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黨數名政要反水,特朗普四面楚歌?

2020-06-09     華輿

原標題:共和黨數名政要反水,特朗普四面楚歌?

編輯:張一天

中新社·華輿訊 綜合報道 日前,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的民主黨候選人已經正式確定,76歲高齡的前副總統拜登將再次代表民主黨上陣,和爭取連任的現任共和黨總統特朗普一決高下。

與此同時,共和黨這邊更有點熱鬧。雖然特朗普順理成章的代表共和黨參選,但近來黨內對特朗普的批評聲可謂是越來越多。包括布希家族,現任參議員、前國務卿等眾多共和黨政要都公開對特朗普表示不滿。

與此同時,美國多個關注總統大選的博彩機構放出的賠率顯示,特朗普勝選的賠率開始小幅上升,這意味著機構們更不看好特朗普勝選了。

不過,美國獨有的「選舉人制」大選方式與嚴重的「繭房效應」往往讓許多看上去聲勢浩大的輿論最終無法起到應有的作用。雖然共和黨內「倒戈」聲勢浩大,但精於算計的博彩機構轉變態度,更主要的因素或許是幾個關鍵州對特朗普不利的民調數據。

小布希打破沉默,特朗普被在世前總統罵了個遍

長期以來,美國政壇一直有「前總統不問現總統」的傳統,極少見到前總統對時局發表意見。不過眾所周知,特朗普上台以來,打破的慣例可謂是不計其數,前總統們也不太可能忍下去。很長時間以來,歐巴馬、柯林頓以及卡特三位民主黨前總統可謂是與特朗普勢同水火。

據美國僑報報道,現在美國四位在世的前總統中,唯一一位共和黨人,美國第43任總統小布希出面表達了對時局的不滿。這也使得特朗普罕見的成為了被前總統們一致打出「差評」的在任總統。

除已經病逝的老布希(坐者)外,在世四位美國前總統已經全部公開表達了對時局的不滿。(中新網資料圖片)

小布希在一份聲明中說,他和夫人蘿拉「對喬治·弗洛伊德的死感到悲痛,並對因不公正和恐懼使我們的國家窒息感到困擾」。

聲明稱,「現在還不到發表演說的時候。現在是我們傾聽的時候。現在是美國審視我們悲慘失敗的時候,而且我們也會這樣做。」

聲明指出,長期以來,美國最大的挑戰是將具有不同背景的人們團結成一個正義與機會的國家。種族優勢的說法和習慣曾經使我們的國家幾乎分裂,目前仍然威脅著我們的國家。

小布希稱:「許多人有充分理由懷疑我們國家的正義。非裔看到,他們的權利一再受到侵犯,而美國機構沒有作出緊急和適當的反應。」

隨後,美國紐約時報又援引小布希身邊的消息源稱,小布希夫婦不會在大選中為特朗普投票。

眾多共和黨政要「倒戈」,特朗普一怒捅破窗戶紙

繼小布希之後,又有數位共和黨政要被曝出,不會為特朗普投票。其中包括曾代表共和黨參選總統的現任參議員羅姆尼、小布希政府的兩位前國務卿、在黨內仍然很有威望的已故參議員麥凱恩的遺孀等。

其中,最直接,也最有殺傷力的是小布希時期的國務卿、從軍時曾任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的科林·鮑威爾。鮑威爾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採訪中表示「我今年無論如何都沒辦法支持特朗普總統。」他批評特朗普「總是說謊」,冒犯「全世界所有人」,「無論你走到哪裡,都會發現人們鄙視美國外交政策,這不符合我們的利益」。

鮑威爾此番言論的最大的「殺傷力」事實上是由特朗普本人完成的:鮑威爾的採訪播出後,特朗普直接在推特上開懟:

「鮑威爾是一個真正的死硬分子,他應該為我們捲入災難性的中東戰爭而負責,今天鮑威爾宣布將投票給另一個頑固、昏昏欲睡的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喬·拜登。鮑威爾不是說伊拉克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嗎』?他們沒有,但是我們還是去打了一仗。」

2003年,鮑威爾手持粉末狀物體指責薩達姆政權,並最終發動了伊拉克戰爭。(圖片來自美聯社)

2003年,小布希政府出兵攻打了伊拉克並推翻了薩達姆政權,但隨之而來的游擊戰和恐怖主義襲擊讓美軍陷入了伊拉克「戰爭泥潭」。由於美軍並未在伊拉克境內找到薩達姆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證據,小布希和鮑威爾因此飽受國內外指責。

鮑威爾在聯合國安理會上手持粉末狀物體指責薩達姆政權的畫面曾被俄羅斯領導人普京調侃為「裡面可能是洗衣粉」。美國官方此後一直沒有為這場戰爭的發動給出一個蓋棺定論的解釋,直到此次特朗普出於黨內鬥爭,公開指責小布希政府「撒謊」。

