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這座古塔與大雁塔齊名 歷經地震屹立千年不倒 有不倒翁設計

2019-06-30     蘇白傳媒

西安這座古塔與大雁塔齊名 歷經地震屹立千年不倒 有不倒翁設計

陝西這座古塔歷經多次地震千年屹立不倒 最神奇的是三開三合

標籤:中國陝西人文歷史旅遊地理、陝西西安小雁塔、屹立千年不倒的古塔、古建築人文宗教游、旅遊景點推薦介紹

大雁塔是西安著名旅遊景點之一,因為大雁塔及其寺廟慈恩寺歷史悠久,又與大名鼎鼎的唐玄奘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再加上地處繁華地帶,周圍景點眾多,所以無論什麼季節去大雁塔,都是遊人如織的景象。與之位置方向相對、間隔較遠的還有另一座名字相似的唐代古塔,大概因形制相似而塔身規模略小,故稱為小雁塔。小雁塔所處位置較為僻靜,周邊是很普通的街道,而且被大雁塔的鋒芒所蓋,顯得有些冷清。曾因常常路過小雁塔,這裡沒有大雁塔的喧鬧,環境清幽,而且景區除了登塔收取門票之外基本上是免費的,故而去的次數較多。小雁塔景區看起來低調,但它的歷史積澱不亞於大雁塔,甚至比大雁塔多了幾分神奇。

現存塔身建於唐代,當時的名字還不叫小雁塔,這個名字應該是後來與大雁塔對照而起,最初名為薦福寺塔。顧名塔的位置就在薦福寺內,只是這薦福寺並不是從一開始就和塔捆綁在一起的,寺廟原是建於長安城的開化坊,而塔的位置在安仁坊,不在一個街區,之所以後來合二為一,那是薦福寺在唐末亂世中被毀,當一切風平浪靜後,新薦福寺就被建在小雁塔塔院內,後幾經修建,就有了我們今天看到的模樣。說起小雁塔的作用,在唐代佛教大盛時期,它用來保存天竺經卷等,不過這些經卷不是玄奘取回,而是另一位與玄奘齊名的高僧義凈歷經艱難從天竺帶回長安。

小雁塔作為佛教聖地,歷代曾被多次修繕過,景區內至今還完整保存著明代大修留下的石碑記載,上面清晰刻有塔院全圖。據歷史記載,明代小雁塔遭遇多次地震損毀,塔身出現裂縫,最嚴重的一次原本15層塔身只剩下了13層。清代時小雁塔及所在寺院又進行了多次修繕,在塔的周圍增建了藏經樓等建築,但塔身裂縫一直沒有人工砌合。這條裂縫沒有被修繕,可能有其他原因,但其中最主要的一點也是塔身最神奇的一點,即所謂的塔身「神合」,而且是「三開三合」。傳說每當關中地區遇到豐年時地震造成的裂縫就會自動閉合,遠遠望去似乎完好,但災年時塔身又會裂開,就這樣開了裂裂了開,反反覆復,因此裂著大口子的小雁塔就成了人們心中的神塔,於是它又多出一個功能——占卜天時,指導農耕。可不管是災年還是地震,即使塔身早已破損,地震中一次次晃晃悠悠,小雁塔始終屹立未倒。

小雁塔可謂堅實耐用的建築,不得不說唐代工程出精品。有專家入小雁塔地宮考證過,塔基設計非常巧妙,階梯式夯土,整個夯土堆砌形狀近於半圓形,連同上面的塔身,類似一個不倒翁,所以在遭遇地震晃動時,小雁塔就像一個隨外力晃動的不倒翁,怎麼晃都不會倒下。巧妙的設計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工程質量的保證,這得力於唐代嚴密的監督制度,參與施工者,都要在工程中留下印記,一旦出現質量問題,可通過印記溯源,追究責任,特別是涉及皇家重大工程,出現質量問題被追究到很可能是死罪。小雁塔工程的質量是怎樣監督的?從塔身所使用的磚就能了解一二,磚上留有製作者手印,按下手印起,就表示對質量的承諾。

如今我們看到的小雁塔還是破損的模樣,但正是這樣才是它的獨特之處。(1340字)

文| 提子(陝西西安人,現居湖北武漢,青年女作家,211高校旅遊管理學學士,985高校歷史民俗學碩士。蘇白傳媒本部策劃部助理組稿編輯。)

審讀:蘇白傳媒 總編審 鄒劍川

運營:蘇白傳媒 婷婷

其他:部分圖片供模擬想像,不代表文字特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KuHN1WwBJleJMoPMk_j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