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句常用諺語俗語集錦:節約好比燕銜泥,浪費好比河決堤

2019-11-12     語文夢工廠

【接神容易送神難】(諺)見「請神容易送神難」。

【接香火】(慣)

指有了子孫後代。馮德英《迎春花》八章:「一個共產黨員,不去解放全中國受苦受難的父母兄弟姐妹,變得像個守財奴,就知道自己的房子、土地,過好日子,打算老婆生孩子,好給你頂門戶,接香火!你全叫你的老婆和土地害啦!」

〇也作〔接續香煙〕。老舍《秦氏三兄弟》一幕:「你想想,你要是惹出禍來,我的姑娘年輕輕的可怎麼辦呢?我的姑娘已給你們秦家生了男孩,接續香煙,你怎可以誤入歧途,自取滅門之禍呢?」

【揭不開鍋】(慣)

形容家裡非常窮,經常挨餓。高玉寶《高玉寶》一三章:「屋裡三天兩頭揭不開鍋,高學田顧了外頭顧不了家。」路遙《平凡的世界》四六章:「看來除過個別村,大部分村子都有許多缺糧戶;有的只能維持一兩個月,有的當下就揭不開鍋了。」王英先《楓香樹》二七章:「過去我們為了飯碗子,兩個打獵隊爭來爭去,爭了幾輩子還是窮得揭不開鍋。」

【揭瘡疤】(慣)

比喻揭露別人過去的錯誤或隱私。李曉明等《破曉記》一〇回:「李耀真一步奔到方桌跟前,指著她說:『家規!你還知道有家規?這家規都叫你敗壞完了!』這一下揭痛了李三姑奶的瘡疤。」曲波《橋隆飆》二四:「哎呀我的馬副政委,別老揭我的瘡疤吧!」

〇也作〔揭痛瘡〕。金庸《鹿鼎記》五回:「康熙譏刺他要殺蘇克薩哈是出於私心,正揭破了他的痛瘡。」〔揭禿瘡痂〕。李英儒《野火春風斗古城》一六章一:「你的丟人把戲我在南閣外訓練場上都領教過了,家醜不外揚,我也不揭你的禿瘡痂。」〔揭傷疤〕。馮德英《山菊花》下七:「傷已經偷偷地治好了,孔居任本人,那更不會揭自己的傷疤——蓋還蓋不迭吶。」

【揭底就怕老鄉親】(諺)

揭底:揭開見不得人的老底。指老鄉親最知底細,要揭發老底,最有效的還是知情的老鄉親。曲波《橋隆飆》五:「有句俗話:『揭底就怕老鄉親。』茅公島的人,哪一個不知道你仇國礎向來不存鈔票,專存現大洋和金條?」

【揭蓋子】(慣)

比喻把掩蓋著的矛盾、問題揭露出來。浩然《艷陽天》五章:「是等他們提出這個問題再反駁呢,還是主動地揭蓋子……到底怎麼辦有利,他一時拿不定主意。」李滿天《水向東流》四七章:「老陳說:『蓋子要揭開了,是砂是米,都要顯出原來面目啦。』」

【揭開皮看瓤兒】(慣)

比喻揭開事物的外表看它的本質。劉紹棠《花天錦地》五:「『難道還要設立專案組,內查外調?』『就是要揭開皮看瓤兒。』」

〇也作〔揭皮看瓤兒〕。劉紹棠《野婚》五:「嬸子,我把那丫頭帶來,您老人家揭皮看瓤兒,就眼明心亮了。」

【揭老底】(慣)

比喻揭露不願讓人知道的內情或底細。司馬文森《風雨桐江》一五章二:「你不該這樣對待朋友,為什麼在一個中央大員面前揭我的老底?」黎汝清《皖南事變》三二章三:「他不想再審問下去,何必讓這個不知死活的傢伙揭老底呢?」

