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電線路數字化設計三維地理信息數據應用指導意見

2020-02-27     輸電線路技術

一、輸電線路數字化設計三維地理信息數據內容

(一)輸電線路數字化設計三維地理信息數據包括基礎地理信息數據、電網專題數據、電網空間數據、輸電線路通道數據、工程勘測數據

(二)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包括:

1.影像數據,包括衛星影像、航空影像、正射影像圖(DOM)等;

2.數字高程模型(DEM)數據,包括等高線、高程離散點、柵格數據,柵格數據由等高線或高程離散點轉換獲得;

3.基礎矢量數據,包括境界與政區、註記、居民地、交通、水系、地貌、植被等要素。

(三)電網專題數據包括風、覆冰、污穢、地震、舞動、雷害、鳥害等區劃數據。

(四)電網空間數據包括各類發電廠(場)站、線路、變電站、換流站、開關站、串補站等數據。

(五)輸電線路通道數據包括線路通道範圍內重要的規劃區、環境敏感點、礦產廠區、交叉跨越和通道清理等數據。

(六)工程勘測數據以工程測量數據為主,還可包括水文、氣象、地質、物探等專業數據。



二、輸電線路數字化設計三維地理信息數據管理要求

(一)總體要求

輸電線路工程開展數字化設計所需三維地理信息數據,要嚴格按照公司信息主管部門制定的統一標準,遵循輸電線路地理信息數據共享、數據接口、數據格式等要求,推動增量電網與存量電網三維地理信息數據貫通、共享、復用。


(二)數據提供

1.在設計招標階段,工程所屬省公司應協調相關部門,向設計單位提供設計所需風區、冰區、污區等電網專題數據的最新版數字化圖層,便於設計單位精準開展數字化設計。

2.在各設計階段,工程所屬省公司應協調相關部門,宜提供公司現有的基礎地理信息數據、電網空間數據等數字化圖層,便於設計單位高效開展數字化設計。

公司現有且具備共享條件的地理信息數據詳見附件2。


(三)數據使用

1.在輸電線路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竣工圖設計等設計過程中,設計單位依據公司提供的風區、冰區、污區等電網專題數據開展設計工作。

2.對電網專題數據以外的其它地理信息數據,根據工程實際需要,鼓勵設計單位從公司現有資源、政府及社會資源中擇優選取。

3.地理信息數據時效性和準確性由設計單位覆核確認,不能滿足輸電線路設計深度要求的,由設計單位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收集或自行生產。

4.公司現有的地理信息數據,限於該工程設計使用,不得用於其他用途。

(四)數據移交

1.設計單位結合現場勘測和收資,移交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竣工圖設計更新後的地理信息數據。

2.省公司建設部或工程建管單位,按照公司數據共享要求,組織相關單位完成工程數字化成果移交電網工程數字化管理應用。系統自動發送移交完成信息至設備部,實現公司地理信息數據滾動積累。



三、輸電線路數字化設計三維地理信息數據技術要求

(一)總體要求

1.輸電線路數字化設計各階段生產、移交的地理信息數據內容、精度等應與設計深度要求一致,以滿足線路工程對地理信息數據的要求。

2.輸電線路數字化設計三維地理信息數據收集、生產及數字化移交應執行現行的國家標準、測繪行業標準、電力行業標準及公司的企業標準,具體的標準執行目錄見附件3。

3.三維地理信息數據地理坐標系統應採用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高程採用1985國家高程基準

4.輸電線路數字化設計收集、生產的電網專題數據、電網空間數據、輸電線路通道數據等,應與基礎地理信息數據(正射影像圖及數字高程模型)實現完全融合後,進行數字化移交。

(二)初步設計階段

1.初步設計階段應用的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包括:正射影像圖,解析度優於2.1m;數字高程模型,格網間距不大於

30m。影像數據和高程模型數據範圍應滿足設計深度要求。

2.在基礎地理信息數據上標繪規劃區、保護區、生態紅線、林區、建築物、交通設施等影響路徑的通道信息數據。各類區域需在地理信息系統中標繪邊界,註明區域名稱。

3.在基礎地理信息數據上標繪風區、冰區、舞動區、鳥害區、雷暴區等電網專題數據。各類區域需在地理信息數據中標繪邊界,註明區域名稱。

4.對於影響路徑的重要交叉跨越地物(跨、鑽越輸電線路或交通設施)、中大額賠償地物應進行三維建模。

5.對電網空間數據、輸電線路通道數據中需與線路進行空間距離校驗的,應進行三維建模。

6.設計單位應在初設評審批覆後完成三維地理信息數據數字化移交。其中移交的正射影像圖和數字高程模型比例尺不低於1:50000。

(三)施工圖和竣工圖設計階段

1.施工圖設計階段應用的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包括:正射影像圖,解析度優於0.5m;數字高程模型,格網間距不大於5.0m。影像數據和高程模型數據範圍應滿足設計深度要求。

2.數字高程模型精度要求:邊線範圍內應不低於一級精度要求;線路兩側100m範圍內精度不宜低於二級;其他區域不宜低於三級。數字高程模型具體精度要求見表1:

表1 輸電線路工程數字高程模型精度

3.正射影像圖精度為:平地、丘陵正射影像圖的平面位置中誤差不應大於圖上0.6mm;山地、高山地正射影像圖的平面位置中誤差不應大於圖上0.8mm。正射影像圖解析度與比例尺對應關係見表2:

表2:正射影像圖解析度與比例尺對應關係

4.塔位區域數字高程模型、輸電線路風偏處數字高程模型應分別按實測塔基矢量地形圖、風偏斷面圖高程數據進行修正。

5.對線路通道範圍內的鐵路、等級公路、林木、河流、架空管道(包括燃氣、石油等)、地下電纜、地下通信線、地下管道(包括燃氣、石油等)、電纜隧道、綜合管廊、架空線路等交叉跨越物模型應進行三維建模。

6.750kV及以上電壓等級輸電線路路徑中心線兩側75米為地物建模範圍,500kV(660kV)及以下電壓等級輸電線路路徑中心線兩側50米為地物建模範圍。模型應反映交叉跨越物關鍵位置、尺寸,解析度不低於0.1米。

7.結合工程建設的最終結果,在施工圖數字化設計的基礎上,完成竣工圖階段的三維地理信息數據編制。

8.設計單位應在施工圖評審後完成施工圖設計階段三維地理信息數據的數字化移交。在工程投運時完成竣工圖設計階段三維地理信息數據的數字化移交。其中移交的正射影像圖和數字高程模型)比例尺不低於1:10000。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JgMFlXABgx9BqZZIs7b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