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時期,各國士兵都在使用步槍。這種步槍只能裝一顆打一顆,用起來特別麻煩。在戰場上,很多士兵因為裝填彈藥不及時就被敵軍擊斃。那麼,有沒有一把槍能夠連續射擊呢?有,1882年,馬克沁去英國考察的時候,發現由於步槍後坐力太大,士兵肩膀經常被撞得滿是淤青。為解決這一難題,馬克沁研製出自動連續射擊的槍,這種槍的後坐力小,火力異常迅猛。
之後,馬克沁特意研製出長達6米的帆布彈鏈,如此一來就成功解決槍的供彈問題。然而,由於連續射擊會使得槍管變得很熱,馬克沁便採用水冷方式為槍管降溫。在戰場上,馬克沁重機槍能夠連續射擊4個小時,這樣強大的火力,一般的機槍根本比不了。一戰爆發後,德國認為機槍是十分重要的武器,於是便裝備1萬多挺馬克沁重機槍。至此之後,機槍便成為戰場上不可或缺的武器。馬克沁重機槍射速高達600發,確實是威力巨大的機槍。但是,由於槍身重量已經超過27公斤,士兵攜帶起來很不方便。
這種重機槍只能用於固定射擊,如果想要進行火力支援,那就需要一款火力大、重量輕的武器。衝鋒鎗是二戰中最常見的武器,很多人都以為這是二戰才研製出來的槍,其實並不是。早在1918年,德國的軍工廠就已經研製出擁有迅猛火力的衝鋒鎗。一戰末期,德軍手持MP18衝鋒鎗進行最後的戰鬥。德國戰敗後,MP18衝鋒鎗引起各國重視。因此,《凡爾賽條約》中明確規定,德國禁止繼續研製衝鋒鎗。之前生產的MP18衝鋒鎗,只能給警察使用。
二戰時期,各國都開始研製衝鋒鎗,很多經典槍械就是在這個時候研製的。當年,我國武裝備落後,根本沒有條件研製武器。戰爭結束後,我國積極發展軍工業,並取得不錯的成績。我國研製過很多武器,只是由於沒有大量裝備部隊,所以大家都不知道有這些槍。
我國曾生產過一種很特別的衝鋒鎗,它能同時使用兩種彈匣,火力很大,是我國92手槍設計師主導設計的一款衝鋒鎗,這把槍就是CF05式9mm輕型衝鋒鎗。這把衝鋒鎗既能單發也能連發,使用的是9mm巴拉貝魯姆手槍彈。
對於衝鋒鎗來說,槍身重量一定要輕。我國這把衝鋒鎗採用高強度輕金屬材料和工程塑料,在裝滿50發子彈的情況下,槍身重量不到3公斤。當然,這把槍最大的亮點就在於槍身上裝備有螺旋彈筒,而下面還有一個彈匣,擁有雙路供彈系統。
這把槍使用可靠,裝彈也毫不費力。裝滿彈藥之後,將螺旋彈筒裝入槍管上方,只需要輕輕一拍就能安裝到位。其實,除我國,美國也曾研製過這種滾筒彈匣衝鋒鎗。但是,由於裝彈不方便,士兵在使用的時候只能一次攜帶多個彈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