〇也作〔揭底子〕。浩然《艷陽天》四五章:「馬主任,快去看看吧,彎彎繞他們又偷著賣糧食了,還嚷沒吃哪!焦振叢這下子可給他揭了底子啦!」〔揭根子〕。張恨水《夜深沉》五回:「說句揭根子的話,他們全是乾了多年的土混混,漫說是一個唱曲兒的,就是軍警兩界,咱們都有一份交情。」〔揭老根〕。曲波《橋隆飆》二四:「這一著,可真把三個代表嚇住了。這是揭了他們的老根,打到他們的致命之處。」〔翻老底〕。梁斌《翻身記事》一一:「周大鐘不說還罷,他一說,李蔚聲音更大了:『哼!這個犯不了錯誤。』聽周大鐘又要翻他的老底,心上老大的不高興。」

【揭債還債,窟窿常在】(諺)

揭:借債。窟窿:原指洞,借指經濟上的虧空。借來新債,歸還舊債,這債務是永遠歸還不清的。指「揭債還債」的辦法不可取。《歧路燈》三〇回:「那時不肯當賣原好。若再揭起來,每日出起利息來,將來搭了市房,怕還不夠哩,那才是揭債還債,窟窿常在。」

〇也作〔借債還債,一時寬泰〕。一時寬泰:只是一時間的寬鬆。李向生《也談「量入為出」》:「經濟收支,貴在常有積余,至少要收支平衡。如若虧損,就必須採取有效措施,儘快彌補。俗語說:『借債還債,一時寬泰。』那是永遠也擺脫不了的債務壓迫!」

【揭債要忍,還債要狠】(諺)

借債時要再三忍耐,能不借就不借,能少借就少借;還債時要狠下決心,能早還就早還,能一次還清就一次還清。指借債付利息是個不小的負擔,無債才能一身輕鬆。《歧路燈》四〇回:「原來息債是揭不得的。俗語云:『揭債要忍,還債要狠。』這兩句話雖不是聖經賢傳,卻是至理名言。」

【街死街埋,路死路埋,倒在洋溝里就是棺材】(慣)

死在哪裡就埋在哪裡。指人未得善終。也指只管眼前,不管以後會發生什麼事。《金瓶梅詞話》四六回:「想著前日道士打看,說我短命,怎的哩,說的人心裡影影的。隨他,明日街死街埋,路死路埋,倒在洋溝里就是棺材!」

〇也作〔溝死溝埋,路死路葬〕。李准《黃河東流去》五二章三:「有多少家出來時還是完完整整的一家人,可是如今回去有幾家是完全的?有的溝死溝埋,路死路葬,有的妻離子散,找不到下落。」〔路死路埋,水死水葬〕。劉紹棠《豆棚瓜架雨如絲》一九章:「她白天想的是徐老蓮,黑夜夢的是徐老蓮,只要徐老蓮朝她招一招手,她就跟徐老蓮私奔而去。路死路埋,水死水葬,也心甘情願。」

【節令不饒人】(諺)

節令:我國一年二十四個節氣的氣候和物候。饒:寬容。節令是農業生產的規律性的依據,誰違背它誰就會受到懲罰。指農業生產必須嚴格遵從節令的規定。劉江《太行風雲》五一:「再有半個月就要入伏。『節令不饒人』,要是擔水點種,見苗就有三分收。」

〇也作〔節令不等人〕。阮可《莊戶人家》:「常言道:『節令不等人。』開荒的任務才完成三分之一,就該播種了。」

【節約好比燕銜泥,浪費好比河決堤】(諺)

燕銜泥:燕子壘窩,靠一口一口地銜來泥,費時而又艱難。河決堤:河水沖開了堤岸,其勢迅猛異常。指節約是美德,但很費力;浪費是犯罪,但很容易。梁國棟《勤儉節約諺語》:「節約好比燕銜泥,浪費好比河決堤。勤勞是幸福的右手,節約是幸福的左手。」

【節約油,油滿罐;節約錢,錢滿串】(諺)

串:也作貫,舊時錢制,千錢為一串。在油上節約,油罐常滿;在錢上節約,錢櫃常有積攢。指節約是致富的條件。梁國棟《新諺語》:「『衛生好,病人少;鍋灶凈,少生病』,『節約油,油滿罐;節約錢,錢滿串』。這類生活諺語,盡都是從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可用性很強。」

【結疙瘩】(慣)

