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樂喜劇人第六季》第二期中,相聲演員高曉攀輸給了外國人艾傑西表演的一段脫口秀。艾傑西以12票的微弱優勢勝出。
作為「沒粉絲、沒流量、沒超話,上不了熱搜,還以為自己很紅的相聲演員(高曉攀在表演的小品中對自己的揶揄)」,高曉攀的落敗,其實很不容易被熱議。但因為「會員版」中,比賽開始前高曉攀面對節目組的一段採訪視頻被播出,高曉攀一夜之間如願登上了「熱搜」。
相聲演員高曉攀,師承馮春嶺。幼時跟隨馮寶華先生學藝。在相聲界輩分中,高曉攀和郭德綱同為第七代相聲藝人(自朱紹文算起)。但同時,高曉攀又是郭德綱西河大鼓門的徒弟,而且早年也曾加盟德雲社。
被譽為當今「中生代代表人物之一」的高曉攀,是相聲團體嘻哈包袱鋪的「掌柜」,曾在2015年和2017年登上央視春晚的舞台。
誠如高曉攀自己所言,以他這樣的身份再次出現在《歡樂喜劇人》的舞台上,作為競爭選手被打分,確實很「尷尬」,稍有不慎,就非常容易影響前程。
高曉攀選擇了以自己不太熟悉的小品作為首戰的形式。但高曉攀選擇的劇本本身就有些尷尬,這大概也是他首戰失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女婿大作戰》從劇本就開始輸了
總體而言,《女婿大作戰》在題材方面,不太討喜。「沒粉絲、沒流量、沒超話,上不了熱搜,還以為自己很紅的相聲演員」高曉攀的角色定位,其實負能量挺足的,自己能力不足,生活不如意,而且直接對老丈人平日裡對自己的使喚表達不滿(也許偶爾有類似八月十五要求修暖氣的無理要求),卻又在誤會老丈人家裡房子拆遷的時候有所覬覦,在一場家庭聚會中怨氣滿滿地細數自己的勞苦功高……
從節目中偶爾出現的觀眾席畫面來看,參與現場錄製的觀眾中,年輕女性占相對優勢。現在國內婚姻的形勢,大概可以用「男愁不婚,女不愁嫁」來總結,而女方父母的擇婿標準傾向於較優渥的物質條件,這不能簡單地被冠以「拜金」的帽子。像節目中高曉攀這樣的角色設定,能得到年輕人(特別是年輕姑娘)的青睞,才是怪事。
具體到現場表演,在表演一開始時,高曉攀向台下扔大衣的行為,不知是失誤還是劇本設定。但這次互動顯然非常失敗。直接調侃台下那位女觀眾「像宋寧(節目參賽嘉賓)一樣老」,如果這是原有設定,則說明高曉攀顯然沒有理解互動的精髓。
退一步說,即使這次互動是失誤之後的現掛,也沒有什麼值得炫耀的,因為正如前面所說,這是一次失敗的、生硬的互動。
另外,劇本中的不少台詞,也是「槽點」滿滿。當三女婿誤會高曉攀(二女婿)是大姐夫的時候,高曉攀表現地非常心虛,說道:「我……可以是」。這個橋段,顯然是為了引出在二女婿心目中的形象「任性、囂張、跋扈,不仗義」的大姐夫。
可是什麼叫「我可以是」呢?這樣的對白,在以往的喜劇作品經驗中,總能讓人聯想到二女婿對大姐有著什麼非分的覬覦。可是當大姐出現的時候,二女婿卻又表現出一副敬而遠之的表情,這與前面的行為互相矛盾暫且不提,其中體現的對女性長相評頭品足的惡意,很有三觀不正的意味。
而三女婿看大姐長相顯老,誤會是「大姐夫的媽」,於劇本而言,似乎很難說它有無對錯,但這樣的包袱,是不是有著對女性的長相表達偏見的嫌疑呢?
