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學說話,父母的這些行為完全「出力不討好」,別再幫倒忙了

2020-02-13     兜兜的媽咪育兒趣事

見證孩子成長中的每一個變化,應該是父母們最開心的事情了。尤其當孩子開口說話時,心情別提有多激動。

不過有些家長過於心急,孩子才剛開始咿咿呀呀的發聲,他們就已經恨不得寶寶能說出完整的句子了。不僅如此,父母們還會幫助寶寶學說話,雖然做法是好的,但像下面這些行為完全就是出力不討好,爸媽們可別再幫倒忙了哦!

第一個,重複孩子的錯誤發音

學習說話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大多數寶寶剛開始時並不會流暢的說出來,喜歡用疊詞或者音調相似的詞表達,例如「喝水水」、「吃飯飯」,或者把「媽媽」叫成「麻麻」等。有些父母覺得這種說話方式很可愛,不僅不糾正,還跟著孩子一起學,不斷重複這些錯誤發音。

這種做法就會給寶寶傳遞一個錯誤思想,他們現在的發音是正確的,久而久之養成習慣後,日後將會很難改正過來。因此,當寶寶出現錯誤發音時,建議爸媽不要跟著重複,還是要一遍一遍的糾正,這樣才更有利於小孩學說話。

第二個,取笑孩子的錯誤發音

跟上一種家長相反,這類父母喜歡取笑孩子的錯誤發音,有些甚至還會當著外人的面取笑。小孩子的心思最是敏感,發音不標準只是暫時的。

如果爸媽總是拿這種事取樂,很可能讓寶寶變得越來越自卑,甚至不願意開口說話,這樣就麻煩了。所以還是那句話,寶爸寶媽不要跟著學,也不要拿來取笑,耐心糾正就好。

第三個,總是「打斷」孩子說話

父母們每天陪伴在孩子身邊,寶寶的一舉一動,家長們都了如指掌。有些在學說話的孩子,可能剛說出一個「水」字,爸媽就明白他們要喝水,然後立馬拿水杯過來。這樣總是「打斷」小孩說話,就不能鍛鍊寶寶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時間久了,孩子可能不願意說完成的句子,反正簡單兩個字爸媽就能懂他。

因此建議父母們不要過於心急,即使已經明白寶寶想表達的意思,也要耐心等他們說出「我要喝水」這種完整的話後再行動,這樣才能有效鍛鍊小孩的語言表達能力。如果孩子半天也沒說出完整的句子,爸媽可以稍微引導他們,一個字一個字的慢慢說,然後再連在一起說,多點耐心,寶寶一定會成功的!

每個寶寶的發育情況不一樣,有些孩子說話晚,有些說話早,這不僅跟自身因素有關,家長平時的做法也能起到關鍵作用。以上三種行為確實不太利於小孩學說話,家長們一定要及時改正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L9mTSnABgx9BqZZIcLH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