比喻雙方因為某些原因而產生矛盾、隔閡。路遙《平凡的世界》五二章:「姚老師是個有文化知識的人,覺得十年前兩家人結下的疙瘩還不解開,這太不正常了。」劉紹棠《山楂村的歌聲》三:「你們想想,春天裡,合作社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想開渠,吃著虧跟他換地,他還存心拿大頭,這能不結疙瘩?」比喻由於對某事不明白而心存疑問。魏巍《東方》一部一四章:「我想來想去,心裡就結了一個死疙瘩:革命這麼多年,到頭來還是有窮的,有富的,這革命不是白革了嗎?」

〇也作〔結扣子〕。劉紹棠《十步香草》三〇:「賈香荷,我平反出獄了,想跟你見個面,解開七年前結下的扣子。」〔結死扣〕。劉紹棠《豆棚瓜架雨如絲》三五章:「他跟這個傢伙生來犯相,心裡結下了死扣,是個難解難分的冤家對頭。」

【桀犬吠堯——各為其主】(歇)

桀:夏朝最後一個君主,歷史上有名的暴君。堯:傳說中上古聖明的帝王。本指桀養的狗向著堯狂叫,是為了衛護它的主子;轉指各人都為其主子效勞。語本《戰國策·齊策》「跖之狗吠堯,非貴跖而賤堯也!狗固吠非其主也」。《東周列國志》三六回:「當初奉獻公之命去伐蒲城,又奉惠公之命去刺重耳,這是桀犬吠堯,各為其主。」《說唐》五七回:「豈不聞桀犬吠堯,各為其主?昔日做李密的臣子,但知有李密,不知有秦王。如今歸順萬歲,就是唐家的臣子,自當要赤心報國。」

【解疙瘩】(慣)

比喻解決難以解決的問題。趙樹理《表明態度》一一:「親家的思想越來越壞,哪裡還像個共產黨員?依我說,你這會兒再去找他談一談,無論如何,明天叫他到地里去解一解這個疙瘩!」康濯《東方紅》下一四章二:「老支書坦率真誠地跟他談過兩次話,幫他解了解思想上多年來扭結不開的疙瘩。」比喻解決雙方之間的矛盾,消除隔閡。浩然《艷陽天》三五章:「剛才我還說起他呢,明天起早,我找他女婿去。還有韓百安,這個人最好是由焦振茂幫他解疙瘩,咱們在一旁助勁。」

〇也作〔解扣子〕。劉紹棠《十步香草》二九:「袁闊成和劉蘭芳在電台上拴扣子,他在電台外解扣子,聽眾都想先聽為快,他出馬便開市大吉。」

【解開悶葫蘆】(慣)見「打破悶葫蘆」。

【解鈴須用系鈴人】(諺)

要解下老虎項下的鈴鐺,還得請那位系上鈴鐺的人才行。比喻問題是由誰引起,還得讓誰去解決。明·瞿汝稷《指月錄·法燈》:「金陵清涼泰欽法燈禪師在眾日,性豪逸,不事事,眾易之,法眼獨契重。眼一日問眾:『虎項金鈴,是誰解得?』眾無對。師適至,眼舉前語問,師曰:『系者解得。』」明·王《春蕪記》二一出:「常言道:『解鈴須用系鈴人。』當初是他兩個說他進去,如今依先要這兩個說他出去。」

〇也作〔解鈴仍著系鈴人〕。《冷眼觀》二六回:「解鈴仍著系鈴人。從前同什麼人結的冤業,如今仍叫什麼人同他去解。」〔犼項金鈴何人解?解鈴人還問系鈴人〕。犼(犺ǒ狌):獸名,似犬,食人。《西遊記》七一回:「那行者慌了,只教:『莫念,莫念!鈴兒在這裡哩!』這正是:犼項金鈴何人解?解鈴人還問系鈴人。」〔虎項金鈴誰去解?解鈴還得系鈴人〕。《三寶太監西洋記》二五回:「自古道:『虎項金鈴誰去解?解鈴還得系鈴人。』我們當初那知得什麼西洋,那知得什麼取寶,都是天師、國師二人所奏。今日我軍不利,夷女猖狂,不免還在天師、國師身上。」

【芥菜子偏落在繡花針眼裡】(慣)

