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烈推薦:大羅山20條大眾化經典登山路線,你值得收藏!

2020-07-26     溫州古道

原標題:強烈推薦:大羅山20條大眾化經典登山路線,你值得收藏!

作者|張崇珍

溫州大羅山,風景優美,岩石奇特,人文薈萃,擁有國家級登山健身步道。近年來,隨著大羅山戶外運動的興起,登山路線也驟然增加,這其中包括許多野道和比較大眾化的休閒路線。我所指的野道,就是指路況複雜且有一定危險性,並不適合普通遊客走的路線,比如九尖連線、七尖穿越、20大水庫徒步等等。峽谷、山脊、天梯、崖壁,各種路線組合,變化無窮。

尤其是九尖連線,堪稱大羅山第一虐路線,35公里的九座山峰極具挑戰性,同時又比較人性且切合實際。當然,大羅山還有更多適合普通遊客和初級驢友的路線,本人通過多年的探索,把大羅山之前的各種休閒路線進行歸集、創新、並添加一些新的元素,整理出20條大眾化的經典休閒路線,與大家一起分享。這20條路線涵蓋了大羅山所有的景區景點,適合更多的普通遊客去體驗,對宣傳大羅山會有更好的意義。當然,這20條路線只是樣本,大家可以自主決定,自由組合。

1鄭嶴玉蘭嶺~天河東水庫~天河黃雲寺古道~龍椅~黃雲寺~羅隱洞~化成洞(千年茶花)~金河水庫~八水古道。

這路線我稱之為「大羅山東南第一線」,全程約13公里,以龍椅山的大羅山第一張金鑾椅「龍椅」為核心,沿途有天河水庫、金河水庫、黃雲洞、羅隱洞、化成洞、千年茶花、另外還能欣賞到摩天石、外國人頭像石、蟒蛇出洞等奇岩怪石。

去龍椅的路線現在有好幾條,按這路線普通遊客也可以走。龍椅附近有龍門、龍洞、龍界,都值得一看。從八水古道下來,又能近距離欣賞碧水旖旎的八水峽谷。遊客還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看過龍椅到黃雲寺,可折回到天河水庫從茶山、天柱或鄭嶴下山。也可以先逛一圈金河水庫環線,然後就近擇點下山。

2鄭嶴環線:鄭嶴千步梯~天河東水庫~百家尖~鵲橋~盤雲谷亭~田螺背~盤垟~秀垟~西垟頭~玉蘭嶺古道。

這是條環線,全程不到15公里,起步從被稱為戶外門檻的鄭嶴千步梯開始,途經百家尖、天河水庫、鵲橋、盤雲谷。當然,如果不登頂百家尖,就算沒到過百家尖。到了盤雲谷亭,可以左拐進入爬一下田螺背,只要有一定的身體基礎,這一段還是好爬的,但不建議穿越田螺背,那需要更多的戶外經驗,如果身體素質不允許,就排除去田螺背,直接進入盤垟村。

盤垟村的石頭房值得一看,再品嘗一下當地的農家樂,然後經過秀垟村、秀垟水庫走天河水庫南岸步道,一路上的山水風光猶如天然畫卷,讓人留連忘返。最後經過西垟頭古村,從鄭嶴玉蘭嶺下山回到鄭嶴村,這線路絕對是一條經典的大羅山環線。

3天柱A線:天柱寺~長坑古道~百家尖~鵲橋~盤垟~潘山~五美景園。

這路線連接著天柱寺和茶山五美園兩大景區,全程大約14公里。天柱是大羅山東面主要的入口,有著1600餘年歷史的天柱寺更是久負盛名。沿長坑古道一路而行,溪水潺潺,林幽竹密,讓人心曠神怡!

茶山五美景園內亭台樓閣,古色古香;千年古村潘山仍遺留著歷史的痕跡與歲月的滄桑。從盤垟到潘山的這一段古道,兩旁綠樹成蔭,到了冬季更是紅楓似火,是與老鼠梯嶺、京山紅楓嶺齊名的大羅山三條紅楓古道之一。

