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上不缺"神秘"之物。而宗教必然可算作"神秘"的一分子。於非專業人士而言,宗教就像是"天書",滿是傳說、神話和讓人聽得雲里霧裡的真理。但若是不深究,諸如只看看全真教神靈譜系的發展,我們還是能得幾分趣味。
"先天地生"的道教源起
作為純粹的中國本土宗教,全真教追根溯源可追溯到我們再熟悉不過的一位遠古名人——黃帝。當然,老子作為道教創始人的地位也是不可動搖的。
根據全真教第四代高道毛養素等人的研究總結,道教的歷史確實可以追溯到軒轅黃帝時期。因為道教思想和黃帝的種種觀念是一脈相承的。而根據《魏書·釋老志》這類認可度更高的史料,"道家之原,出於老子"。
不過《魏書》直接引用了老子對於自己出身的說法,即"先天地生,以資萬物"。於是老子這個道家始祖,萬物前輩,便是"上處玉京,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為飛仙之主。"而按照這個思路,軒轅、帝嚳、大禹和尹喜等人便都是道家的"追隨者"。若將早期關鍵人物都視作源起,那道教始於老子、黃帝、尹喜等人的各式說法勉強都能自圓其說。
此外,《魏書》還把秦始皇認同法家和漢武帝支持儒家解釋為這是他們求道不得而"惱羞成怒"。熟悉秦漢歷史的朋友都知道,秦漢不推崇道教是社會和國家大勢驅使,並非二帝"得不到便毀掉"。但《魏書》如此描述,倒是反應了古人美化道教源起的強烈意圖。
全真教核心神靈譜系的構建
對於道教的神靈譜系,《魏書》概括是"有三元九府、百二十官,一切諸神,咸所統攝。"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道教的主要流派成了全真派,新的神靈譜系便逐漸成型。在這個新譜系中,王重陽和七位真人無疑是名氣最大,也最重要的團體。
理解王重陽和全真七子在道教的地位,可以類比孔子及其七十二弟子在儒學的地位。作為全真派的創始人,王重陽被神化幾乎是一種必然。而作為他嫡傳弟子的馬珏、丘處機、譚處端和孫不二等七人,被教派推至高位也在情理之中。
而為了將這些高道神化,全真教弟子們可謂是把十八般武藝都用上了。首先,對於這些人的生平經歷,私家筆記和傳記自然要扛起大任。且丘處機等人,更是被寫入了正史。
隨後,在傳記的基礎上,教團仙傳也逐漸產生。後者,我們可以理解為就是把取自真實生活的素材改編成帶有神秘宗教色彩的文學作品,讓原本簡單的敘事變得神聖不凡。至於以王重陽和全真七子為原型的戲曲劇本,那基本都是經歷了巨大改動的。即便劇作的背景是真實的,其中的人物也早已神化。
全真教整體神靈譜系的構建
作為一個發展較為完備的流派,全真教的神靈譜系自然不是王重陽和全真七子八個人就能"撐得起來"的。但全真教神靈譜系的整體架構,卻是他們主導的。
在建教之初,王重陽就有意識地構建著新的神靈譜系。他反覆強調,自己是因為在甘河鎮偶遇鍾呂二仙,得授道妙,進而才遵循天意創立教派。
在許多詩詞中,王重陽也在一點點鋪墊全真教的神靈譜系。譬如在《酹江月》中,他說:"正陽的祖,又純陽師父,修持深奧。更有真尊唯是叔,海蟾同居三島。弟子重陽,侍尊玄妙,手內擎芝草。…"在《滿庭芳》里他也稱:"汝奉全真,繼分五祖,略將宗派稱揚。老君金口,親付與西王聖母賜、東華教主,東華降、鍾離承當。傳玄理,富春劉相,呂祖悟黃糧。"
且在把自己和老子、鍾離權和呂洞賓等道教先賢聯繫在一起時,王重陽還主動將自己的七位嫡系弟子納入體系。《滿庭芳》里的"登仙弘誓願,行緣甘水,丘劉譚馬郝孫王。吾門弟,天元慶會,萬朵玉蓮芳。"便是一個例證。
而後繼承發揚全真教的全真七子,也基本遵照王重陽構建神靈譜系的辦法,多以詩歌的形式敘述。不過隨著流派弟子的增多,教義傳播範圍的擴大,全真道士們便不再滿足簡單的詩歌式譜系。各地的道士們以王重陽和全真七子的論述為框架,利用傳記、教團仙傳、戲曲,乃至小說,不斷擴充完善內容,逐漸形成一段段神話,並最終在完成南北合流後凝練出一整套神話體系。
因此從內容來看,全真教的神靈譜系起於天地,始於黃帝、老子等道法先賢。從結構上來看,全真教的神靈譜系以流派祖師爺王重陽的論述為根據,以全真七子的補充為條件,摻雜著南北各地的文化和當時的傳教需要。從構建手段看,詩歌、傳記、戲曲和小說都是道士們的工具。所以儘管最後呈現在人們面前的全真教神靈譜系神秘奇妙,但它的發展卻並不虛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