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當前市場如果4元以下的低價股買入3000手,10年後會怎樣

2019-07-27   荀海筆記

聲明: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如自行操作,請注意控制倉位和風險自負。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關注微信公眾號: 壹景財經(zm-1938233775),免費交流學習「主力高控盤戰法」「資金複利解套戰法」等實戰操盤技巧和個股操作策略!

我們參與投資,風險是要自己承擔的,市場是不相信眼淚的,但是人非草木,事後這個事還是挺讓人難過,我覺得我們中國對於投資者的教育和引導真的非常欠缺,在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方面也該加強。一個金融市場想成熟,不僅需要成熟的制度,也需要成熟的投資者,讓投資者更成熟也是管理者的職責。

人生就像賭博,玩的就是心態。贏的時候要放膽,輸的時候要果斷。——《教父》

很多時候,散戶炒股總是虧損多過賺錢,原因很簡單:不懂選股。正常情況下,我們日常都需要上班,全天基本不可能盯著大盤看, 選股就跟不用說了,完全一頭霧水。有經驗的老股民,可能會在下午尾盤2點半之後才選股操作,因為接近收盤,風險比較低,所以尾盤買進到次日上午沖高出貨就 可以獲取利潤。、

是不是一輪大牛市來了,這要事後看才能搞清楚,在股市波動過程中,是很難分辯得出的。不過,但凡大牛市普遍都有「行情在絕望中產生,猶豫中上漲,亢奮中結束」的共性。而且中國的牛市由於是資金推動性的為主,普遍壽命不長,也就是一二年的範圍之內,而熊市則有四五年之長。

事實上,並不是每次牛市來了大部分人都說不是牛市,而是在熊市剛剛開始轉牛的時候,或者從底部區域漲上來的時候,這個階段大部分人因經歷了前期股市的下跌,不相信牛市的到來,但越到牛市的中後期,那大部分人肯定都認為是牛市了,都爭先恐後的進入股市,生怕錯失了改變命運的機會。

或許有人會問,本輪股市逼空式上漲是不是大牛市呢?我們認為,充其量也只不過是技術性牛市(或者說是大反彈)行情。第一,但凡是牛市持續時間要一年以上,上漲空間有幾倍。而目前股市從年初的2440點上漲以來,漲幅時間短,拉升迅猛快速,以這樣的速度,肯定志不在長遠。本輪行情空間也就在20-30%之間,像這樣的反彈行情,怎能與大牛市相媲美?

再者,但凡來了大牛市,之前股市必定是要經歷過超級熊市,正所謂「物極必反,否極泰來」。原因很簡單,機構投資者在底部吸不到廉價籌碼,降不了持籌成本,如何展開大牛市?而從去年10月19日出現的2449點,還有2019年1月4日出現的2440點,這些都會讓投資者產生悲觀情緒。

但是我想問大家,你們哪一位在此區間割肉出局了呢?好像不會有人絕望到願意拋出廉價籌碼吧!這就說明,機構投資者根本不可能在之前所謂的雙底區域拾到廉價籌碼,那現在又何談將來會出現大牛市呢?允其量就是超跌反彈,機構投資者生產自救。一旦高位出貨成功,再向下砸破前期雙底,才能給投資者心理帶來震懾作用。

最後,每次牛市來了,大部分人都很亢奮,像這次股市逼空式上漲,現在幾乎沒人看空了,即使昨天突然暴跌,跌破了3000點,也不會有人感到風險臨近,還搶著要在2900點抄歷史大底,人人都生怕錯過這輪牛市行情,在這種情況下,本周的二天反彈也是在誘多行情,本輪行情已經接近尾聲。現在不是大部分人說不是牛市,而是多數人都認為這輪行情還將會繼續。

真正的牛市之前,散戶不僅要跌得悲觀,更要跌到絕望,利空消息滿天飛,股市有價值的股票遍地都是,股指不斷挑戰歷史新低,在牛市剛起步時,市場會顯得很猶豫,一步三回頭,而在牛市行情中後期,才會有快速拉升和逼空式行情,因為主力機構要拉高出貨,完成與散戶交換籌碼的過程。所以,真正牛市行情的中後期不可能大部分人都說不是牛市,而是大部分人都在極度興奮和樂觀狀態。


空倉的盼大跌,重倉的望大漲...