4天柱B線:天柱寺~長坑古道~百家尖~天河水庫~秀垟水庫~茅田水庫~豬頭岩~十二橋~五美路12號。

這路線從天柱寺嶺起步,途經長坑古道和百家尖,然後左轉走天河東西水庫交界處的大壩,邊上的群仙岩奇石景觀值得駐足。繼續走天河南岸步道去秀垟村,沿途可欣賞百家尖與田螺背不同角度的風韻,山色湖光融為一體,堪稱羅山之精華!進入秀垟村,走茅田水庫,沿豬頭嶺而下就是五美景園南側的十二橋水庫,再經文曲城,出來就是五美路12號。

這一路走來,秀垟水庫、茅田水庫、豬頭岩、五美景園、十二橋水庫猶如一連串的珍珠,讓人賞心悅目,風景美不勝收。特別是從豬頭嶺上遠眺,羅山諸景與遠處的城市相互交融,真正能讓人領略到大羅山處在城市中央的那種格局!從天柱寺嶺到五美路全程15公里,實為大羅山東西穿越經典路線。

5天柱C線:天柱寺~長坑古道~百家尖~天河水庫~秀垟水庫~銀坑水庫~仙岩風景區。

這路線仍然以天柱寺嶺為起點,貫穿天柱寺和仙岩梅雨潭風景區,全程16公里。長坑古道是必經路線,在古代長坑古道就是指天柱寺到仙岩的大羅山主要通道,而現在通常是指天柱寺盤谷湖到百家尖的那一段。

經百家尖到天河水庫大壩再走水庫南岸步道,到秀垟水庫西面大壩下,有一條小道向南伸延,就是通向仙岩風景區,中途會經過銀坑水庫、雙珠亭,沿古道下行到終點就是仙岩風景區門口的華光廟。

也可以在雙珠亭下來的古道上游,直接取道休涼寺,從仙岩後山進入景區。仙岩被譽為天下第二十六福地,有梅雨潭、雷響潭、龍鬚潭、聖壽禪寺等風景名勝,特別是現代大文豪朱自清的一篇散文《綠》,更使仙岩梅雨潭名揚天下。

6天柱環線:天柱寺嶺~長坑古道~百家尖~秀垟村~盤垟村~盤雲谷亭~大象石~天河引水渠~尖兒坑古道~白水林場~觀海坪~天柱寺嶺。

天柱寺經典環線,經長坑古道、百家尖、天河水庫大壩和秀垟村,最後進入盤垟村。在盤垟吃飯後,走盤雲谷古道,途中可爬一下田螺背,然後折回走大象石小道,大羅山的石頭酷似大象的很多,而這路線中的大象石無疑是最經典的,從這裡還能欣賞到另一個角度的天河水庫與百家尖風光。

從大象石小道下來後,走一段上坡台階,前面是天河引水渠,膽小恐高的可在水渠裡面走,水渠中段右側沿一台階下來就是尖兒坑古道,這古道至今仍保持著原始的風貌,途中有白水林場和兜率庵遺址,最後從天柱寺五折瀑上游的清池上方經過,出來就是觀海坪招待所,這環線全程約14公里,風景優美,人文薈萃,但是天河水渠那一段一定要注意安全。

7天柱小環線:天柱寺嶺~百步梯古道~螞蟻岩~河馬石~鸚鵡嶺~蘑菇石~佛像岩~外星人~鳳椅~水簾洞~長坑古道~天柱寺~天柱寺嶺。

天柱精品小環線,以天柱寺、道人洞、外星人、水簾洞為四個點,這路線不長,全程約7公里,但沿途峰奇,石怪,水秀,洞幽,堪稱大羅山花崗石地貌最典型的景區之一。先欣賞一番環盤谷湖風光,再從水庫南側的百步梯下來,經胡公廟門前,拐入左側的小路,循觀海寺古道而上。過南拳分會小樓,遇叉路擇右而行,一路進去會看到造型奇特的天然盆景石,活靈活現的螞蟻石,栩栩如生的河馬石和天柱寺水庫全景。

然後經過臥雲寺去觀海寺,看一下此地著名的道人洞,再折回從兩座寺院中間的山嶺拾級而上,沿途有鸚鵡岩、蘑菇石、飛來石、回頭龜、佛像岩。特別是佛像岩,猶如一尊巨佛凝視著東方,堪稱一絕!接下來繼續沿著戶外留下的路標,下一站去網紅奇石外星人、三象石、陽剛石、蝸牛石和鳳椅,接二連三的奇岩怪石,絕對讓你讚嘆不已。最後折回一小段路去水簾洞,洞內有台階可盤旋至山頂洞口,水簾洞下有銀河水庫,再走長坑古道至天柱寺從天柱寺嶺下山,此一行程結束。