形容事出偶然,十分湊巧。《西湖佳話·放生善跡》:「湯氏見他心事不快,不喜飲酒,便叫丫鬟烹一杯好茶與相公吃。豈料芥菜子偏落在繡花針眼裡,丫鬟捧了茶,魅地一聲,口稱『有鬼』,竟將茶甌打碎。」

〇也作〔芥投針孔〕。《水滸傳》四三回:「常言芥投針孔,窄路每逢冤家。」

【芥末調涼菜——各人有所愛】(歇)見「熟油拌苦菜——由人心頭愛」。

【疥巴子打蒼蠅——現供嘴兒】(歇)見「癩蛤蟆吃蒼蠅——將供嘴」。

【誡無垢,思無辱】(諺)

誡:對言行的警戒。垢(犵ò狌):通「詬」,受辱。指人經常警戒自己的言行,遇事深思熟慮,自然就會避免災禍與羞辱。漢·劉向《說苑·敬慎》:「聖人重誡,敬慎所忽。《中庸》曰:『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能慎其獨也。』諺曰:『誡無垢,思無辱。』夫不誡不思,而以存身全國者,亦難矣。」

【借大樹乘風涼】(慣)

比喻憑藉別人的勢力得到好處。浩然《艷陽天》六八章:「他盼著馬之悅快一點兒時來運轉,好借這棵大樹乘風涼。」

〇也作〔借著大樹躲陰涼〕。浩然《艷陽天》一一四章:「你跟馬主任也別提這事,全當不知道。天塌下有大漢子撐著,咱借著大樹躲陰涼。」

【借東風】(慣)

相傳曹操率重兵要攻打東吳,劉備與孫權決定聯合抗曹,在赤壁之戰中,諸葛亮巧借東風,採用火攻,使曹兵大敗。比喻憑藉某種有利的條件和時機。程樹榛《鋼鐵巨人》八章:「戴繼宏又將剛剛和李仲才思想交鋒的情況,向書記作了彙報;並希望書記再去和副主任談談,借黨委擴大會的東風,把他的思想促進一步。」黎汝清《海島女民兵》一〇章:「你看,你把方書記給你書面通知的事一說,就給大家帶來了鼓勵,增強了信心。你這陣東風借得好,這可是個大進步呵!」

【借酒澆愁愁更愁】(諺)

澆:澆滅。要用飲酒來消愁只能更加憂愁。語本唐·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詩「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王火《血染春秋》三:「三杯酒下肚,人就暈糊糊的,真是『借酒澆愁愁更愁』呀……肚裡的心事更沉重了。」

【借米趕得上下鍋,還米就趕不上下鍋】(諺)

把米借給人或向別人借米,都趕得上下鍋做飯;要是等別人還來的米下鍋,那就耽誤了做飯。指財物借出容易討回難。田東照《農家·親戚》:「我不同意!『借米趕得上下鍋,還米就趕不上下鍋』。萬一叔叔找下對象,急用怎麼辦?自家的錢借出去,再去向別人伸手?」

〇也作〔借米下得鍋,討米下不得鍋〕。《金瓶梅詞話》三一回:「常言俗語說得好,借米下得鍋,討米下不得鍋……他那裡把你這幾兩銀子放在心上。」弓子長《人情往來》:「常言道:『借米下得鍋,討米下不得鍋。』咱家存的錢,是準備蓋房用的,專款專用,不容挪動。你今日把它借出去,明日備料時卻討不回,豈不誤事?」

【借你口中言,傳我心內事】(慣)

指借別人的口說出自己想說的話。《西遊記》二回:「悟空道:『休走!借你口中言,傳我心內事。我乃正南方花果山水簾洞洞主。你家甚麼混世鳥魔,屢次欺我兒孫,我特尋來,要與他見個上下!』」

〇也作〔借你口中言,傳我心腹事〕。《兒女英雄傳》四〇回:「這等一個『扛七個打八個』的何玉鳳,『你有來言我有去語』的張金鳳,這麼句『嫁而後養』的話,會鬧得嘴裡受了窄,直挨到這個分際,還是繞了這半天的彎兒,『借你口中言,傳我心腹事』,話擠話,兩下里對擠,才把句話擠出來。」〔借你口中言,傳俺心腹事〕。《說唐全傳》四八回:「唐營中軍士聽著,借你口中言,傳俺心腹事;今有天兵到此,怎敢擋住王爺的去路?速速讓開,放王爺天兵過去,萬事全休。」〔借你口中言,傳我腹中事〕。《薛剛反唐》一二回:「馬登說:『正是,弟兄,正好借你口中言,傳我腹中事,你要稟報大元帥得知,就說武國公馬登要出潼關,有公幹在身,我要穿城而過,不準備停留。』」

