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湖北省工商聯發布「2020湖北民營企業100強」名單,稻花香集團名列第四位。這是稻花香集團連續九年蟬聯湖北民企百強,連續五年以第一名的成績領跑湖北民企製造業百強。
半個月前,由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發布「2020中國企業500強」榜單中,稻花香集團連續七年上榜,今年位列第348位。
面對亮眼排名,稻花香集團董事長蔡開雲並未喜上眉梢,而是一頭撲在市場上。
對白酒行業來說,以每年農曆七月中旬開始的下半年,是絕對的旺季。從8月初開始,稻花香集團打響中秋市場攻堅戰,蔡開雲也帶頭沖在一線,「疫情過後,經濟才是主戰場,跑贏市場是企業永恆的主題。」
本期策劃其他稿件:
《湖北白酒,與往事乾杯》
《毛鋪百億夢想何時成真》
《白酒大省呼喚領軍企業》
初創業踩准市場,醬油作坊蝶變大酒廠
蔡開雲如此看中的「市場」,其實也是稻花香集團創立之初就自帶的基因。
稻花香集團起步於1982年,正值改革開放初期。
那一年,黨的十二大勝利召開,明確提出要「正確貫徹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的原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理論和實踐也由此不斷得到深化。
那一年,稻花香創始人、時年31歲的蔡宏柱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在家鄉宜昌市夷陵區青龍大隊創辦了第一家醬油廠。這一年,蔡開雲10歲,見證了父親發展實業、開拓市場的艱難歲月。
歷經10年的探索和發展,1992年稻花香白酒品牌創立。
這一次,稻花香又踩准了市場的「節拍」。1992年,鄧小平發表「南方談話」,強調要打破在計劃與市場問題上的束縛,提出「社會主義可以搞市場經濟」。
政策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打開一道門,老百姓就用他們的消費熱情盤活了一座座的城。進入市場經濟時代,民眾對白酒的需求得以釋放,白酒供不應求的矛盾被迅速放大。也就是說,民眾的錢袋子開始鼓起來了,但白酒供應跟不上。
那個時期,也是中國白酒業「產能為王」的時代,在穩定品質的基礎上,誰擁有更大的產能,誰就有可能擁有更大的市場。當時,一些鄉鎮的小酒坊也可以釀白酒,但設備簡陋,工藝落後,別說生產出高品質的白酒,就連質量安全都難以保障。
要讓一個新品牌被更多人接受,好的品質是基礎。
稻花香提出「兩找一創三高」(找名人、找名廠,創名牌,高起點、高質量、高效益)的策略,五進四川取經,高薪聘請知名酒企工程師做顧問,經過千百次試驗,最終釀造出優質白酒。
藉助宜昌一年一度的柑橘節,稻花香通過贊助柑橘節專供酒,由此打響了品牌知名度,市場銷路越來越旺,而這也成為稻花香營銷史的傳奇經典。
1996年,僅成立4年的稻花香年產值就突破了2億元。同年,稻花香提出建設萬噸白酒基地。次年,稻花香萬噸基酒工程竣工投產。
至此,稻花香發展成為年產萬噸白酒、銷售收入3.2億元、創利稅4300萬元的大酒廠,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
稻花香酒業生產車間
謀發展獨闢蹊徑,「農村包圍城市」
稻花香的快速發展之路,也可看作是中國白酒業的一個縮影。稻花香起步的前五年,即1992年到1997年,也是中國白酒的快速發展期。
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馬勇提供的數據顯示,1992年,全國白酒產量為547.43萬噸,到1997年時產量已達781萬噸,「這一階段,白酒行業發展速度超過了以往任何年代;除茅台、五糧液等名酒外,豫酒、徽酒和魯酒等地方白酒板塊,也湧出一批優秀企業」。
產能的快速擴張,加之地方酒企的相繼崛起,讓酒企特別是地方酒企由「產能為王」開始轉向「渠道為王」時代,即誰的產品能快速直接地抵達更多消費者,誰就能占領更大的市場份額。
作為白酒業的後起之秀,稻花香意識到,已經有強勢的領軍者占據了大部分市場份額,如果在一二線城市和強勢品牌正面地硬碰硬,難度太大。要想「異軍突起」,不如從強勢品牌的薄弱環節進攻,走「農村包圍城市」的路子。
稻花香發起「蝗蟲行動」:100個人、100輛車、100個司機,一次鋪貨一個鄉鎮,寸店必爭,寸土必爭,每一個地方只要有稻花香車隊經過的地方,哪怕是不賣酒的夫妻店,也要放一箱酒。