8劉宅:劉宅古道~山門坑水庫~後坑水庫~後坑水渠~花船坑口~龍珠~姜家坦遺址~觀海坪~天柱寺嶺。

劉宅位於大羅山的東面,一座景觀式廊橋就是上山入口標誌,邊上有330國道。從劉宅上山,經過一段上坡後,古道會從一段茂密的竹林穿過,林中有著濃濃的山野氣息。出竹林復行片刻,就會看到白水水庫、山門坑水庫和後坑水庫。山門坑水庫的西面有叉路則是通向峰台水庫。過後坑水庫繼續沿山脊西行,會看到一條水渠,水渠的盡頭有一潭清池,晶瑩剔透,清可見底,清池下方的峽谷就是花船坑峽谷。

至清池處,看似山窮水盡,其實不然,從清池小水壩的左端鑽過草叢,爬上一段幾米高的崖壁,上面就是花船坑古道,普通遊客爬這段崖壁一定要注意安全,同時建議有關方面在此處要做好路線的開發和相關保護措施,因為這一小段崖壁正好是花船坑與後坑的連接之處。沿花船坑古道東行,有龍珠,繼續下行有文物姜家坦遺址,邊上有摩崖遺蹟,沿古道最終會走到觀海坪,從天柱寺嶺下來,行程結束,此路線全程約8公里,比較適合大眾出行。

9坦頭:坦頭嶺~十二盤~峰台水庫~玉女泉~度山林場~天池~海豚灘~壽桃石~峰台水庫~山門坑水庫~劉宅。

坦頭是大羅山東面一個古老的村落,上山入口坦頭嶺如今經過改造已是亮麗一新,唯一遺憾的就是周邊墳墓太多,有礙風景。沿坦頭嶺上去有三百年古道十二盤,到頂是峰台水庫,古時這裡有一村落,後來因建造水庫全村搬遷,古村已覓無蹤影。循步道一路西行,有鎮山石、玉女泉、引水渠。特別是玉女泉,一條瀑布從岩壁上瀉下,直落碧潭,那岩壁造型奇特,形象生動,讓人聯想翩翩。

從玉女泉到引水渠的途中,遇叉路左行,最終可走到度山林場,至此,大羅山海拔最高的天池水庫應不可錯過。看過天池,返回度山底山林場,向東行有海豚灘,此處奇石形態各異,惟妙惟肖,尤其有一巨石酷似海豚而聞名。過海豚灘有壽桃石,繼續沿山脊東行一路上會經過峰台山水庫群,最後從劉宅古道而下,行程結束,全程約17公里。當然,此路線至天池處,也可以走光嶴風景區去往盤垟、茶山、石竹、瑤溪等地,自由組合。

10坦頭:坦頭嶺~十二盤~南坑路~鯧魚石~龍床~龍王古道~雙嶴。

從坦頭上山,至十二盤古道的第二盤處,有一條右行叉路,名南坑路。走此路約半小時余,會看到雙嶴峽谷上跨一小石橋,過橋從台階嶺拾級而上,至山脊西行,遇蓮花座(上有蓮花刻紋)繼續沿山脊直行,到鯧魚石止步。鯧魚石是這座山脊上最奇特的石頭,形似鯧魚,又似兔子,神態逼真,天然而成。

從鯧魚石折回走山路至龍床,龍床位於龍王峽谷內,走小道便可到達,峽谷中還有龍潭、龍頭、潛龍洞,乃古時永嘉場民間求雨祈福之地。看過龍床,走龍王古道至雙嶴水庫進入雙嶴村,這一路走來,峽谷流水潺潺,山道崎嶇蜿蜒,擇雙嶴水庫大壩而下,邊上的石勝觀摩崖佛像值得一看,此路線全程約13公里

11雙嶴:雙嶴水庫~平坑古道~望湖亭~火燒嶺古道~瑤湖~瑤溪瀧~雙龍寺~龍崗寺~華陽洞~龍崗嶺。

這路線被我譽為龍灣境內大羅山最經典的休閒路線,雙嶴村也是一個古老的村落,風景優美,人文薈萃,有石勝觀、安仁寺、王瓚書院、石佛岩造像等名勝古蹟。從平坑嶺古道起步,沿途林幽竹密,環境清幽,至望湖亭,擇左側叉路而行至火燒嶺,途中又有左拐叉路是潭山嶺。不走潭山嶺,往右行,道旁有水石同蹤,古道盡頭有玄真觀,此處有瑤湖,即瑤溪核心景區。

