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嶠鎮,位於上饒市廣豐區西北邊境,東鄰大南,南接下溪,北連湖豐,西界信州區秦峰鄉,與上饒市信州區的沙溪鎮隔江相望,總面積44.2平方公里。鎮駐地壺嶠,距廣豐城區16公里,鎮下轄壺嶠、塘頭、渡頭、東陽、鄭村塢、朱獅及流源7個行政村、125個村民小組,共計65個自然村。盛產夏布、草蓆,素有「中國夏布之鄉」的美譽。清朝詩人趙翼《題吳並山中翰青崖放鹿圖》詩:「從此相隨戲壺嶠,君騎白鹿我青牛。」
黃尖山
黃尖山地處蘆林、下溪和壺嶠三鎮交界處,西界信州區,海拔594.3米,距廣豐城區15公里。山上有岩,名碧雲洞,洞內有泉,泉水清澈涼冽,終年不涸。明嘉靖戊戌(1538)夏旱,以祈雨得應,眾訝,以為有神仙相助,來自閩浙及廣饒地區的香客絡繹上山進香,相沿三、四年方止。後期建有朝江寺,今仍有僧駐。
夏布
廣豐區壺嶠鎮,具有1000多年的夏布紡織工藝歷史,是極富特色的當地的傳統產業,80%的農民擅長織麻做夏布,農閒時家家戶戶門前男女老少共同織麻的景象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其夏布紡織工藝也已被列入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東陽華家源
東陽華家源,環境優美,緊鄰320國道,交通便利,是壺嶠鎮懷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從2017年3月份開始,東陽村按照建設「夏布特色小鎮」、「朱子文化科研、教育、體驗基地」來打造。全村以兩池塘為中心,規劃建設文化中心廣場;以寺觀塔為基礎,打造人文景觀;以田園為基地,襯托農業觀光園;以山林為基礎,勾出了一道道迷人的風景線。目前村內已梳理和挖掘出的有:夏布文化、理學文化、禪茶文化、水韻文化、紅色文化等當地特色元素。藉助高科技3D壁畫展示、傳承夏布傳統非遺文化,積極申報省市級「洞織夏布」非遺文化。建設高品位夏布非遺文化園,展示夏布文化的歷史文化和現代高端產品。通過朱子家訓家風教育,以精品雕塑展現朱子理學文化。建設峰迴路轉的水景瀑布跌水,打造高山流水、小橋人家鄉村畫卷。 如今,走進華家源自然村,映入眼帘的是「白牆黛瓦」「小橋流水」「亭台樓閣」,仿佛置身於出門見綠色,漫步聞花香的美麗畫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