就這樣,先鄉村後城鎮,先中小城市後大城市,先區域占領後整體覆蓋,先穩取易成後集中攻堅,稻花香逐步奪取整體上的優勢和主動權,從而實現從弱到強、由小到大。1999年,稻花香銷售收入高達8億元,位列全國白酒行業綜合實力第十強。
不過,受多重因素影響,也就是從那時起,全國白酒業陷入低谷。
2003年,稻花香啟動「新一輪大發展」,提出「金網工程」渠道策略,將營銷重心向終端下沉,最為突出的一點是打破了傳統的「廠家——代理商——批發商——終端商」複雜的、多層級的市場網絡模式,實行廠家分別與代理商、批發商、終端商構建三線直達關係,使市場網絡由單線轉向平面,由平面轉向立體,進而形成以廠家為塔尖、以終端為塔基、以中間商為塔身的立體的金字塔式的市場網絡。
「金網工程」實施當年,稻花香銷售收入與上年度同期相比增長40%,走出了持續兩年多的低谷期。巧合的是,也是從2003年開始,中國白酒業再次步入快車道,開啟了「黃金十年」繁榮期。
2006年,稻花香集團步入跨越式發展階段。也是在這一年,蔡開雲進入稻花香集團工作,擔任集團董事長助理。他工作的第一站是到安徽開拓市場,推進「金網工程」。
蔡開雲表示,「金網工程」有力推動稻花香在全國建立了穩固的市場營銷網點,實現了「1+3」的全國市場拓展戰略的突破,即:以宜昌、武漢為中心的湖北本土市場為根據地,以「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三個廣大市場為主戰場,形成內、外線互為依託、分進合擊的市場發展態勢,為稻花香全國化戰略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1年,稻花香酒入選「中國新八大名酒」,集團銷售收入突破100億元,成為湖北農產品加工業中首家過百億的企業。
大型商超稻花香系列產品陳列
強品牌轉型升級,「智造」引領未來
2012年,對白酒行業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年。這一年,塑化劑事件、「禁酒令」等政策,對白酒業造成了衝擊,尤其是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對白酒業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白酒產量從多年的兩位數增長下滑到個位數緩慢增長,到2017年出現負增長,之後連年下滑。與之對應的,自2014年起,全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數量呈緩慢上漲之勢,到2017年達到1593家的頂峰,之後逐年減少,到2019年已減到1176家。
產能下滑、酒企縮減,以及消費觀念的轉變,讓白酒業進入「品牌為王」的時代。此時,酒企比拼的不僅是品質、渠道,更要比拼品牌力。
與別的行業相比,白酒的品牌力有些特殊,比拼的是品牌在物質和精神上的雙重影響。一方面,白酒是一種飲品,需要更好的口感;另一方面,白酒還具有精神文化屬性,映射出中華民族獨具特色的人文個性與時代訴求。簡單來說,那些更能引發消費者精神共鳴的高品質白酒品牌,更容易「攻城略地」,市場集中度也會進一步提升。
在這樣的背景下,一些全國知名品牌如五糧液、瀘州老窖和一些區域龍頭品牌如洋河等,利用品牌影響力不斷向全國擴展,擠壓地方品牌市場空間。
稻花香也意識到這一變化。蔡開雲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有人說白酒的黃金時代結束了,我說不是,應該說白酒的野蠻生長時代結束了。」
稻花香的應對之策是,打造以白酒為主業,以物流、配套、文化旅遊為輔的「一主三輔」產業集群,一體發展。2013年7月,三峽物流園開業;2015年8月,小微企業創業園破土動工;2016年5月,稻花香文化旅遊產業項目試運營。2016年底,稻花香集團再邁新台階,年銷售收入突破500億元。
2017年,稻花香出台頂層設計方案,以戰略為導向,以戰術為驅動,實施「燎原戰略」,推進產品升級,市場轉型。事實上,「燎原戰略」也為稻花香「二次創業」拉開了序幕。
2018年初,當蔡開雲從稻花香創始人蔡宏柱手中接過指揮棒後,就提出「二次創業」的口號,「面對新的使命和責任,我們必須企業再造,改革突破,實現轉型」,其核心是實現從「中國製造」到「中國智造」的轉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帶來消費需求的變化,白酒行業也面臨新周期的挑戰,行業將高度集中,品質好、美譽度高、社會貢獻大的白酒企業將會勝出」。