瑤溪,因明代嘉靖內閣首輔張璁贊其「溪石皆玉色」而聞名,瑤湖周邊有板嶂潭、鷺鷥潭、金鐘瀑、瑤溪水庫等湖光山色,引人入勝。沿公路下行,可賞瑤溪瀧內溪水跌宕,一路歡歌,頗有意境。至鍾秀園,從楊梅觀光園進入,經雙龍寺可到龍崗寺。龍崗寺始建於明代,全部由花崗岩構建而成,被譽為「江南故宮」。看過龍崗寺,沿公路西行片刻,半山摩崖題刻群值得一去,然後返回從龍崗嶺古道下山,此行程結束,全程約8公里。

12瑤溪三連環A線:瑤湖~潭山嶺~潭山村~蘑菇岩~蓋石寒潭~香山寺~洪岩村~瑤溪嶺古道~金鐘瀑~板嶂潭~瑤湖。

(B線蘑菇岩~龍脊~石竹~香山寺)

(C線蘑菇岩~龍脊~天池~光嶴~石竹~香山寺)

瑤溪是大羅山傳統上的四大核心風景區之一,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出入口。這條路線以瑤湖邊上玄真觀門前的步道為起點,以瑤溪嶺古道下來的板嶂潭為終點,同時以蘑菇岩、龍脊、天池為三個面,構築A線、B線和C線。

A線以蘑菇岩為終點,全程約8公里;B線以龍脊為終點,經過石竹形成一個環線,全程約14公里;C線看過龍脊後,返回度山林場去天池,經過光嶴風景區,再到石竹,最後走洪岩村和瑤溪嶺古道回到出發點,全程約18公里。瑤溪三連環,沿途有鬼斧神工般的蘑菇岩,有傳說中龍王三太子化身的龍脊,有大羅山海拔最高的天池,有佛教聖地香山寺,遊客可根據自己的需求走不同的路線,自由組合。

13瑤湖~板嶂潭~金鐘瀑~洪岩村~香山寺-老鼠梯嶺~龍王水庫~羅豐古村~實際寺~五美景園。

這路線從瑤湖起步,走瑤溪嶺古道到洪岩村公路,途中有板嶂潭、金鐘瀑、剪刀岩等景點。特別是金鐘瀑一瀑三折,從絕壁上奔瀉而下直落深潭,聲如洪鐘,氣勢非凡。走洪岩村公路到嶺下,再去千年古剎香山寺,佛音禪語,凈化人的心靈。離開香山寺往石竹走,沿村口廟旁老鼠梯嶺拾級而下,此嶺又名紅楓古道,秋冬季節道旁紅楓似火,詩意盎然。

古道盡頭有茶山龍王水庫,邊上有羅豐古村落,一幢幢石頭房演繹著曾經的輝煌。出古村沿台階嶺下行,道旁有實際寺,是大羅山著名的寺院,寺中有一銀杏,每到冬季,甚是好看。最後進入五美景園,古典的建築洋溢著濃濃的文化氣息,為這條線路划上完美的句號,全程約13公里。

14永勝~龍崗寺~李王尖頂~大茶山節孝亭~後半山頂~覺海寺~維法亭~貞節牌坊~李王尖村~四個墳~半山摩崖題刻~雙龍寺~楊梅觀光園~永勝。

這路線從瑤溪永勝村龍崗嶺古道起步,經龍崗寺從寺後直奔李王尖頂。李王尖是大羅山西北主峰,登頂眺望,甌越風光盡收眼底。從李王尖頂西坡下行,進入大茶山村,此村盛產茶葉,村中古老的民居建築更是頗有特色。節孝亭前有新建的步道直通後半山頂,至最高處可盡覽三洋濕地風光。循步道下行遇叉路南走,會到覺海寺,寺後有妙智庵,曾是大羅山著名的庵堂。

覺海寺前有一300多年的朴樹,濃蔭如蓋,樹幹粗廣需多人合抱。離開此處走古道,經維法亭和貞節牌坊,又進大茶山村,再去李王尖村,走四個墳古道。穿過一段公路,再去看一下明代的半山摩崖題刻和繚碧園遺址,最後從龍崗寺南側的小岸坑古道下來,經過雙龍寺從楊梅觀光園出來,回到永勝村,全程14公里。

