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人對樓文化有特殊的感情,因此,在古代各地都修建有眾多名樓。這些名樓也多成為文人墨客抒懷的重要寄託,例如山西的鸛雀樓有王之渙的《登鸛雀樓》名篇、湖北的黃鶴樓有崔顥的《黃鶴樓》名篇、湖南的岳陽樓有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名篇、江西的滕王閣有王勃的《滕王閣序》名篇;正是這些文人的藝術氣質賦予了這些名樓以盛名,但是歷史緣故,這些名樓雖然名聲在外,但是均已不存,現存建築也都是後代仿建,我們難以從其中看到古人的智慧與樓的藝術。
然而,在山西運城市萬榮縣境內,保留有一座氣勢恢弘,藝術精美的名樓,由於做工極為精美、保存極為完好,便被賦予「中華第一木樓」的美譽,其將古人的智慧與藝術完整的展現,但由於地理位置、宣傳的原因,這裡缺遊人罕至,卻也因此避免了擁擠喧譁,更有一份古樸與靜謐。
這座中華第一名樓便是「飛雲樓」,坐落在萬榮縣城東嶽廟內。據說當地流傳有「萬榮有座飛雲樓,半截插在雲裡頭」的俗語,飛雲樓便以此得名。雖有些誇張,但飛雲樓作為純木結構,高達23.19米,面積570多平方米,其結構之巧妙,技藝之高超,造型之精美,外觀之壯麗,堪稱中國樓閣式建築之傑作。
東嶽廟門票調整後10元,國慶節去時,在售票處被告知,免門票,可以隨意進入。一進廟門,便可以看到飛雲樓,樓梯氣勢宏偉,名不虛傳,樓體整體為木質結構,未採用一個鐵釘,技術精美。挑檐、樑柱結構體現著高超的藝術,但由於保護原因,不能登樓,只能在樓下觀看,頗為人性的是,還指示有最佳拍攝飛雲樓的位置。
東嶽廟廟門
一進廟門便可看到飛雲樓
飛雲樓內部的木榫卯連接
木連接細部
飛雲樓左側面
考慮樓體的安全,下面好像添加了一些非木質的支撐構件,在此之前,這座飛雲樓通體都是木質構件,沒有鐵釘和非木質的支撐,是中國木樓的一大奇蹟。
飛雲樓右側面
飛雲樓後側面
最近拍攝地拍攝的飛雲樓照片
可惜,天氣不是很晴朗,否則樓後藍天白雲,氣勢定為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