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加航更新了8月航班表,計劃8月7日起,計劃每周五執飛一班AC25 溫哥華-上海航線,其他內地航班目前已經從預訂系統中移除。就在這兩天,加航官網進一步更新了計劃,時間、航線沒有變化,只是需要經停韓國首爾,且還需要政府批准後才能執行。
這次網友們並不像以前一樣大罵特罵加航,反而都給加航「加油」,「可以看出來加航真的很努力的想要復航了,現在就看相關部門批不批」。
也有網友替加航抱不平:
「國內6個航班飛加拿大。加航一個航司竟然飛不了...」
「真的,加航好卑微哦」
「對啊 加航要求一班真的不過分了」
有網友發帖,「收到了加航郵件,不知道是不是代表有希望 希望政府大發慈悲,航班對等也要公平點吧... 」。從郵件中可以看出,起飛時間不變,到達上海的時間推遲了兩個半小時。
加航也一直在努力降低乘客在乘機過程的安全風險,除了基本的ClearCare+項目外,加航7月8日宣布,與生物科技公司Spartan Bioscience合作,探索在飛行前進行快速測試的可能性。
Spartan網站介紹,他們正在探索如何利用現有的DNA檢測程序在一小時內提供COVID-19的檢測結果。
如果真的實施,可以想見被檢測出有感染的乘客將被拒絕登機,那麼整個機倉在飛行中將保證絕對安全。而且這種測試將可以由機場的非技術人員使用和完成,並不一定需要在特定的實驗室才能獲取結果。該公司的測試設備以及使用的檢測盒仍在等待加拿大衛生部的批准。
加航負責安全事務的副總裁Samuel Elfassy在一份聲明中說:「加航相信對COVID-19進行快速,準確,可攜式測試將為客戶增加飛行的安全性。除此之外,我們仍會努力進行其它保護措施來減少在飛機上的感染風險。」
類似於達美航空/美聯航,加航選擇經停首爾,可能是在政策所允許的範圍內規避關於航班飛行的兩個限制規定:
1. 機組飛行時間限制及休息要求
為了預防機組(尤其是飛行員)在工作期間出現疲勞,各國都對機組在飛機上的工作時長和間隔有著較為嚴格的規定。一般對於飛行時長超過9個小時的定期航班,機組成員必須在航段結束後有至少連續11個小時的休息時間,才能重新工作。如果該航班執行後有連續的12小時休息,休息時長可縮減為9小時。因此,機組需要在飛往中國航段結束後入境,進行強制休息。
2. 中國關於入境人員接受核酸檢測及隔離14日的防疫規定
目前,所有入境人員都需要接受核酸檢測和在指定地點隔離14天。對於機組人員來說,也同樣適用。每執行一次洲際航班,全機組就需要隔離14日。對於航司,人員調度和計劃安排就成為一大限制性因素。
如果在首爾經停,換掉全部機組人員,中韓短途航線,時間短,只要不入境,機組並不會涉及以上的兩項規定。
原機組則繼續在首爾休息,待飛機返回首爾後,正好滿足了飛行休息時間的要求,再由原機組飛回加拿大。
國際航線政策「漸進式」鬆動
7月16日,法國駐中國大使館發布公告稱:法航-荷航集團獲准自下周起每周增加運營第二班巴黎至上海的航班,以及第一班阿姆斯特丹至上海的航班,法國駐華大使館對此表示歡迎。法中兩國正在根據雙邊航空運輸協定繼續展開積極洽談,以增加兩國間的航班頻次。
此前,7月13日,法國突然宣布出於對等原則,決定將中國航空公司赴法航班數量由現在的每周三班(國航執飛的北京-巴黎航線,東航執飛的上海-巴黎航線,南航執飛的廣州-巴黎航線)縮減為每周一班。中國原計劃於當地時間7月15日由巴黎飛往北京的國航CA934航班,因未獲法國民航局批准,也已取消。
類似爭端此前也發生在中美航線上,並一度幾乎導致「斷航」,最終以美國兩家航司獲得每周兩個班次而獲得解決。
此次法國航空最終得以獲批每周增加一班巴黎至上海的航班,同時其合資夥伴公司荷蘭皇家航空也得以獲批覆航每周一班阿姆斯特丹至上海的航班,最終某種程度上實現了「對等」待遇。
另據財新網報道,財新記者從接近民航局人士處獲悉,中韓兩國正進行協商,計劃將中韓航線數量翻番,從目前的每周10班增至每周20班,兩國將分別安排10家航司運營這些航班。疫情下擴大中韓航班量有望為當地韓僑、留學生、商務人士出行提供幫助,此外歐美回國的留學生和華人也能夠經由韓國中轉回國。
整體看,中國的國際航線政策呈「漸進式」鬆動,希望加航此次能供成功復飛,讓加拿大華人及留學生們回家的路更容易些。
(以上信息與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