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青燈不歸客,卻因濁酒留紅塵:所謂想通了,就是妥協了

2019-10-15     聊史補丁

明天會不會變得更「好」一點?我不知道,我現在只想「好受」一點。

所謂想通了,很多時候就是妥協了

文:羅西

負能量來了。

沈從文有個小說,故事梗概是:

一位街頭賣藝的孤苦老人,全部家當只有兩隻木偶,黑臉木偶叫趙四,白臉木偶叫王九。

有心人發現,兩隻木偶互搏十年,從來都是白臉王九取勝。

老人從來沒和別人說過,他的兒子叫王九。

十年前被一個叫趙四的人毆殺了……

一件事,想通了是天堂,想不通就是地獄。

你說一個人自殺了,是想通了還是想不通?

顯然,沒有想通。

想通了,就是柔軟了,不絕對了,不偏執了,不鑽牛角尖了……

所謂「想通」,大部分應該是妥協。

路過大學生舊貨市場,看到一個上了年紀的外賣大哥,買了一個二手的小黃人毛絨玩偶。

「他努力把它塞進電動車前面的儲物箱的時候,我已感受到了今天晚上一個小孩看到爸爸下班回來帶著玩偶開心的樣子……」

有小姑娘跟我說這個的時候,眼裡閃著淚花。

其實也挺好的,買不起貴的,但是知道買對的,是一種適應,雖然也是妥協。

「想想你以後是站在村口曬太陽,還是在北極看極光。」 有人這麼嚇唬一個未來主人翁。

結果他早想通了:「我不可想天天看極光。」

想通了,就是有所取捨,比如丟掉「北極光」的幻想、逃離「村口」的現實,卻保住了「曬太陽」的這個努力方向。

你奔跑的時候,打在身上的雨點會更多。

很多時候,你的智慧,就是想通了,就是找到一個平衡點或者妥協點。

然後,進一寸有進一寸的歡喜。

一個農夫到森林裡撿柴枝,在草叢中發現一尊金色十八羅漢,農夫趕緊將金羅漢抱回家。農夫的妻子高興地說:「拿去變賣,一輩子不愁吃穿了。」

幾天後,農夫卻一直悶悶不樂,妻子問:「撿到金羅漢應該高興才是,怎麼悶悶不樂呢?」

農夫說:「我在想另外十七尊金羅漢在哪裡?」

顯然,他還執著。

他沒有想通,因為他還在堅持,有時堅持就是貪念的一種。

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數》 理寫道:我活在世上,無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見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所願,我的一生就算成功。

非常開通而高級的想法。

你知道穿山甲為什麼要一直打洞嗎?

因為它要去找穿山乙。

有時,你不能太認真嚴肅,一認真就輸了,一嚴肅就完了。

這就是想通了,自己說服自己,自己不為難自己,自己玩自己開心。

不再為難自己。

哪裡有人會喜歡失敗,不過是不喜歡失望。

不知道想成為什麼人沒關係,但要知道不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本是青燈不歸客,卻因濁酒留紅塵。」

​要相信命。

信命並不是極致的悲觀、灰暗和迷信,而是一種「理性又成熟深刻的價值觀」。

你會相信一個人說的話,往往是因為那人說了你想聽的話。

有時只能這樣哄自己,真實那麼鋒利,你會受不了那真刀真槍的疼痛。

培根說:略知哲學,人的心靈傾向於無神論;深入哲學,人的心靈導向於宗教。

在我慈悲地看來,「深入哲學」就是「想通了」。

很多時候,我們天生就是個「受」,別幻想自己是個「攻」。

明白這個現實,就是想通了,或許才會活出更好受、更誠懇的自己。

明天,會不會變得更「好」?

不知道,我現在只想「好受」一點。

本文經黃良其(羅西)授權發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K4h3m0BMH2_cNUgWqM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