這兩天創業板的反擊,又將A股帶回了逼空上漲的節奏,市場的情緒也從上周尾的恐慌性拋盤華麗轉身為「放心追漲」。最起碼在散戶層面,今天已經是這樣。早上的跳空高開,市場隨著拔高的創業板掀起了一波沖高狂潮,11:30收盤時兩市一度呈現普漲局面;午後指數慣性沖高後遭到一波反向打壓,滬指、深成指、滬深300等盤中短暫翻綠,憑藉尾盤的二輪升勢,指數收回了半數漲幅,而創業板繼續以超強姿態獨占A股鰲頭。

周初的強攻,不知又要重塑多少人的三觀。

自上周三、四我建議股民們逢高減倉以迴避市場調整的風險,可能是因為每位朋友的觀念有別,選擇也有不同,大家很難喊出統一的聲音。正如年前滬指在2500附近時我極力推薦夥伴們布局一樣,彼時我們看到的是未來機會遠大於風險;而經歷過大漲之後的此時,回調的風險則在逐日凸顯。我們選擇在此處落袋4成的利潤,做一下防守,並無邏輯上的問題。

每一輪的大漲,魚頭、魚肚、魚尾三個階段的行情都會有各自的擁躉,而從目前的情況看大資金有短暫歇腳的跡象,只不過在連日利好衝擊下,市場熱情並未消退,高位搏鬥仍舊非常兇狠。市場經過這幾天的推演,可以很明顯的看出回調力量主要來自於金融為主的大藍籌,而以創業板為主的中小市值個股以及次新則充滿了上漲的激情。不過就市場上攻的態勢,在力量上相比前段時間是有削弱不少,這也主要是由於大資金採取了防守的態度。可以預見,現在中小創、低價股的狂歡在機率層面極有可能是市場在玩兒擊鼓傳花的遊戲,而高盛一篇《中國散戶的「錯失恐懼症」有望推動A股飆升50%》顯然是在從旁助攻。至於老外抱以何種目的,想必很多夥伴都心知肚明。

指數目前來看,滬指、滬深300、上證50的結構比較明顯,深成指今天的沖高回落能否向回調結構轉變還具有很高的不確定性,創業板最為樂觀,在接棒成為上攻主力之後一路強攻破關,今天最高打到1789一線。昨天有提到,要小心再度強攻的創業板是在加速趕頂。接下來創業板的選擇將會決定市場的走向,尤其是需要密切關註明後兩天。 所以,這幾天減去的倉位,先不要著急接回。

強勢板塊在保持連續性的同時,相互切換的現象也比較明顯,總體來看這兩日大漲的除了身處風口的科技股,其他大多是前期掉隊的領域。因此,在強攻面前,很多人可能會意識不到這正是市場輪動補漲的特徵。擅長打短搶熱點的夥伴,要多注意觀察市場節奏,並且在倉位配比上不宜放的過重。

總結, A股再逼空,大盤高位纏鬥;普漲帶分化,科技股搶風口。從目前情況來看,中小創的瘋狂並未改變大盤的整體狀態,延續上周策略,減倉之後持倉少折騰,理性等待。現在正是考驗耐心的時候。


有一種說法很有意思,牛市出百元股,熊市出兩元股。

牛市出百元股的主要情況是牛市,大家的情緒非常的高漲,因此股票的估值都會炒作的比較的高,所以牛市會出現大面積的超過100塊錢的股票。

而熊市就不太一樣了,大家都說牛市重勢,熊市重質,也就是說熊市大家更看重於質量,都有一些朦朧利好,大家都視而不見,只對公司本身已經發生的事實作為判斷股票價值的基礎。而且熊市本身會導致上市公司大股東大面積的虧損和破產,因此股票的價格也會被壓的特別的低,甚至不得不賣殼求生。

現在可以說是熊市的末期,而最近一段時間的上漲,很多人也都高喊牛市要來了。現在市場上有大量的兩元到三元左右的股票,而老百姓很多人都喜歡炒作低價股,覺得低價股可以買的更多,甚至從心底里覺得低價股的上漲空間會更大。