事實的確如此。在經濟新常態下及消費升級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青睞中高端白酒,這就倒逼企業必須向中高端白酒轉型升級。
對白酒企業來說,該如何通過「中國智造」進行轉型升級呢?蔡開雲認為,未來白酒行業應該著眼綠色生態、智能釀造、智慧釀造。這就需要對釀酒裝備和技術進行改造升級,將現代化、自動化、信息化技術等融入到傳統白酒釀造中,運用科技手段來提升白酒技術水平,專注品質提升,進而推動產品結構升級,不斷提升品牌影響力。
「比如,我們在全國首創馫香型白酒生產工藝,實現了關鍵工藝參數的實時監測和智能調控,全面保證了白酒釀造生產過程的穩定性、安全性和可追溯性。」蔡開雲說,稻花香始終致力於白酒工藝技術的創新研究,先後對糧食粉碎、制曲、釀酒、勾調、灌裝等工序進行了設備改造,成功研發了白酒生產管理自動控制系統、機械化制曲生產線、釀酒原糧粉碎集散控制系統,在設備改造、品質提升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前行。
「我們將加快產品結構升級步伐,把『清樣』打造成稻花香形象產品,把『活力型』打造成主導產品,把『珍品一號』打造成銷量產品,逐步向中高端市場發展。確保2022年稻花香酒業公司銷售收入突破100億元。」蔡開雲說,未來集團的目標是實現「千億稻花香」。
稻花香集團董事長蔡開云:
湖北白酒具有成為全國品牌的實力
稻花香集團董事長 蔡開雲
Q
支點財經:請問你怎麼看待當前白酒業所處的時代?
蔡開云:當前白酒市場已形成大品牌格局,資源整合集中趨勢明顯,品牌競爭力在消費促成中所占的比重不斷增加。白酒品牌發展,品質是基石,文化是內核,渠道是途徑,市場是檢驗,但關鍵在於消費者的認知度、接受度和忠誠度。
為此,我們提出了「以消費者為中心」的理念,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口碑鑄品牌,把「為消費者服務」貫穿生產經營始終。
Q
支點財經:當前,包括瀘州老窖、洋河在內的品牌都在搶占湖北市場。與外地知名品牌相比,你認為湖北本土白酒品牌的優勢在哪裡?劣勢在哪裡?該怎樣揚長避短穩固自己的市場?
蔡開云:打開中國地圖,湖北正好位於中部,武漢號稱「九省通衢」,這既是優勢,也是劣勢。優勢就是我們出去往哪個方向打都很近,劣勢就是誰進攻我們也很近,有外來品牌爭市場,不足為奇。但是湖北有湖北的底氣,一是湖北魚米之鄉山清水秀,我們的釀造品質絕不輸任何人。二是文化上,我們有「敢為人先、追求卓越」的優良傳統,湖北企業家的創新精神更是不輸任何人,我們有信心、有底氣應對任何挑戰。
Q
支點財經:這些年來,湖北酒企發展比較迅猛,湧現了一批知名企業,但一個現實問題是,為什麼還沒有一個像茅五瀘洋這樣的全國性知名品牌?
蔡開云:全國品牌不是某一個因素促成的,需要機緣巧合、風雲際會。茅台與開國元勛們的情緣,誰也羨慕不來;能在「借問酒家何處有」的詩詞中千古傳誦,也是不可複製的。湖北白酒肯定具有成為全國品牌的實力,我們需要的就是強化內功,靜待天時。黃河尚有澄清日,鄂酒豈無得運時?
Q
支點財經:有觀點認為,地方性白酒品牌不一定要做成全國品牌,成為區域龍頭一樣有很大的市場。未來,稻花香是會將主要精力放在區域市場,還是放眼全國?
蔡開云:區域品牌與全國品牌本身並不矛盾,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企業的戰略規劃、品牌定位,決定了發展的方向和營銷布局。
稻花香定義為全國性白酒品牌。2005年我們就確立了「實施品牌發展戰略,整合全國營銷網絡,提高市場駕馭能力,打造中國白酒航母」的理念。經過多年的發展,稻花香的產品已進入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300多個地級市、1000多個縣。未來,我們將繼續努力做優產業、做精產品、做強品牌,全面提升市場競爭力,深耕全國市場,讓全國人民共享荊楚好味道。
記者丨何輝
編輯丨劉定文 胡馨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2IweXUBLq-Ct6CZ6yF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