15皇嶴嶺~王瓚墓~張璁祖墓~駐雲亭~響動岩村~龍潭~三堂~國安寺~千佛塔。

皇嶴嶺古道位於龍灣區皇嶴山南側,因嶺下有皇嶴村而得名。此嶺是大羅山東面通往甌海區茶山街道羅山村的主要通道,條石結構,是一條著名的千年古道!皇嶴村三面環山,龍旺氣足,古剎幽幽,佛塔巍巍,歷來被奉為風水寶地!相傳歷史上曾有漢朝皇帝到此,村名由此而來。沿皇嶴嶺而上,道旁有明代重臣張璁祖墓和禮部尚書王瓚墓。至駐雲亭擇北面叉路而行,途中再遇叉路可至響動岩村。響動岩位於大羅山的北側,狀元街道的南端。

歷史上這裡曾是無人居住的山區,直到清朝道光初年才開始有人遷居到此,並逐漸形成村落。現在的響動岩包括響動岩村、潘宅、彭宅、九降、深山、三堂等多個自然村。這裡植被豐富,四季花果飄香,是難得的生態休閒旅遊區。在響動岩村東面,原有一塊巨石,遇雷響或敲擊時會發出嗡嗡作響,響動岩由此而來。響動岩也有龍潭,位於龍母宮旁,其水凝碧如玉,四周深山疊翠,頗具神秘之感。從響動岩出來,再去三堂村。

三堂有三座千年古剎,分別是大一寺、善聖寺、善慶寺。這些寺廟歷史悠久,香火旺盛,三堂鼎立,聞名遐邇。從三堂村沿國安寺嶺下來就是皇嶴國安寺千佛塔。千佛塔建於北宋1090年,為青石仿木結構閣樓式塔,呈六角九級實心,塔高18米。塔身遍雕佛像,共計1026尊,現為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千佛塔離出發點皇嶴嶺很近,形成一條環線,這路線全程約10公里。

16五美園~潘山~盤垟~秀垟~茅田水庫~豬頭岩~十二橋~五美路12號。

茶山森林公園風景區占據大羅山西北,隔三洋濕地與溫州主城區相望。景區為大羅山內花崗岩地貌景觀最為典型與集中的地區之一,岩石造型奇特,洞府景觀幽深。臥龍溪峽谷、瀑布景觀壯美、險峻,並有多處摩崖遺蹟。茶山風景區主要包括五美景園、臥龍潭、山重樓、香山寺、天池等重要景點。

這條路線從五美景園起步,走金鎖嶺至潘山古村,然後沿古道一直到盤垟。最後從盤垟進入秀垟村,再去茅田水庫,沿木頭棧道下行到豬頭嶺,途經豬頭岩、十二橋水庫 ,最後從五美路12號出來,也可以直接進入五美景園回到終點,全程約14公里。

17五美景園~羅豐古村~龍王水庫~老鼠梯嶺~石竹~龍脊~天池~光嶴~盤垟~潘山~五美景園。

從茶山上大羅山主要有三個入口,五美景園是最主要的,其次還有飛鳳里大鵬嶺和五美路12號。這是條環線,路程比較長,從五美景園起步,經羅豐古村、龍王水庫、老鼠梯嶺到石竹,然後走龍脊,繞過度山林場去天池,這一路行來是山青水秀,岩奇石怪,羅山風光讓人大飽眼福。

從天池到盤垟主要有兩條路,一是走壽桃山脊,二是經光嶴風景區,此文推薦的是光嶴風景區,此處奇石林立,怪石嶙峋,有仙女橋、龍子潭、五指岩、龍游亭等諸景。從光嶴吉盤垟,途中必穿公路,儘量擇古道而行,方可縮小行程。到盤垟村後,走古道至潘山,最後又回到五美景園。這條環線全程約17公里,絕對稱得上是一條特別經典的茶山大環線。

18仙岩風景區(梅雨潭、雷響潭、龍鬚潭)~休涼寺~銀坑水庫~秀垟~(A線茅田水庫、十二橋)(B線盤垟、茶山五美景園)

