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演員黃磊的女兒黃多多,一直都是很多網友們非常關心的一個小姑娘,不僅因為她天生顏值高,還因為黃磊一家的教育方式,讓多多變得有些「與眾不同」。
孫莉在多多9歲的時候,就陪她去打了耳洞,這件事情一時間讓網友們都沸騰了,很多人在上了中學後,都不敢打耳洞,因為不僅會受到老師批評,家長也會很不開心,但是在孫莉和黃磊的眼裡,這並不是什麼大事。
多多13歲的時候,就開始染髮了,而且被孫莉當成一件很值得開心的事情,分享到了網上,照片中的多多一頭紫色短髮,非常有氣質,看起來一點也不像個13歲的孩子!而這也讓網友們炸了鍋,很多網友擔憂起來,孩子這樣會不會太成熟?以後會不會讓孩子變得愛慕虛榮?孩子從小就打扮,到底是不是好事?
孩子愛美,是好事還是壞事?
德國著名作家席勒曾提出過「美育」的概念,美育,又稱美感教育。即培養人們認識美、體驗美、感受美、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
孩子愛美,實際上是非常正常,而且正確的行為。真正的美育,不僅能讓人提高審美能力,而且還能從外表的美發展到內在的美,提高道德情操。但是現在的教育更多的是把美育塞進了德育當中,認為只有符合條條框框的才是美,這極大地抹殺了個體的發展需求。
這一點從當代中小學的校服上就能看出,我國的校服大多數都非常寬鬆、甚至配色也很不協調,穿在身上也有點「以丑為正確」的意思,尤其是10年前到20年前這段時間裡,有的孩子甚至不敢束腰,不敢穿女款校服的裙子,不管男女生,校服都是鬆鬆垮垮墜到了大腿,女生也穿著男款的長褲。
這樣做因為為了好看而改變樣子會被其他同學嘲笑,而嘲笑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愛美」。愛美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是不被學校所認可的,因為人們看到愛美就覺得不是好學生,擔心孩子一旦愛美就變得墮落。
在我國,美育的基本目的有三,一是培養學生感受現實美和藝術美的能力,二是讓學生具有理解和欣賞現實美和藝術美的能力,懂得尊重各種形式的美,三是培養發展學生創造現實美和藝術美的才能。
除了學校排課很少的美術課外,家長就是孩子美育啟蒙的最好老師。黃多多從小就接觸到了美,敢於大膽追求美,並不代表著將來一定會因為美而耽誤學業,因為學業是另一回事,只要家長和老師進行了正確的引導,孩子懂得美的重要,並且提前知道什麼樣才是真的美,反而會有助於更早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孩子從小愛美,家長怎麼引導?
首先家長們要知道,孩子愛美是天性,是一種藝術的啟蒙,家長們對於孩子的喜好,最好不要進行壓抑,克制,不要否定孩子的審美。在孩子變得越來越愛美後,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多去參觀美術館,學習一些簡單的美的知識,給孩子足夠的條件,讓他們自己來自由地創造心中的美。
同時讓孩子正確認識美也是非常重要的,美不是一種用來攀比的工具,美也不僅僅只在外表,品德美、人格美也應該在學習範圍之內。孩子追求美的行為如果得到正確的引導,他們會自然學會到底什麼才是美的外表、美的人格和美的行為。
今日互動話題:你對黃磊和孫莉支持孩子從小「愛美」,有沒有什麼想說的呢?你家孩子如果從小也很愛美,你會怎麼做呢?歡迎在下方留言分享!
————————
我是一名三歲寶寶的媽媽,育兒是從來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寶寶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更細緻的關懷。大家在育兒過程中遇到問題都可以來找我共同探討,一起解決。
我是小歆媽媽,每天在帶娃養娃中與寶寶一起成長。
每天分享育兒經驗,歡迎各位寶爸寶媽與我共同分享養娃過程中的點點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