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論第五部》(23)
如果生命僅僅是對死亡之前活著的表達,那倒不算什麼,生命遠遠不止這個用途,生命是比唯物觀更具體更強力的意識模式。生命觀念一旦產生,它即刻作為了存在前提和基礎,這才是生命意識最致命的存在,它讓我們從此只能有一個生命基礎之上的世界。
生命就是一套邏輯體系,它包羅了整個世界,我們就只能從生命的邏輯通道看世界,我們獲得的就只能是一個生命的世界。最嚴重的是,生命邏輯是隱匿的,我們以生命邏輯看世界,但我們完全覺察不到生命邏輯的存在,我們以為看到的世界就是本來的客觀的世界。生命是什麼?生命是我們的認識方式,我們一直在以生命方式來認識世界,這是我們至今沒有意識到的。
生命本來是為生物及我們的活著下的抽象性定義,殊不知它一旦生成,竟成為一切存在的核心。這個隱匿的核心並不在客觀意識的中心,它成了我們的立場、態度和出發點,它成為了一切存在隱形的前提。生命的道理並不複雜,複雜的是它的隱形存在,它對人類的影響作用大大超過顯在的生命道理,它幾乎隱秘地左右了人類世界的一切。在我們不知不覺間,生命意識模式就界定了我們的意識範圍和意識的性質,我們不得不生命式地看問題和生命式的處理問題,生命意識不知不覺中就成了一切事物的存在基礎。我們想像著有一個客觀世界存在於我們的意識之外,殊不知那個客觀世界就是以生命意識為基礎的感知世界。生命意識強烈地左右著我們精神感知,使我們得到一個被主觀意識扭曲的生命世界。
其實我們並不知道我們面對的世界是由生命意識構造的,比如:誕生、消失、存在、毀滅……這些概念,以及所有的二元認識,都來自於生命意識模式中的倫理邏輯。我們在用生命這把尺子去衡量一切的存在,我們在用生命這把篩子去選擇一切的存在,我們還在用生命這隻胃去消化一切的存在。我們將一切存在都做生命的倫理化處理,它們都變做了生命倫理式的存在,它們的運動方式和運行秩序,無一不是生命倫理的證明。難道事物本身就以生命倫理來存在和運行著嗎?否,這完全是我們的生命意識製造的感知幻想,生命意識強力作用於我們的感知,使我們只能以這樣的方式來感知世界。感知的事實是由生命倫理形成的,而生命倫理並不等同於我們的主觀意識,它只是影響和限制了我們精神意識的運行,使得由意識形成的事實普遍打上了生命的烙印,成為普遍存在的生命事實。
生命事實的世界是極為片面的狹窄的世界,它就是為生命量身定製的世界,我們就一直生活在這個世界之中。如果我們意識到這個真相,我們就可以客觀如實地看待這個世界,我們就會拋開生命立場發現存在的多面性,世界就不會只有一道大門而有無數道大門,世界就不會只有一種用途而有多種用途,我們就會獲得多種可能性而不再只有一種可能性。可是,不在於我們如何去認識世界,而是在於我們認識世界的方式。我們本來是以感知的方式來認識世界的,但生命卻在無形中做了感知的前提,我們的感知因此扭曲為有生命倫理的感知。我們的感知活動變成了有生存目的的活動,生命意識的介入使我們的感知活動主觀化,這樣的後果是架空了我們的感知生活。原生的、豐富多彩的感知信息被生命理念擱置到一邊,我們錯過了最有價值的世界和荒廢了最有意義的生活。
我們從未意識到被生命理念包裝過的世界有什麼問題,我們以為生命倫理僅僅是一種自然邏輯。我們更不知道生命倫理從一開始就化為了我們的思維模式,人不僅僅是一個生命體,還是生命倫理的發端和生命思維的起源。我們不自覺的思維模式不但固化了世界,更確定了自己的角色,不但世界脫離不了生命的包裝,我們自己一生的時光都只能在生命的迷宮中出沒。最難以理解的是,直到現在,我們都還未意識到生命只是一種主觀的的認識。
再沒有任何認識觀念能超過生命對人的影響,以致於我們絕不相信生命意識竟然創立了這個世界。出於唯物觀的生命模式創造了我們身處的世界,同時也造就了人類盛大的文明。不過奇怪的是,我們從來不把世界存在和文明形態與生命意識聯繫到一起,我們竟然沒發現存在的後台里是生命在導演著一切。生命意識驅動著我們並決定著我們的生活形態,我們在遭遇著命運歷程中的一切,卻料想不到這一些仍然不過是生命的賜予。我們一直以為生命是世界的創造,可事實正好相反,是生命創造了世界,這其中意味著什麼,難道我們永遠不解?(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