事實上,股票的價格取決於股票的收益和市盈率,和股票本身是高價股還是低價股並沒有必然的關係。中弘股份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因為連續20個交易日低於一塊錢被強制退市。而茅台,卻以超過700元的價格位列兩市第一大高價股。

當然有一些低價股也是很好的投資標的,例如一些位於價格底部的基建股,以及一些股本特別大的大盤股。如果做好功課,選擇股票市盈率低,成長空間大的股票進行長期投資也會獲得很好的收益。

一句話,高價股有高價股的道理,低價股也有低價股的道理。

在初入股市的時候,自己也是喜歡投資「低價股」,從直觀上感受「低價股」未來具有很大的上漲空間,具有豐富的想像空間。一旦自己抄到了底部,那麼就能夠獲得最大收益。

對於「低價股」自己是這樣看待的:

一、「低價股」與「高價股」,其實道理是一樣的。

從股票的價格對比來說,雖然低價股給人有豐富的想像空間,但是與高價股,並沒有實質性的區別。

如果A上市公司與B上市公司,除總股本數量以外的條件都是一樣的。A公司總發行股票數量為1萬股,B公司總發行股票數量為200萬股。A公司的股票價格為400元錢,B公司的股票價格為2元錢。

那麼,從股票的價格來看,A公司的股票就是「高價股」,而B公司的股票價格是「低價股」。

但是,從上市公司各項財務數據、條件、市值來看,都是一樣的。可唯獨總股本數量不同。呈現著一個是「高價股」,而另外一個則是「低價股」。

所以,看待「高價股」與「低價股」,不能單一的從股票的價格上看待,還要從其他條件去看待,特別是同類型、同水平的上市公司,可能就因為這總股本數量的不同,而呈現的結果不同。

但是,實際呢?上市公司的價值其實是一樣的。

二、在牛市中,「低價股」確實具有優勢。

在A股上市公司中,確實「低價股」具有著優勢:

1、低廉的價格,每手投資需要支付的本金更低,更容易獲得投資者意向。

低價格的股票確實十分具有誘惑力。如果說兩家上市公司的條件、數據都是相同,在總股本不同的情況下,一家上市公司股票價格為400元,而另外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價格為2元錢。

在牛市中,可能出現的結果就是,「低價股」的上漲幅度要遠遠大於「高價股」,甚至高出100%、200%的幅度。

「高價股」每手需要支付的成本高,而「低價股」需要支付的成本低。所以,在同等條件下選擇,更多的投資者會選擇「低價股」而不是高價股。

2019年公布期末投資者數量,現A股共計有1.49億戶投資者。而在2018年時公布過這樣一項數據,投資股市資金低於50萬的帳戶,占比總投資者的95%。

如果說,一手100股投資就需要幾萬元,很多投資者都沒有辦法實現分倉,以及更好的投資其他股票。所以,在選擇上通常會將20元以上、30元以上、40元以上的股票放棄掉,進而選擇2元錢、5元錢、10元錢附近的股票。

「低價股」因為所需支付的成本低,所以更容易獲得投資者意向投資。

2、低價股具有豐富的想像空間,具有抄底的意願。

「低價股」一般所處的歷史走勢位置在哪裡呢?一般會處於相對低位,並不是相對高位。

所以,一打開「低價股」的走勢圖形,就能夠有一種豐富的想像空間,認為股票已經跌了這麼多了,未來就算是繼續下跌,跌幅也會有限。

再面對股票的低價格,所需要支付的成本不大。或者同樣成本下能夠投資的股票數量更多。也就容易萌生投資意願。

最重要的,還是投資者普遍存在「抄底意向」,期望自己能夠抄到股票的大底,未來能夠通過一次低價股的投資賺得「盆滿缽滿」。


牛市裡低價股為何受追捧?