仙岩風景區是浙江省人民政府於1985年公布的首批省級風景名勝區之一,隸屬於大羅山風景區。仙岩因傳說中軒轅黃帝曾在此修煉成仙而聞名,中國山水詩鼻祖謝靈運曾躡屐來游,南宋一代名臣陳傅良在此聚徒講學,著名哲學家朱熹為仙岩所書「溪山第一」,「開天氣象"。

杜光庭《洞天福地記》稱仙岩為天下第二十六福地,現代大文豪朱自清多次遊覽仙岩,並寫下著名的散文《綠》更使仙岩風景區名揚天下。仙岩景區內後山有路通休涼寺,再經雙珠亭和銀坑水庫可到秀垟,再走茅田水庫沿豬頭嶺而下一直到茶山五美路。當然,在秀垟的時候也可去盤垟再經潘山從茶山下來。這兩條路線貫徹仙岩與茶山兩大核心風景區,全程都為13公里左右,絕對是一條經典路線。

19八水古道~金河水庫~觀音庵~化成洞(千年茶花)~蟒蛇出洞~羅隱洞~金河水庫~八水村。

八水村位於瑞安塘下,村裡有兩條形似八字的溪流,且山上多溝渠,水資源豐富而聞名。沿八水古道而上可至金河水庫。金河水庫位於大羅山八水溪上游,此處環境清秀,景色優美。沿水庫大壩東端右拐,開始進入化成洞景區。始遇觀音庵,始建於宋乾道二年,後被洪水沖毀,明崇禎六年重建,當時還只是一個小尼姑庵。至2004年又擴建,成三進二軒格局,氣勢雄偉。

繼續沿古道上行有化成洞,也叫寶岩洞,洞中冬暖夏涼,四季宜人,洞分上中下三層,並植有一株千年古茶,使化成洞名聞位於化成洞景區的千年茶樹,是目前世間上樹齡最長,樹幹最高,樹種最原始的野生古茶花樹。栽於唐朝年間,至今已有1248年,樹高12米。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生物學價值和觀賞價值,身價堪比大熊貓,被譽為大羅山鎮山之寶!

循化成洞古道一路東行,道旁有蟒蛇出洞,終有羅隱洞。羅隱洞歷史也相當悠久,相傳唐初有皇族太子爭權內亂,曾到此處出家避難。後又有福建唐代文學家羅隱,因筆鋒犀利得罪權貴,隱居大羅山羅隱洞,洞也因此得名。離開羅隱洞,走金河水庫沿岸,再回到八水村,行程結束,全程約12公里。

20陳嶴~陳嶴水庫~九龍溪~十八檔~天河水庫~西垟頭~玉蘭嶺~鳳凰嶺~陳嶴。

陳嶴位於溫州瑞安市塘下,緊依富有特色的大羅山,有著天地恩賜的自然資源,山青水秀,風景宜人。依託山水資源優勢,發展以文化,康養,度假為主題的生態休閒旅遊產品。相繼開發的活水游泳,激情漂流,皮划艇運動,生態遊船,登山健身步道,自由騎行,徒步,是夏日避暑,遊玩之聖地。

陳嶴山雄踞大羅山東南,峰巒起伏,群岩疊翠,山明溪碧,風光無限。九株百齡古榕樹,猶如九顆璀璨的明珠點綴在村中,給美麗厚重的山村增添了迷人的魅力,展現了陳嶴獨特的自然之美!這路線從陳嶴登山步道開始,沿花崗岩台階走山脊一直到陳嶴水庫,沿九龍溪下行,途中有山嶺可至十八檔,可到天河水庫。

沿天河南岸經過西垟頭村,最後從鄭嶴玉蘭嶺的經開區救援隊房子下面一點的小道右邊,一路行進,終點有鳳凰嶺,回到陳嶴村。此路線全程約14公里,沿途青山綠水,峰影疊翠,堪稱經典!

大羅山橫跨龍灣、甌海、瑞安三地,面積雖然不大,但路線卻不計其數。許多幾十年專注於爬這一座山的朋友,也不敢說把大羅山走遍了,可見大羅山走不盡,看不完,賞不透此文20條大眾化經典休閒登山路線,本人都已走過,有鄭嶴、天柱、劉宅、坦頭、雙嶴、瑤溪、永勝、皇嶴、茶山、仙岩、八水、陳嶴等主要入口。但是接下來我想把這20條路線重新再走一遍,並留下軌跡,核實行程距離,讓此文更加完善,以期共享,謝謝大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LIBKh3MBd4Bm1__Yd0H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