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的分數下來了,家庭群里炸鍋了。一位親戚的女兒這一次高考分數為672分,大家紛紛向他們一家表示祝賀。
這位親戚在整個家族當中,都屬於不太優秀的一類。爺爺輩和父輩,都是勤扒苦做的人,家裡沒出過大學生,可是這一次,孩子竟如此爭氣,考了672分。
事後有親戚向孩子的父母取經,問問他們是如何教育孩子的?為什麼夫妻二人都不是高學歷,平時也不管孩子,可孩子學習竟是如此爭氣。
孩子的媽媽對我們說,可能真的是窮人的孩子早懂事吧,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知道要通過知識來改變命運。
在孩子小的時候,這位媽媽曾帶孩子一起去僱主家干過活。孩子看到媽媽辛辛苦苦地累了一天,可是掙得錢卻不多時,便對媽媽說,以後自己要好好讀書,掙很多的錢,這樣媽媽就不用太辛苦了。
這位媽媽說當時聽著女兒的話,心裡真的是一陣酸楚。沒想到孩子小小的年齡竟然說出這樣的話,竟然知道要過好日子,一定是要多讀書才行的。
平時夫妻二人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意識到身邊環境對孩子的影響。雖然他們做著最簡單的工作,但對孩子的教育卻有自己的想法。
他們會在孩子學習的時候,選擇不看電視,不做其它的一些娛樂性活動。他們身上也沒有什麼不良習慣,都不喜歡打牌,不喜歡追劇,最大的愛好就是看看報紙聽聽廣播。
孩子在這樣的家族環境中,學習起來也非常的用心。雖然他們不像有些家長那樣,給孩子報很多的培優班,也沒有在學習上對孩子有所幫助,但是他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支持孩子學習。
後來孩子的爸爸說了這樣一句話,那就是對於孩子他唯一的要求,就是每天定下的小目標一定要完成。
比方說今天上課的內容要消化,今天要背的課文和單詞要完成。小目標完成了,那麼離大目標就越來越近了。
原來他們的教育經驗就是這麼簡單,就是這麼的讓人難以相信,可確實又起到了好的效果。
反觀現在有些家長,給孩子報了一堆培優班,可是真又落到實處的又有多少呢?還有就是家長有時不自覺,孩子在學習的時候,自己卻看手機刷視頻。這樣一來孩子哪還有心思學下去呢?
看來孩子的教育真的不是家族條件越好,越能教育出優秀的孩子。而是在教育的時候,一定要找對方法,家長一定要起到約束的作用。
就拿這位親戚來說,孩子每天看著他們辛勤地工作,努力積極地為生活打拚。這樣的一種狀態,孩子是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了,所以孩子才能如此懂事,以至於最終考取了高分。
多數人都說現在的孩子太難教育了,可是總有些孩子卻是那樣的讓人省心。孩子之所以省心,那是因為父母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們,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們做好了,孩子才能做得更好。
願親戚的教子經驗,能夠對各位有所啟發。也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夠最終成材!
作者:朱凌 筆名 香如故 報紙雜誌寫手
作品散見國內各大報刊
累計發表文字五百萬
著有圖書《自律的孩子更成功》
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