【借死不借生】(諺)

寧可將屋子借給人停喪,也不借給人生孩子。指死人出殯後,屋子馬上會還;生孩子則占據時日長,舊俗又認為不吉利。葉文玲《丹梅·無花果》:「今天是大年三十,不能去打擾別人,按風俗,『借死不借生』。」

【借梯子下樓】(慣)

比喻利用機會擺脫困境。曲波《林海雪原》二三:「這個狡猾的匪徒是想承認我是胡彪,來個將計就計借梯子下樓呢?還是要揭露我的身份以討座山雕的歡心呢?」峻青《黎明的河邊》:「我問你,你到底是為我記了幾個分才退組呢,還是借著這個梯子下樓?」

〇也作〔借梯子下台〕。程樹榛《鋼鐵巨人》二章:「陳懷興來一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大夥知道,這是張自力到來的結果。在工段里他最敬畏這位老鑄工,現在,他在借梯子下台。」〔借台階下去〕。張孟良《兒女風塵記》一部一六:「不同意又怕弄得更糟,借台階下去吧,先出監獄,日後有機會再報仇也不遲!」

【借野豬還願】(慣)

還願:迷信求神時允諾日後的酬謝。比喻拿著別人的東西當禮品、送人情。周立波《暴風驟雨》二部一〇:「『面善心不善的老傢伙。笑不離臉,心裡揣把刀。』『你干過多少黑心事呀?』『修橋補道,盡攤人家官工,你這叫借香敬佛,借野豬還願。』」浩然《艷陽天》五〇章:「她背著一斗小米子。這小米子是從韓百安那口袋裡挖出來的,借野豬還願,她來給馬連福送禮兒。」

【借債還債,一時寬泰】(諺)見「揭債還債,窟窿常在」。

【借債容易還債難】(諺)

借債雖不怎麼費事,但歸還債務,連本帶利會無力承受,那卻不容易。誡人不可輕易借債。白危《沙河壩風情》下一〇:「俗話說得好:『借債容易還債難。』我將來拿什麼去還?想來想去,還是不借為妙。」

【借著中秋買月餅】(慣)

指趁著某種機會為自己撈取好處。黎邦農《包公的傳說》:「他哪是為皇上採辦?他是『借著中秋買月餅』,是肆意地撈一把。」

【今日不談明日事】(慣)

指只管眼前,不管今後。《冷眼觀》二九回:「他那個人叫做『今日不談明日事,這山望見那山高。睡在樹下等棗子,掩著耳朵咬核桃』。」

【今日三,明日四】(慣)

今天這樣,明天又那樣。比喻經常變換花樣。《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五:「馬氏每每苦勸,只是舊性不改。今日三,明日四,雖不比日前的鬆快容易,手頭也不挪湊得來,又花費了半年把,如今卻有些急迫了。」

〇也作〔今朝三,明朝四〕。《何典》九回:「催命鬼領了牌票,差著夥計,三路公人六路行的各到四處去緝訪;今朝三,明朝四,擔擔擱擱過了多時,方才訪著是色鬼所為。」

【今日無仇,往日無冤】(慣)見「往日無冤,近日無仇」。

【金剛廝打,佛也理不下】(諺)

金剛:佛的侍從力士。金剛要是互相打起來,佛也調理不下。比喻內部鬧起糾紛來,有權威有地位的人物也難以排解。元·鄭廷玉《後庭花》三折:「這公事少呵,連累著七八十家!兀的是人命爭差,恰便是金剛廝打,佛也理不下!」

【金花配銀花,西葫蘆配南瓜】(諺)

金花和銀花可搭配,西葫蘆和南瓜可搭配。比喻男女婚配要門當戶對,條件相當。路遙《人生》二〇章:「咱鄉俗話說:『金花配銀花,西葫蘆配南瓜。』咱兩個沒文化,正好合在一起哩!巧珍,我不會叫你一輩子受苦的!」

