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日報記者 邵蘭霞
天水旅遊資源豐富,是優秀的旅遊城市,近年來城市建設發展迅速,秦州麥積兩區人居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連接兩區的藉河因斷流,水患、生態環境差等問題嚴重的影響了天水的城市形象,為把藉河兩岸建成集人居、旅遊、文化於一體的城市景觀帶,建成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天水市實施了藉河生態環境綜合治理二期工程項目。
藉河二期工程穩步推進
7月17日,記者來到藉河生態環境綜合治理二期工程第四標段施工現場,看到施工人員正在進行橡膠壩的排水管安裝工作,有的工人正在焊接、有的在做鋼筋砼的鋪蓋,還有一些工人正在掩蓋裸露在外的塵土,雖然烈日炎炎,工人們都在各自的崗位上忙碌不停。
「我們已經乾了3個月了,橡膠壩的工程也接近尾聲,目前橡膠壩鋪蓋段已完成83.33%,正在進行的橡膠壩段DN600充排水管安裝也已完成79.05%,橡膠壩DN900充排水管道安裝完成22.22%。」施工現場的工作人員陳歲強一邊幹活一邊說。
記者了解到,藉河生態環境綜合治理二期工程共有6個標段,第四標段的主要工程為蓄水區平整、左岸堤防加固、中隔牆、4#橡膠壩及7#上堤路、穿堤管道改續建等。
圖為藉河二期工程項目施工現場。
據悉,藉河生態環境綜合治理二期工程位於秦州麥積兩區之間,西起秦州區水家溝口,東至麥積區峽口(藉河入渭口),治理河段長度9.6千米,寬度145-205米,堤防防洪標準為100年一遇,中隔牆防洪標準為5年一遇。計劃工期2018年3月至2020年6月。本次生態治理河道劃分為蓄水區和生態濕地景觀區兩部分,河道規劃按「3段濕地+2段蓄水」景觀治理總布局,自上游開始分別為上游濕地景觀區(1號濕地)、上段蓄水區、中段濕地景觀區(2號濕地)、下段蓄水區、下遊河口濕地景觀區(3號濕地)。蓄水區採用中隔牆將河道分為南北兩部分,北側為景觀蓄水區(寬93-123米),南側為泄洪槽(寬70米),共布設8座攔水壩(蓄水區6座橡膠壩,泄洪槽2座氣盾壩),三段濕地總面積71.3萬平方米,工程建設內容包含河道疏浚、人工湖蓄水區建設、污水截流、景觀綠化、生態治理、堤防加固等。
「自2018年3月項目主體工程開工建設以來,截至目前,水工工程已完成河道內疏浚42萬立方米(含垃圾清理7萬立方米);右岸堤防加固2.57千米;人工湖蓄水區地下防滲牆全部完成,中隔牆建設已全部完成;左岸親水平台填築4.2千米;完成截污箱涵1890米;橡膠壩、副壩清基土、砂礫石開挖全部完成,橡膠壩澆築完成81%,已完成一號、二號泵房基坑開挖及支護工作。景觀綠化工程已完成場地平整,景觀地形營造等工作」天水市城投公司工程師張榮說,藉河生態環境綜合治理二期工程是繼已建成天水湖、麥積區渭河生態綜合治理工程的第三個同類工程,所以我們在技術上已經比較成熟。工程建成後可大大提高市區河段的防洪能力,完善城市防洪體系,徹底改善藉河河道及兩岸生態環境,進一步豐富旅遊內涵,延長產業鏈條,提升我市文化旅遊業發展層次和水平。
圖為藉河二期工人焊接中隔牆鋼筋。
群眾期待藉河二期早日建成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藉河生態環境綜合治理二期工程的濕地景觀區以恢復河道自然功能為主,融入「海綿城市」理念,形成功能豐富兼具觀賞價值的河流濕地景觀區,同時通過對灘地人工修復,增加城市綠化面積,提高了城市品味,營造了城市生態水網新格局。同時,形成的生態公園,結合文化、體育、休閒娛樂等城市功能,打造成為市民閒暇之餘親水娛樂的休閒場地。
家住和諧家園的張雅涵對這個工程期待已久,她覺得不久的將來她生活的地方一定是一個到處充滿鳥語花香的地方,早晨可以到附近濕地公園散步,節假日約上三兩好友帶著孩子在附近水上公園嬉戲,在建的有軌電車方便了出行,她為改變生活環境的民生工程由衷的點贊。
「我們期待藉河生態環境綜合治理二期工程早日完成,建成後形成的良好的自然環境和優美的城市景觀,將促進我市旅遊業的發展,提高天水的城市知名度。」張雅涵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_N_HmwBmyVoG_1ZUdm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