當然,《女婿大作戰》肯定不是一無是處的。比如:
二女婿:爸,您要是不喜歡我,您就直說。
岳父:行,我不喜歡你。
這樣 「耿直」 的對白,是《女婿大作戰》難得的亮點。但這個亮點,也被二女婿接下來委屈滿滿的「自述勞苦功高」抹殺無遺。
外國演員艾傑西
外國「相聲演員」艾傑西被高曉攀反選,作為比拼對象。艾傑西本身講漢語的外國人這樣的新鮮形象,很容易得到「BUFF加成」,使觀眾產生好奇。
艾傑西的脫口秀作品《美國東北人在中國》,講述一個外國人在中國遇到的「煩惱」和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趣事。在生活中,艾傑西和中國人交流時常常有障礙,因為艾傑西不管說什麼,對方的第一句回應總是:「你的中文說得那麼好」。甚至當艾傑西撞到一個老大爺的時候,對方也是忍著疼痛熱情地反問:「你在中國待了幾年了?會用筷子嗎」……
艾傑西甚至吐槽南方人,他們和北方人的寒暄方式有些不同:「你的普通話很包準(吐槽部分南方人『標準』這個詞發音不標準)」。
艾傑西還吐槽上海人作為國際化大都市居民的反應也跟其他省份的人不一樣,當艾傑西試圖用中文與上海人交流的時候,得到的寒暄卻是:「Wow,you speak Chinese」。在上海,艾傑西用不著使用中文,就能暢通交流,甚至有時候會因為說了中文,而出現交流障礙……
於小馬來說,艾傑西的表演中印象最深的,是當艾傑西詢問父親對於自己從事中文脫口秀職業的態度的時候,他父親發飆說道:「Speak English!We talked about this(說英語!我們討論過這個問題)」。這個包袱非常成功,因為它「欺騙」了觀眾,讓觀眾先入為主地以為艾傑西在複述當時與父親交流時的場景的時候已經翻譯回中文,卻沒想到艾傑西當時用中文和不懂中文的父親交流。
其實在脫口秀中,這類包袱並不罕見,但似乎每一次都能奏效。這大概也是脫口秀的魅力之一吧。
郭德綱的助攻
小馬對脫口秀並不太熟悉,所以很難告訴大家,艾傑西的這段節目有什麼不足。但如前所述,艾傑西的外國人身份,讓他有機會和高曉攀一較高低。
同時,艾傑西選擇的話題,是外國人在中國的生活點滴趣事。關於這類話題的作品不多,市場需求卻很大。這樣新穎的話題,自然也為艾傑西加分不少。
我們很難看出主持人郭德綱對高曉攀和艾傑西的個人偏向,但不管有意還是無意,郭德綱替艾傑西爭取到了不少加分項。
在詢問高曉攀,確定艾傑西是已故相聲名家丁廣泉先生的學生後,郭德綱在艾傑西結束表演後,給他額外出了一道半命題作文。其實了解傳統相聲的朋友應該都發覺了,艾傑西額外表演的,並不是傳統相聲《地理圖》的貫口,倒不如叫《國名圖》。因為傳統的《地理圖》其實能在地圖上大體畫出並不重複的路線。
但艾傑西外國人的身份,一直為他過關斬將提供護盾,即使這段「額外奉送」的表演並不完美,觀眾也願意給出適當的同情分。現場郭德綱也並沒有拆穿,而是表現出較包容的態度,稱讚「這就不容易了」。
「德雲歡樂喜劇人」?
在節目開始前,高曉攀在面對節目中採訪時,提出了自己的隱憂。其一是已經參加過首季《歡樂喜劇人》並獲得不錯名次的高曉攀,擔心由於沒把握好現在受歡迎的喜劇風格,而得到不理想的名次,一旦出現這樣的落差,很容易對他的心理產生負面影響。另一方面,高曉攀則是站在「坊間傳聞」的角度對節目評分的公平與否表示擔憂:
「我們坊間傳聞,叫《德雲歡樂喜劇人》,(我認為在這個舞台上)粉絲比真正的觀眾要多很多,粉絲都會把票投給自家愛豆,喜劇的真實水平不會顯露出來,所以在這個舞台上說相聲,尤其是我們不是德雲社的演員會有一些吃虧,會有一些無奈,會有一些不甘。
其實高曉攀提出的,看似有理,但有點兒偽命題的意思,而且幾乎沒有解決的辦法。事實上,高曉攀自己也沒能提出解決的辦法。
「黑幕」、「不公平」之類的質疑,其實是幾乎每一檔文藝競演節目都會遇到的非議。如果高曉攀帶著自己的「粉絲團」來參與節目評分,那麼對別的選手,是公平的嗎?
如果每一位(組)選手都被分配同樣數量的「自己的打分團隊」,看似公平合理,但結果走向,往往是選手們互相立「好朋友」人設,形成派系爭鬥,反而對節目的公平性造成更大的衝擊。
如果真要質疑,高曉攀與其質疑現場觀眾的預先傾向,也就是提前判斷他們是「德雲社的粉絲」,還不如直接懷疑節目組有沒有篡改投票數據(沒有攛掇的意思),因為這樣的懷疑,節目組很難自證清白,而且更能得到吃瓜群眾的「認同」。
但是要強調的是,這一段言論是出自高曉攀在表演節目之前的採訪(雖然在播出版中被安插在《女婿大作戰》表演結束之後)。
而在被自己反選的對手艾傑西打敗之後,高曉攀的態度來了個180°大轉彎,說道:「輸了就是輸了,沒什麼可以辯解的。只能以後努力磨練自己」,直言不提之前的質疑。
其實高曉攀本有一個維持自己形象的機會,那就是在反選的時候選擇來自德雲社的燒餅、曹鶴陽。
但好勝心太強的他,大概同時也沒有想到節目組如此「耿直」,直接播出自己的那段採訪;同時認為自己「看過艾傑西的現場表演,認為能贏」,選擇了放棄這個機會。
所以,從某種意義來說,高曉攀也敗給了自己。
沒粉絲、沒流量、沒超話,上不了熱搜,還以為自己很紅,還以為別人紅是因為別人粉絲多(EXM???),節目選題不對,節目設定不討喜,顧慮太多,選錯對手……
恕我冒昧,集這些負面「Buff」於一身的高曉攀,想不輸真的很難。
聲明:本文由 小馬曲藝 原創,未經允許謝絕轉載,轉載請告知並註明作者姓名。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與我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