〇也作〔金花配銀花,金葫蘆配銀瓜〕。魏巍《東方》二部六章:「當然,我也聽人家講,什麼『金花配銀花,金葫蘆配銀瓜』,你是不是覺得人家配不上你這個『金葫蘆』呀?」〔金杯配玉盞,瓦盆子配粗碗〕。李納《女婿》:「俗話說:『金杯配玉盞,瓦盆子配粗碗。』根據女兒的情況,紀大娘也不敢胡思亂想,只希望找到一個條件相當的女婿。」

【金女銀男,不如生鐵老伴】(諺)

值金值銀的兒女,也比不上生鐵般的老伴。指人到老年,貴在有老伴彼此體貼照料。阮傳明《老年諺語耐咀嚼》:「俗話說:『金女銀男,不如生鐵老伴。』還有『少年夫妻老來伴』,『小娃饃饃,老漢婆婆』等,這都只有人到老年時才體會得深刻。」

【金盆雖破值錢寶,分量不曾減分毫】(諺)

指金鑄的盆子縱然打破,也仍是值錢的寶,因為黃金的分量一點兒也沒減少。常比喻品行高尚的人雖然一時失勢,但無損於他的聲望。《濟公全傳》一九回:「自己把香爐拿起來摔在地上,嚇得眾僕婦連忙收拾起來,看了看香爐並未損壞,乃是生金鑄的。諺云:『金盆雖破值錢寶,分量不曾減分毫。』」

【金漆馬桶——外面光彩,肚裡臭不可聞】(歇)

指人外表華麗,內心卑劣醜惡。《綠野仙蹤》四九回:「蕭麻子又道:『你們看他待人是何等謙光,舉動是何等文雅,性情是何等和平,嫖金姐不即不離,是何等知趣;一個二十歲的人,把世情透露到這步田地,我心眼兒上都服他。不意他是個金漆馬桶,外面光彩,肚裡臭不可聞;講到錢之一字,比我還沒見世面!』」

【金錢墊香爐——各抱一條腿兒】(歇)

香爐:供神佛時燃香用的器具,底有三條腿。比喻各自選定投靠的人。《兒女英雄傳》七回:「你算我們廟裡他們爺兒五哇,除了二師傅他是在外頭跑海走黑道的,三兒小呢,可巧剩他爺們三個,咱們姐兒三個;咱們鬧個劉海兒的『金錢墊香爐』,各抱一條腿兒,你瞧這高不高?」

【金水子,銀水子,買不下這奶水子】(諺)

奶水子:乳汁。哺育嬰兒,無論怎樣貴重的飲料,都無法與母體的乳汁相比。指嬰兒最好的食物是乳汁。范指東《三滴血》一回:「常言說:『金水子,銀水子,買不下這奶水子。』人出世來,誰不是他娘的奶吃大的!」

【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窮窩】(諺)

窩:對住處的俗稱。指人情總是留戀著自己的故居。杜鵬程《保衛延安》一章:「窮家難離,熱土難捨嘛!常言『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窮窩』啊。」

〇也作〔金窩銀窩,不及自家的草窩〕。草窩:茅草搭成的房舍,指窮家。蔣和森《風蕭蕭》一五:「真如俗話所說:『金窩銀窩,不及自家的草窩。』柴平默默地望著這個破爛、黝黑而又窄小的家,好像比鄭相國高雅的書齋還值得留戀。」〔金窩窩,銀窩窩,不如自個的土窩窩〕。顏一煙《一朝天子一朝臣》:「常言:『金窩窩,銀窩窩,不如自個的土窩窩。』多年在外,也該回去照看照看自個兒的家了。」〔金窩窩,銀窩窩,難離家鄉的狗窩窩〕。文樂然《桃花溪》:「『金窩窩,銀窩窩,難離家鄉的狗窩窩。』經過幾年的變故、磨難,我越發體味到了這句話的分量。」

【金烏西墜,玉兔東升】(慣)