不管怎樣,特朗普此舉,坐實了鮑威爾「讓人們鄙視美國外交政策」的指控,可謂是「自我實現的預言」了。

16年大選,這些人也沒有占到特朗普一邊

共和黨內倒戈聲勢浩大,但必須指出的是,特朗普眼下可謂「後院起火」,但這種狀況和所謂的「眾叛親離」仍然還有很大區別——在2016年的大選中,這些人也沒有站在特朗普一邊。

據維基百科統計,特朗普1987年之前為民主黨,1987年首次加入共和黨,1999年轉投改革黨,2001年再次加入民主黨,2009年再次加入共和黨,2011年退出共和黨而未加入其它政黨,2012年第三度加入了共和黨,並維持共和黨黨籍至今。作為政壇「野路子」,特朗普向來與黨內布希、羅姆尼等所謂的「共和黨建制派」不睦。也可以說,特朗普在共和黨上位,本就是建制派被本陣營選民拋棄的結果。

譬如,布希家族雖然以保守的美國右翼價值觀著稱,但布希家族的新鮮血液在移民等議題上態度開放。小布希的弟弟傑布·布希曾連任兩屆佛羅里達州州長,其墨西哥裔的夫人被認為拉攏了當地大量拉美裔選民的支持,是丈夫連任的關鍵。

布希家族的新生代,傑布·布希的兒子「小小布希」喬治·普雷斯科特·布希更是以拉丁裔混血、可以在英語和西班牙語裡隨時切換為賣點爭取拉美裔選。2016年的共和黨初選中,以「共和黨唯一能爭取拉美裔選民的競選人」標籤出戰的傑布·布希輸給了滿嘴「在美墨邊境修堵牆,讓墨西哥人掏錢」的特朗普,雙方關係還能僅停留在「相看兩厭」的層面上,想必已經是相當克制了。

2019年,特朗普在德克薩斯會見「小小布希」,場面一度尷尬。(圖片來自美聯社)

高調反對特朗普的共和黨議員羅姆尼,更是一直沒忘2016年初選輸給特朗普的仇。2018年就在《華盛頓郵報》上發表文章稱,特朗普是一個「失職的總統」。今年年初的彈劾案表決中,更是成為美國歷史上唯一一位投票支持彈劾本黨總統的參議員。

至於鮑威爾,則是跟整個共和黨都不太緊密。2008年,鮑威爾就曾公開為民主黨的歐巴馬站台助威,2016年,鮑威爾也持反對特朗普,支持希拉蕊的立場。

特朗普在關鍵州民調不利

美國大選中獨特的「選舉人制」意味著以選區為單位的勝者通吃,在某地選舉中勝利的候選人取得當地全部選票。2016年的美國總統大選中,特朗普就在全國範圍內的選民票數上低於對手希拉蕊,但因為獲得了更多地區的勝利而當選總統。美國北部的「鐵鏽帶」和佛羅里達等傳統上的「搖擺州」被認為是特朗普2016年勝選的關鍵。

這種戲劇性的逆轉,也使得特朗普上任以來美國政界施政的「針對性」愈發明顯。許多分析認為,特朗普政府之所以經常對加州、紐約州等地橫加指責百般刁難,就是因為這些州屬於民主黨「鐵盤」,無論如何都不會支持特朗普。因此還不如犧牲他們,集中資源討好自己的基本盤和少數關鍵的「搖擺州」。

同樣,這也是為什麼以好萊塢明星為首的特朗普反對者們往往聲勢浩大,雲集者眾,但最終收效甚微——因為他們能動員起來的人本就是特朗普的反對者,特朗普「鐵盤」則對他們不屑一顧。

但最新民調顯示,特朗普在一些關鍵「戰場州」的選情出現頹勢。在美國時政新聞網站RealClearPolitics首頁,佛羅里達等5個「戰場州」民調數據被放在顯眼位置,其中4個州都是拜登民調領先。

(RealClearPolitics網站截圖)

美國中文網援引CNN報道指出,相比於2016年,今年的民調數據一大特色是,中間選民的數量減少了——2016年,特朗普逐漸縮小與希拉蕊差距時,他不需要說服太多希拉蕊的支持者轉換陣地投票給他,而只需要說服哪些猶豫不決或支持第三方候選人的選民那裡獲得支持即可。但從今年數據來看,雖然特朗普仍然有一定的基本盤,但拜登的支持率已經逼近50%,這意味著特朗普想要獲勝,必須直接挖走已經支持拜登的選民。

此時,就顯得另一位近期出面批評特朗普的共和黨前政要,小布希政府的另一位國務卿康多莉扎·賴斯的話更加耐人尋味:「我請求總統首先以能凝聚人心、能體諒他人的語言說話」,「你應該面向每一名美國人發聲,而不只是那些可能與你意見一致的人」。

(特朗普推特截圖)

而特朗普本人對此的回應,則是在推特上抨擊,稱CNN民調「與他們的報道一樣假」。他寫道:「CNN的民調與他們的報道一樣假。與對陣騙子希拉蕊時的數字相同,甚至更糟。民主黨將摧毀美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KVS5nXIBiuFnsJQVljQ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