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再被索賠上億/鋰電池面臨斷供風險/工信部放寬新能源准入門檻

2020-04-08     車馳神往ccsw01

無休無止:大眾再被索賠上億英鎊

據外媒報道,日前英國一家法院正式裁定,大眾使用了一種減效裝置來幫助其部分柴油車通過排放測試,此次正式裁定意味著消費者可以對大眾汽車集團發起集體訴訟。據悉,這起集體訴訟可能是英國法律史上規模最大的消費者訴訟,涉及近9萬名奧迪、西雅特、斯柯達和大眾品牌的車主。


英國涉案車主律師代表表示,大眾故意「欺騙」了相關規定,安裝了一種非法裝置,將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減少40倍,並以此逃避車輛排放測試。而此案件主審法官威克斯曼則表示,本案中「大眾汽車集團使用的減效裝置是非法裝置」這一觀點並不是一家之言,眾多法院和行業組織都同意這個判決。



對於上述判決,大眾汽車集團表示將繼續上訴。在聲明中這家企業表示:「需要明確的是,本次判決並不決定任何因果關係以及損失問題。大眾汽車對該案件仍有信心,索賠人沒有遭受任何損失,我們不應承擔他們提出的索賠。」


儘管法院作出了判決,但消費者想要維權仍需要進行進一步調查,而調查的重點則是「因果關係」——即減效裝置是否對消費者造成了實際損害。上述調查結果將於2021年出爐,若因果關係成立,大眾將付出數億英鎊的代價。


評:時至今日,大眾汽車仍然在為當初的排放門醜聞買單。跟著大眾一起買單的,還有新購了大眾汽車的車主,在罰款壓力下,大眾對車輛實行減配,最嚴重的的當屬中國市場,但中國市場也是大眾最大的海外市場。


疫情影響:全球鋰電池面臨斷供風險

近日,鋰離子電池行業信息提供商 Benchmark Minonal Intelligence 發布報告,報告顯示:因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爆發,鋰離子電池的供應鏈物流放緩,已危及到全球各地的生產和使用。


根據報告,澳大利亞、南美洲、非洲的鋰電池相關產業都受到了影響。其中智利、阿根廷等國在全國範圍內實施隔離措施;而在非洲,由於南非的邊境和港口關閉,加上原材料鈷的生產國剛果實施隔離政策,鈷的供應面臨中斷。



2019年鋰電池相關產業得到了較大規模的開發利用,導致了供過於求的現象。這也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疫情爆髮帶來的影響。但由於多國採取對外封閉政策,運輸受限、物流滯後,雖短期壓力不明顯,一旦需求激增或將引發斷供的風險。


評:在全球發展電動汽車的大背景下,鋰電池供應商層出不窮,實力參差不齊。受此次疫情的影響,一些小規模的供應商或許會退出鋰電池行業。


機遇來臨:工信部放寬新能源車企准入門檻

4月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了關於修改《工業和信息化部關於修改<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准入管理規定>的決定(徵求意見稿)》的通知。



據悉,此次修訂進一步放寬了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准入門檻。主要包括刪除了申請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准入有關「設計開發能力」的要求,降低企業准入門檻。同時,強化對企業生產一致性和售後服務保障能力的要求;將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停止生產的時間由12個月調整為24個月;刪除有關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申請准入的過渡期臨時條款;刪除新建純電動車乘用車生產企業應同時滿足《新建純電動乘用車管理規定》的條款。


評:受疫情影響,國內的新能源車企或多或少都出現了「斷糧」,放寬門檻,相當於給了這些車企一線生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Jh4tW3EBfwtFQPkddSN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