金烏:太陽。玉兔:月亮。指太陽落山,月亮升起來,夜色降臨。《三寶太監西洋記》三回:「不覺的金烏西墜,玉兔東升。原來這夜卻不是等閒之夜,八月十五是個中秋之夜。」《說岳全傳》一三回:「一路說,一路行,不多時,早已金烏西墜,玉兔東升。」

〇也作〔金烏早墜,玉兔飛升〕。《初刻拍案驚奇》卷六:「那卜良聽得頭顛尾顛,恨不得金烏早墜,玉兔飛升。」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諺)

足赤:十足的純金。完人:完美無缺的人。世上沒有成色十足的純金,也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指人人都有不足的地方,對人不可求全責備。鄭恩質《大運河之子——劉紹棠》下:「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劉紹棠的弱點是面軟,常常干違背自己心意的事情。」

〇也作〔金無足赤,人無十全〕。劉彥林《春風得意》四章:「你雖通古曉今,知多識廣,可惜『金無足赤,人無十全』,在這個音樂世界裡,不能把你比作一根擀麵杖吧,至少也夠得上半個『音盲』。」〔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汪浙成《土壤》一七:「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嘛。我對記者和上面來的同志總說:我們有缺點,但要看我們的大方向,看我們的主流。」

【金鄉鄰,勝於銀親眷】(諺)

鄉鄰好比金子,親眷好比銀子。指緊挨的近鄰比遠處的親戚要親近、可貴得多。《唐祝文周四傑傳》八二回:「從此以後,我們便是近鄰了。俗語道的好:『金鄉鄰,勝於銀親眷。』我們小夫妻無知無識,一切都要靠老者指教。」

〇也作〔金鄉鄰,銀親眷〕。劉操南等《武松演義》三回:「俗語說的:『金鄉鄰,銀親眷。』兄嫂在此居住,全仗王乾娘照顧了。」

【金銀不露臉】(諺)見「財不露白」。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慣)

比喻外表看起來很體面,內心卻很骯髒或什麼也不懂。明·劉基《賣柑者言》:「觀其坐高堂,騎大馬,醉醇醴而飫肥鮮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像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也哉?」《續紅樓夢》三三回:「我又知道你們二奶奶多大歲數了呢?這麼個怪俊的模樣兒,原來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歐陽山《三家巷》一:「想不到他長的那麼俊俏,卻配上這麼一副資質!難怪人說長皮不長肉,中看不中吃!這才真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呢!」

【金玉有餘,買鎮宅書】(諺)

金玉:喻錢財。鎮宅:鎮守住宅。指有錢人家錢財多得花不了,便買書作宅院鎮物,裝點門面。元·辛文房《唐才子傳》卷八:「與夫朱門富家,積書萬卷,束在高閣,塵暗簽軸,蠹落帙帷,罔好學之名,欺盲聾之俗,非三變之敗,無一展之期。諺曰:『金玉有餘,買鎮宅書。』嗚呼哀哉!」

【金簪兒掉在井裡頭——有你的只是有你的】(歇)

簪兒:別住髮髻用的條狀物,一端略尖,用金屬、玉石等製成。只是:就是。指屬於你的終歸是你的。《紅樓夢》三〇回:「寶玉上來,便拉著手,悄悄的笑道:『我和太太討了你,咱們在一處吧?』……金釧兒睜開眼,將寶玉一推,笑道:『你忙什麼!「金簪兒掉在井裡頭,有你的只是有你的。」連這句俗語難道也不明白?』」

〇也作〔金簪兒掉在井裡——是你的就有你的〕。劉紹棠《瓜棚柳巷·荇水荷風》:「『別那麼咋咋唬唬,我自幼兒被惡狗嚇破了膽!』五月鮮兒嬉皮笑臉,『你回來七八天,怎不早來看我?金簪兒掉在井裡,是你的就有你的。』」

【金磚掉在井裡——早晚得撈上來】(歇)

指財物遲早會得到。也比喻問題遲早會得到解決。李英儒《還我河山》一六章:「白司令用熟練的交易場語言說:『鬍子!別動氣啦,氣大招災。心平氣和點,和氣生財……是兒不死,是財不散。金磚掉在井裡,早晚得叫咱們撈上來。』」

