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背叛」過,才會明白什麼才是真正的忠孝愛?

2019-12-26     宸冰讀書


本文節選自《詩說中國 家國卷:家國情懷》


《左傳》記載,魏顆是春秋時晉國的大將,其父魏武子有一愛妾,魏武子得病時曾囑咐魏顆,將愛妾另嫁他人,而在病重時,又讓魏顆將愛妾殉葬。魏顆在父親身故後,遵從父親頭腦清醒時的遺囑,將其愛妾改嫁。後來,魏顆在戰場上和秦國的大將杜回交戰,正在難解難分之際,杜回突然摔倒。原來是一個老人將青草結成絆子,絆倒了杜回,魏顆大勝。當天夜裡,魏顆夢見這老人,他自稱是當年那位姬妾的父親,特地來向魏顆報恩。

齊國的晏嬰。其時齊國國君是齊莊公,一日,齊莊公到大夫崔杼家裡去,和他的妻子棠姜私通,不料崔杼早已埋伏刀斧手,當場將莊公殺死。晏嬰聽聞噩耗,決定去弔唁齊莊公。

晏嬰到了崔杼門前,手下人擔心地問:「您這是要自殺為國君殉死嗎?」

晏嬰說:「難道他是我一個人的國君?我為什麼要為他去死?」

手下人再問:「那您打算逃跑嗎?」

晏嬰說:「我難道有罪嗎?為什麼要跑?」

手下人又問:「那我們回家去嗎?」

晏嬰說:「國君死了,我們要回哪裡去?我們做臣子的,應當要保護社稷,豈能只是為了俸祿錢糧?要是國君為社稷而死,那我也會隨他去死;現在他是為自己的錯誤而死。眼下都有人弒殺君主了,我為何自殺?為何逃亡?又要回到哪裡去?」

說罷,晏嬰踏進崔杼家,伏屍大哭。崔杼的手下想殺他,然而崔杼知道晏嬰深得民心,最終不敢下手。

黃宗羲說「天下為主,君為客」,顯赫的君主不過是寄居一時的「客」,比起「忠君」,還是天下蒼生的福祉更值得追尋。

他們在依附君主以外,為自己開闢了一條安身立命之道:捨身於國家社稷,而非君主一人。這大概就是「報國」的最高形式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AAnQm8BMH2_cNUgfkf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