃起來不膩。加可以加豆瓣醬和豆豉炒出香味,再加蒜苗翻炒均勻出香味就可以出鍋吃了。

可可的小貼士

1、回鍋肉要用五花肉(也可以用豬後腿二 刀肉)涼水下鍋煮

2、煮肉的時候裡面是要放一點薑片和一點料酒。既能去腥,又能增香。起鍋燒油。

2、.肉片要煸透,至微微捲起,俗稱「燈盞窩」,這樣才肥而不膩。

可可的美食,最關心的事就是家人的一日三餐,最大的愛好是創意各種美食。食譜只是分享自己製作美食的過程,不是唯一的標準。百家菜有百家味,每個人的喜好不同,請多多包容,也請大家多多點贊、收藏、轉發,您的轉發是對可可最大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