〇也作〔金磚掉在井裡——遲早也跑不到哪裡去〕。李英儒《女兒家》二四章一:「(郭雨亭)不由得心裡想:真是持家的一把好手啊!你拒絕我了……猴不爬竿要多敲鑼。金磚掉在井裡,遲早你也跑不到哪裡去。」

【緊紡無好紗】(諺)見「急行無好步」。

【緊火粥,慢火肉】(諺)

熬粥要用快火,火慢了容易焦鍋;燉肉要用慢火,火快了很難燉爛。指熬粥與燉肉,火力大小快慢各有不同。清·袁枚《隨園食單》:「大抵割肉雖方,以爛到不見鋒棱上口而精肉俱化為妙,全以火候為主。諺雲『緊火粥,慢火肉』,至哉言乎!」

〇也作〔緊鍋粥,慢鍋肉〕。趙平康《健康與飲食》:「在一般情況下,飲食決定著人體的健康,因此飲食的造作是必須講究的,即使家常作的稀飯,熬起來也有個規程。人常說的『緊鍋粥,慢鍋肉』,就是一例。」

【緊身莊稼,消停生意】(諺)

緊身:緊趕時間,不容緩慢。消停:從容不迫,節奏放緩。指莊稼活兒節令性很強,稍有遲緩,就會誤種誤收;做生意貴在從容招徠,越急越難成交。艾琴生《生活的廣角鏡》一:「老弟,這你就不懂行了。做莊稼是要趕緊的,麥黃了,該今天割等不到明天,稍一拖拉,一場狂風會弄得你顆粒不收!但做買賣,搞交易,你忙他不忙。人常說的『緊身莊稼,消停生意』,一點不假。」

〇也作〔緊趁莊稼,消停買賣〕。張恩忠《龍崗戰火》七章:「咱們干游擊隊,就像做莊稼活兒一樣。人常說:『緊趁莊稼,消停買賣。』打仗可不能消停。」〔緊細的莊稼,耍耍的買賣〕。鄭玉琴《經商有道》:「人常說:『緊細的莊稼,耍耍的買賣。』這話道出了做生意的竅門。」

【緊行無好步】(諺)見「急行無好步」。

【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諺)

在錦緞上再繡上花容易,往雪地給受凍的人送炭取暖很難。舊指人情冷暖,世態炎涼,越是有錢有勢的,奉承的越多;越是貧賤失勢的,越沒人接濟。《山西地方戲曲·六國拜相》一七場:「這也難怪。古人常言:『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這事不提也就罷了。」

〇也作〔錦上添花到處有,雪中送炭幾多無〕。王中文《將軍舞》六九回:「做官做官,千里做官為著吃穿,公道公道,一個公道早被拋掉。正是:錦上添花到處有,雪中送炭幾多無!」〔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段少舫等《朱元璋演義》四七回:「人情冷暖,世態炎涼。世上的人,都是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

【錦堂客至三杯酒,茅舍人來一盞茶】(諺)

富貴人家來了客人,設酒宴招待;貧窮人家來了客人,用茶水相迎。指無論貧富貴賤,客人來了都應以禮招待,不可怠慢。明·沈君庸《鞭歌伎》:「講得好也。常言道:『錦堂客至三杯酒,茅舍人來一盞茶。』偌大一個尚書官船,豈無杯酒待客?侍兒,準備筵席者。」

【盡聽拉拉蛄叫,別種莊稼了】(諺)見「光聽拉拉蛄叫,就別種地了」。

【盡忠難以盡孝】(諺)

指要報效國家,就不能在家孝敬父母,自古忠孝不能兩全。《五虎平西》七二回:「兒啊,自古云:『盡忠難以盡孝。』你娘雖老,身體尚還康健,不要把為娘掛在心上。」

〇也作〔盡忠者不能盡孝〕。《施公案》六二回:「俗云:『盡忠者不能盡孝。』欲盡忠,想戀故土墳塋,即不能遠行。」〔盡得忠來難盡孝〕。田漢《黃金時代》一幕:「你此去只管盡一切力量做你的事,不必惦記家裡,不必惦記娘。娘只要你記住一句老話,孩子,『盡得忠來難盡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KZ3RZm4BMH2_cNUgVqZz.html




名家構思拾趣

2020-01-31










楹聯趣話8則

2020-01-19



勵志語錄100句

2020-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