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愛上閱讀,成為終生閱讀者

2019-07-26     巴迪塔

中國詩詞大會的冠軍武亦姝憑藉高分,被清華大學錄取。這位女生在台上談吐不凡,詩詞儲量驚人,給每位觀眾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著她,我想沒有人會說:「讀書無用,語文無用」。因為她的言談舉止都在向我們證明,愛閱讀的孩子就是比別人多了一份從容和大氣!

2018年,教育部出台的語文高考改革方案也在提示我們,語文作為最基礎的學科,不應該被放在理科和英語之後,而要重視起來。尤其要改變語文就是背誦的觀念,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也是至關重要的實用技能。

如果你想讓自己的孩子從小就是個閱讀愛好者,從小就能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那這本《閱讀力:未來小公民的閱讀培養計劃》恰好可以給你提供值得借鑑的方法。

《閱讀力:未來小公民的閱讀培養計劃》這本書按照孩子的年齡段劃分章節,從孩子出生前的準備,一直到上幼兒園後,每個階段都給出了相應的引導孩子閱讀的方法,還推薦了各年齡段適合閱讀的優質童書和繪本,並重點列舉一些書的閱讀方法和過程,讓父母在看書的時候,能夠快速掌握方法。還有重要的一點是,這本書不僅僅介紹了紙質故事書的閱讀方法,還介紹了電子書、有聲書、詩歌和漫畫書的方法。

《閱讀力:未來小公民的閱讀培養計劃》的作者是賈森布格,名副其實的書評作家和奶爸。為了培養自己女兒的閱讀能力,他查閱了大量書籍,諮詢了無數心理學家、兒童文學相關人士、圖書管理員、出版者等人,結合自己在女兒身上的實踐,總結出了一套完整的兒童閱讀指南,給那些渴望讓孩子愛上閱讀卻又不知道怎麼做的父母,指出了一條道路。

在這本書中,作者按照孩子的年齡,將閱讀分為了以下幾個階段:

一、孩子出生前

教育家、兒童發展領域專家戈登威爾斯曾說:「有相當多的證據顯示,胎兒可能會對聲音及周邊物理環境做出反饋。父母的讀書聲會讓孩子在出生後仍然產生這種反饋。」

這個說法現在被大部分家長所接受,許多父母在孩子出生前就給孩子聽古典音樂,聽兒童故事。但其中最好的方式,無異於家長親自去讀書,書的體裁和內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聲音。對孩子來說,沒有什麼比父母親自讀書給他們聽更能感受到父母的愛了!

二、0~3歲的階段

何時才是給孩子讀書的好時機呢?答案是,無論何時,只要你想。

許多人看到這個0~3歲的年齡段就產生了疑問,剛出生的孩子什麼都不懂,如何讀書呢?哈佛大學教授瑪麗亞塔塔爾提醒父母們,在最初幾個月並不需要擔心理解問題,體驗才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

1)出生第一年

在最初的六個月,可以先從摸書翻頁開始,這是孩子與大人互動的媒介。同時在講故事的時候,要動作語言誇張點兒,根據書中語言的描述,做出相應的誇張動作。比如,看到「吃飯」的字樣,就張大嘴巴做出吃飯的樣子等,這會讓孩子印象深刻。

等到孩子六個月大之後,他們就開始發展出辨別和回應的能力,這個時候你再給孩子讀書,就會有一個全新的「小讀者」。這個時候我們在和孩子一起閱讀的時候,就可以用一些小技巧:

將書中的人名替換成孩子的名字,更有代入感;

跟孩子分享書中的細節,比如說出你認為好看的畫面,顏色,動物等等。

2)如何給1歲的孩子讀書

斯圖爾特尚克說:「孩子最初的48個月非常重要,在這一階段,孩子們進入了『腦可塑』的關鍵時期。」所以這個時期,只要父母跟孩子在讀書中能夠產生良好的互動,對孩子的成長會有很大的幫助。

在給1歲的孩子讀書時,我們可以注意以下幾個重點:

鼓勵孩子通過模仿的方式去學習;