大家一定要切記,牛市裡,不買茅台這些績優高價股,2015年牛市裡,你買茅台和恆瑞醫藥,可以說連大盤指數都跑不贏,弱勢里再去買績優股吧。

牛市裡,有大量新股民入市,新股民開始的資金量比較小,喜歡買低價的股票,因為低價股有心理上的安全感,畢竟新股民不懂價值,只好看價格,價格低就是王道,再者新股民,喜歡追漲,所以低價股在牛市裡不僅可以大漲,甚至可以瘋漲。

A股歷史上最有名的幾隻低價股

1、京東方 A:曾經多次虧損,就是不退市

京東方現在是A股的網紅股,價格低,又頂著柔性屏龍頭,蘋果概念股龍頭等諸多光環,但其實他是一家靠政府補貼,靠融資發家的一個「巨嬰」,從股市融資了700多億,分紅了30多億,兩個大股東,2017年套現7億股(注意,是7以股),這幾天又有減持7億股。京東方這個不死鳥,其實並不是什麼「好鳥」。短期這隻低價股,不看好,大家散了。

2、紫金礦業:A股黃金最多的一家企業。

紫金礦業屬於周期股,歷史上總是突然暴漲,最經典的走勢是2010年10月,股價突然翻倍,他的爆發力來源於,業績好,黃金和銅資源全A股最多,特別時候大資金,集中拉抬。現在只有3.5元,翻倍也才7塊錢,大盤如果依舊保持1萬億的成交量,紫金礦業

3、包鋼股份:3年可以沒有一根大陽線,一旦開漲,至少漲50%

包鋼股份的爆發力,如果你覺得只是因為他價格低,那你可就太小看他了,他最大特點是,包鋼白雲鄂博礦的稀土儲量居世界第一位,這才是這隻低價股可以暴漲的動力。連續上攻後,出現調整,短期觀望,不宜介入。

4、四川長虹:當年的電視大王,折戟美國

長虹可以說是A股的老妖古,在美國形成26億爛帳以後,業績越來越差,但股價依舊可以從1.5元漲到15元,近期股價也是從2.1元漲到4.4元,顯然依舊翻倍了,老鐵們,慚愧嗎?隨便買個長虹的收益率都可以秒殺大部分基金經理了。

三、投資看是要看價值,不能總盯著價格。

面對「低價股」,不能總是盯著價格看,重要還是上市公司的價值。現在兩市三板的流動性較好,沒有出現港股、美股一般的「仙股」,一天都沒有幾十萬的成交量。

但是,隨著未來上市公司的豐富,也會與港股、美股一般,部分「垃圾股」跌透以後,也就沒有很強的流動性,可能也就在「低價股」之中。

雖然現在看「低價股」很受投資者的喜愛,但是未來需要愈發的注重價值。

投資低價股有兩點需要注意:

1、不要投資單一隻低價股,要用範圍式投資。

低價股不代表著風險低,比如一家上市公司股票價格為100元,價格下跌至50元,從金額上看是下跌了50元,但是從幅度上看下跌了50%。那麼低價股呢?價格為3元,下跌至1.5元,雖然從金額上看下跌了1.5元,但是從幅度上看也是50%。

所以,低價股一樣具備著風險。

那麼,為什麼低價股也具有著較好的投資性呢?就是因為低價股在有行情的時候,有著很多的投資者樂意投資低價股,因為被「熱捧」,所以也就容易出現需求旺盛的情況。那麼,在這種情況情況下,最可能發生的事情會是股票價格的上漲。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低價股都可能被「熱捧」。

可以說,誰也不知道哪家低價股能夠被「熱捧」。在低價股具有一定風險的前提下,就需要分散一定的風險。那麼應當怎麼分散呢?

就是,不要投資單一隻低價股,要範圍式的進行投資。既能夠規避單一隻股票可能存在的風險,又能夠綜合收益,分攤風險。

當然,如果股市有很好的行情,往往低價股綜合平均水平會有著不錯的上漲幅度。

2、要有一定的時間期限。

投資低價股並不是一天兩天就執行完畢,也不會是成為永久股東。所以,就需要給投資低價格制定一個期限。

美國投資大師約翰·坦伯頓的「成名戰」就是投資低價股,其投資低價股有兩點特徵,第一點就是範圍式,上述我們講到了。還有一點就是時間期限。

對於時間期限有三種判斷:

、依據股市漲跌進行判斷,也就是根據股市的漲跌慶情況去判斷是否需要賣出;

、依據持股的漲跌幅進行判斷,也就是通過持股的上漲幅度進行判斷,比如約翰·坦伯頓在盈利300%的時候將股票係數出售;

