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啤酒帶頭啤酒股大漲,利好後市能否持續?

2019-08-17     新浪理財師

8月 15 日晚間,青島啤酒披露了一份相當亮眼的半年成績單。中報顯示,公司在今年上半年的啤酒銷量達到了 473 萬千升,增幅遠超行業;營

收和歸母凈利潤分別增長 9.22%和 25.21%。此外,扣非凈利潤達到了 14.45 億元,創上市以來中報最高紀錄,30.6%的增速也是 2010 年以來最高。

受此影響,8月 16 日青島啤酒股價大漲,以漲停收盤。同時,A股相關概念的珠江啤酒、重慶啤酒、燕京啤酒紛紛大漲,此外惠泉啤酒、蘭州黃河等均有上漲。

再今年上半年,啤酒指數漲幅達到了 37.56%,上漲顯著,相比之下同期上證綜指上漲 22.06%,前者遠遠跑贏後者 15.5 個百分點。那麼,在這一波上漲潮中,究竟是什麼在利好啤酒板塊,後期能否持續走強?

業績進入上漲通道

2018 年以來的啤酒持續提價,已經讓業內對啤酒股業績復甦有了一定的預期。市場認為啤酒行業已經迎來行業拐點論,且這一拐點不只是規模的拐點,更多的是業績拐點。

據相關資料顯示,中國啤酒行業增速自 2011 年開始直線下滑,於 2014 年 7 月正式進入負增長階段,產量大幅縮減。

經歷了三年快速下滑期,國內啤酒的需求量自 2017 年開始企穩。2018 年上半年,中國啤酒總產量增長了 1.2%,實現連續 5個月的正增長。

今年一季度,啤酒行業延續了 2018 年全面增長的勢頭,同樣的,啤酒企業在一季度的業績均不俗。

從去年年報來看,珠江啤酒、燕京啤酒、重慶啤酒和青島啤酒 4家盈利,惠泉啤酒、蘭州黃河、*ST 西發 3家則出現虧損。

而今年一季度,行業延續快速增長的趨勢,除*ST 西發繼續虧損外,其餘 6 家全部實現盈利。

其中,青島啤酒在一季度實現了營收 79.51 億元,同比增長 11.38%;歸母凈利潤 8.075 億元,同比增長 21.04%;另外,公司累計實現啤酒銷量 216.6 萬千升,

同比增長 6.6%。為今年中報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此外,重慶啤酒同樣在啤酒銷量、營收、利潤三大業績指標上繼續全面增長。

由此根據以上可知,良好的業績促成"啤酒行情"強勢反彈。多因素推動業績上漲,當然,業績上漲也不乏一些因素的推動。

一是增值稅改革。根據今年年初的政府工作報告,2019 年 4 月 1 日起,增值稅開始深化改革,製造業等行業原有 16%的稅率被降至 13%。

增值稅率的下降,對於銷量大、利潤薄的啤酒行業而言屬於較大利好,將大幅增厚啤酒行業凈利潤。

啤酒行業的凈利潤率有多低?從上市公司的財報數據中可以看出來。以今年一季度的業績為例,青島啤酒、燕京啤酒以及重慶啤酒在 2019 年一季度

凈利率分別為 10%、2%,12%,相比之下,三家白酒行業巨頭的凈利潤率均在 30%以上。

可以看出,啤酒行業的利潤相當單薄,且增值稅率超過了公司利潤率。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 choice

而關於啤酒利潤單薄的原因,主要是由於啤酒產品銷售價格低,相比起白酒,啤酒的整個產品價格帶非常窄,升級空間不大且所需時間周期更長,而且在啤酒行業龍頭之間競爭強度非常大、銷售費用投放高,這就使得價格提升難度更大了,

因而長期壓制了行業的盈利能力。在啤酒板塊收入規模大,但凈利率低的行業特點下,降稅對業績的改善彈性將會非常顯著。

根據機構測算,以 2018 年財報數據為準,當增值稅下調 3個基點時,燕京啤酒、華潤啤酒、青島啤酒、珠江啤酒、重慶啤酒的凈利潤理論上將增長 83.9%、50.9%、22.9%、16.3%、13.6%。

二是提價以及產品結構升級。除了降稅,提價順利、成本下降也為啤酒行業盈利改善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條件。

2018 年由於原材料價格上漲、企業生產成本增加,啤酒行業迎來漲價窗口期,多家啤酒龍頭經歷了一波漲價潮。

其中,華潤啤酒對中高端產品提價 10%,低端產品提價 5%、青島啤酒對旗下中高端產品提價 5%,低端產品提價 10%左右、百威提價近 6%、燕京啤酒針對重點地區低端產品提價約 30%;重慶啤酒提價約 3%。

除了對產品的價格直接提升,優化產品結構,提高中檔產品份額,也促使整個啤酒的噸酒收入提高。這一點在上市公司年報中均有體現。

例如青島啤酒在 2018 年報中表示,公司啤酒均價(可比口徑)為 3399 元/千升,同比增長 4.24%,主要受益產品結構優化和部分產品提價。

近年來,各大啤酒廠商開始紛紛布局中高檔,如華潤啤酒旗下的雪花啤酒,其目前擁有的中高端產品有臉譜、匠心、馬爾斯綠、超級勇闖,其中馬爾斯綠終端價

格定位為 12 元,重慶啤酒新品則基本處於 10 元以上,而青島啤酒則著力打造1903、奧古特、純生等核心產品。

後市如何

當前中國啤酒市場的長期增長潛力仍被看好。目前中國啤酒市場為全球最大,占全球消費量 25%,並已從高度分化過渡到相對整合。2018 年中國啤酒人均消費量為 35 升,相較美國、巴西、墨西哥的 71 升、60 升、74 升仍有巨大的增長潛力。

另外在產品價格方面,與國際品牌相比較,我國啤酒企業噸酒價格遠未觸及天花板,提價潛力巨大。而當前,國內五大啤酒巨頭的總市場份額已經達到 80%以上,未來企業的業績依靠產品升級來拉動的趨勢已經顯現,啤酒行業正在從低端的價格競爭轉向高端的品牌競爭。

因此在未來,產品結構升級將成為啤酒行業的主旋律,通過不斷地產品結構升級,由降稅和提價所帶來的利好也將在後期逐漸放大,相關公司也將繼續受益,特別是頭部公司的全年業績值得期待。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任何投資建議不作為您投資的依據,您須獨立作出投資決策,風險自擔。請您確認自己具有相應的權利能力、行為能力、風險識別能力及風險承受能力,能夠獨立承擔法律責任。所涉及個股僅作案例分析和學習交流,不作為買賣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Gu8omwBvvf6VcSZt_L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