和孩子一起模仿動物的叫聲,這是最早將書本與現實聯繫起來的途徑;

讀書時,給孩子出一些簡單的填空題:小貓是x色的,小女孩(開心/傷心/生氣)了等。

睡前用讀書來結束;

鼓勵孩子去圖書館或者在家裡自己選擇想看的書籍。

跟著孩子喜歡的東西走,如果孩子喜歡看關於恐龍的書,那就繼續給他提供,而不要替孩子做選擇。

3)如何給2歲的孩子讀書

都說2歲的孩子很可怕,他們逐漸有了自己的想法,也進入了第一個叛逆期,事事要跟大人對著干。如何能在這一年,繼續保證孩子讀書的習慣和效果呢?作者在書中提到了幾種方法。

第一點就是跟著孩子走。這個時候的孩子對自己的想法很堅持,我們不要為了這本書適不適合讀等格式化的原因,與孩子對著干。只要他感興趣,即使這本書有點兒「超綱」也無所謂,孩子自己會從書中找到感興趣的點和細節。

第二點就是把故事和孩子的個人經歷聯繫起來,這樣有助於他們關注現實的世界。比如你給孩子講了一本偵探故事書,那你就可以在家裡模擬故事場景,讓他更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就像是演員把劇本搬到了螢幕,增強體驗感。

4)如何給3歲的孩子讀書

到了3歲,孩子的心智發展又邁出了一個新台階,他們的理解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和想像力都發展飛速。這個時候父母再帶著孩子一起讀書的時候,可以採用下面的一些小技巧:

講故事的時候,犯些錯誤,叫錯人物的名字,說錯顏色等,等著孩子來糾正你;

角色轉換,讓孩子給你讀書,或者複述故事;

讓他歸納書中同類型的事物:書中有多少個氣球?幾棵樹?

將書本中的故事,在現實生活中演繹出來。

三、幼兒園及以上

幼兒園代表孩子校園生活的開始,從此以後,他們所接觸的書籍和文本從虛構類的故事書,跨越到了非虛構類的書籍上去。因此,我們也要引導孩子,進行多樣化的閱讀,讓他們順利過渡。

1)讓孩子準備好去掌握信息類閱讀:百科全書、植物介紹、社科普及等書籍都是孩子涉獵的範圍。父母從中選擇適合孩子的,然後帶著他們一起閱讀;

2)教會孩子使用書本結構的相關功能:即目錄、標題、索引、關鍵詞等信息。比如,讀完一個故事,讓孩子從書本的目錄中再挑選下一個故事。

四、多元化閱讀

除了最傳統的紙質書之外,作者還對其他形式的書籍閱讀做了講解。

首當其衝的,就是風靡全球的電子設備閱讀。電子設備閱讀的好處不必多說,攜帶方便,易存儲,但它的弊端也同樣明顯:它讓孩子變成了一個被動的閱讀者,失去了與真人共同閱讀時的交互感,所以也導致效果會大打折扣。所以家長在使用的時候需要關注兩點:一是在孩子2歲前,儘量不要讓他接觸或者頻繁接觸電子設備;另一個是不要把它當成萬能的,即使孩子已經用它看過書,我們也不能放棄與他們,面對面交流。

有聲書是個很好的幫手。當孩子聽著不同音色演繹的故事時,會在腦海中想像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

漫畫是另一種類型的書籍。許多父母認為漫畫是不務正業、不入流的題材,但是它能夠訓練孩子的讀圖能力,讓他體驗了另一種方式的表達。

詩歌不用說,它是人類語言最精鍊、最優美的表達。我覺得每個家庭都應該買幾本詩集,時不時拿出來和孩子一起讀,讓他體會到詩中美妙的意境,學習如何精鍊的表達。

《閱讀力:未來小公民的閱讀培養計劃》這本書細緻全面地介紹了,面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如何喚醒他們閱讀的能力。這不僅是本教育孩子的書,更是本教育父母的書,我們想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首先我們自己要養成閱讀的習慣,提高閱讀的能力,並在實踐中,不斷摸索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法,與孩子共同成長,做一個終生閱讀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K84HLmwB8g2yegNDq8_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