、有著一個時間期限,約翰·坦伯頓將在持股的第四年間係數將股票出售。


炒股「做正確的事情」就可以逃頂,無須像大仙一樣做預測。

很多人會以為要想逃頂必須技術很牛或有內部消息或運氣很好。。。

其實根本不是這樣。我以前的工作單位的經理就是在2015年的大頭部5000點時進入市場開始炒股的。他是個新手菜鳥,他是任何技術都不懂的,更不懂什麼價值投資。但他知道要做正確的事情——他帳戶中有100多萬資金,但是他只動用了1萬多元進場炒股!這如果是普通股民看著天天上百個漲停板,則不但全倉殺入,甚至可能再融資100萬買入。因為他知道自己的水平,以及一旦暴跌的損失是自己不能承受的。當股市開始暴跌時,他馬上斬倉虧了不到2000元就跑掉了。

這個不懂任技術,也不會做預測的新手菜鳥。只是做了正確的事情——正確評估自己的水平以及風險,投入了與自身能力與風險承受力相適應的資金量而已。

當時那些所謂短線高手、技術大仙們預測股市漲到7000點以上,然後他們融資買入最後全都被股市搞的灰飛煙滅。

我當時在4700點時清倉跑路的,我逃頂的最重要原因是我意識到——我很清楚當時股市明顯在高位,但是會不會還有更高點,現在會不會大跌這個問題上我是很迷茫的。雖然我沒本事預測大盤會不會漲到6000點以上,但是我知道一個簡單的卻正確的道理:股市早晚會做頭部,股市早晚會大跌而我這麼持有下去我就極可能變成一賺二平七賠中的七賠之一。如果我現在賣出清倉,我當時已獲利2倍半,則註定是一賺二平七賠中的一賺!二者相權衡,我當然選擇了做正確的事情:放棄獲得最高收益和像別人吹牛皮的機會,賣掉股票,把自己鎖定到一賺之中。

那時我有個驢友也炒股票,大盤漲到4500點以上時我就一再告訴她不要再往裡投錢了,因為大盤越往後風險越大了。結果她後來看股市很火,就又投了一倍的錢進去。結果大盤只跌了10%,她就虧掉了以前賺的20%!她這就是不做正確的事,而盲目相信自己的預測結果。

還有位大姐在5000點時一隻股票賺了40%,我告訴她我清倉了。她的回答居然是她在游長城,沒時間看行情。。。。她又說她想把這隻股做長線!

其實她游長城是藉口,她就是預測大盤還會大漲,她認為她的股票還會繼續大漲。她相信自己的預測而不去正面一個非常簡單而不爭的事實,大盤已漲了一二年了,現在是相對的高位!幾天後股市暴跌,她的這隻股票由獲利40%幾天後變成虧損50%!

人們常犯的一個投資錯誤是過於相信自己的預測或寧願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事情而不去直面最簡單的事實。

炒股只要「做正確的事情」就可以買到低位。不需要什麼預測技術。

我在今年5月份時大盤3000點附近就開始建倉,這時很多人都在看空包括一些大伽們。他們預測大盤會跌到2700點以下。我不是什麼大仙,我可不敢預測。但是我只知道一個簡單的事實:在3000點這個指數位置,即便被套住也會早晚解套。我在這裡只輸時間不輸金錢。如果買指數基金,基本可以肯定早晚是必賺的。3000點買入只是比2700點買入多了一個暫時套牢的可能而已,但是卻從大方向上保證了有行情時一定在場內!而2700點的預測看似好像能比3000點買入能減少10%成本,但是卻可能踏空行情甚至看錯大方向!哪個點位買入是做正確的事情就不用說了。

如果你的腦中都是書本中學到的投資名言或專家權威的觀點,那麼顯然你還沒有真正讀懂這個市場,你是很難賺到錢的。因為你沒有自己的東西。


專注一個品種,是股票成功的關鍵

股票交易究竟是什麼?股票中深藏著哲學的根底、藝術的神韻和科學的精神。股票交易是集貿易、博弈、戰爭等多種藝術特點的一種綜合藝術。也是一門有其自身規律的牽涉多種學科的邊緣科學。就投機者而言,是一種以盈利為目的的,同時承擔一定風險的特殊投資行為,就整個市場而言,是一種風險轉移方式。

市場充滿了矛盾,矛盾構成了市場價格的漲跌,對市場的認知,沒有絕對的對,也沒有絕對的錯,只有市場永遠是對的。在市場的矛與盾之中,在對市場認知的對與錯之中,尋找一種中庸,一種平衡,不要太偏激,也不要太絕對,適者生存。我們要熱衷尋找神秘的測市理論和方法,試圖精確地預知市場波動的時間和價位,尤其是頂部和底部,相信有或認為掌握了破譯市場的方法,並有厭惡風險、迴避失敗的心態。

股票投資最好不要先入為主地臆測行情,而是要跟著市場走,它的初段是勤奮和技藝,中段是智慧和心態,高段是人性和道德。股票交易是一種高級的市場活動,沒有一定的文化素養,是難以成為一名成功的投資者的。我認為一個成功的操盤手應具備自信、冷靜、理智、果斷、堅定、膽量和勇氣等品質,缺一不可。

01目標

不熟悉的品種不做,看不懂的走勢不做,變化慢的盤面不做,波動小的盤面不做。技術分析是高度概括、高度抽象的規律總結,面對不同的金融證券市場具有同樣的普適性。一個真正的技術交易者,可以面對任何市場的任何圖表及時做出遠勝於他人的交易行為。

所以不要點太多火頭:作為交易者,應該是有多少閒資才做多少,另外還要有多少時間、精力才做多少,如果做許多種商品的買賣,肯定疲於奔命,難以應付。做股票成功的關鍵和秘訣,只選一個品種做是股票成功的關鍵。「股票市場裡還有句名言:你不可能吻遍所有的女孩,吻就吻那個最漂亮的」。古往今來的戰例表明,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無疑事半功倍。

把我們的資金、時間、精力集中運用,做好同系的或相關的或走勢特別明朗的一兩支或最多三支商品股票,效果就會好得多,畢竟能夠同時與很多人擺開棋盤對弈的棋王是鳳毛鱗角,不是人人可為的;其次,支配備種商品的供需、經濟、政治、人為等因素千變萬化,有的商品跟另一些商品「風馬牛不相及」,有的消息對這種商品利多,卻對另一種商品利空。如果同時從事多種商品買賣,要進行不同的行情分析,留意不同的技術指標,往往會搞得自己頭昏眼花,顧此失彼,造成不應有的損失。

如股指股票可以長期參與,因為股指股票一直很活躍,而商品股票只是階段性活躍,不活躍時就不參與。

02策略

在股票市場的博弈中,適合於自己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沒有什麼價格會漲到不能買,也沒有什麼價格會跌倒不必賣。永遠不要僅僅因為價格低就做多或者價格高就做空;永遠不要去給賠錢的單子加碼;永遠不要對市場失去耐心。在做任何一次交易前都要有合適的理由,記住,市場永遠是對的。在股票高槓桿倍數的操作中,這兩種方式都必須革除,不准套牢,不准攤平,套牢會影響你的操作,而攤平是自己上斷頭台,但贏利可以不封頂。時刻提醒自己你的風險有多少,但又不要過於在意。

不要破壞你的原則──你花費很大的心思去養成,切記始終如一,要多從虧損的交易中學習贏的方法,而不是從獲利的交易中學習。利沃莫說:利潤總是能夠自己照顧自己,而虧損永遠不會自動了結,這句話非常經典,值得每一個投資者天天學習。「如果我有8小時的時間砍一棵樹,我就會花費6小時磨利自己的斧子。」—亞伯拉罕·林肯,在股票交易上,這一格言可以理解為:研究和學習十分重要,為了交易所做的準備所花費的時間要超過下單和看盤所花的時間。「沒有所謂不可錯過的機會,永遠還會有下一班車。錢是賺不完的,但是虧得完的」。

對經典的現像和本質的規律多看、多練、多背是形成專業化條件反射操作本領的關鍵,這種本領的最終具備是區別專業選手和業餘選手的最明顯標誌。

每天實盤解析盤中的個股操作機會和板塊異動,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 壹景財經(zm-1938233775),訂閱多年實戰解套經驗、更多牛股策略以及獲取更多莊家主力戰法的盈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