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如果這幾天大家關注微博熱搜的話,一定會看到熱搜已經被「鄭爽遭男友『冷暴力』」這個話題刷屏:鄭爽與男友張恆最近參加了一個戀愛節目,節目中倆人因工作問題發生分歧,張恆用「冷暴力」回應鄭爽的示好。
對此papi醬評論「如果當時矛盾沒有解決,再往後這個矛盾還得翻出來」「『冷戰』關閉了一切溝通渠道」。
其實,不僅明星會遇見這樣的情感問題,普通的情侶們也有可能會因為解決矛盾的方式出現問題而深深地傷害彼此。
為什麼他總不能理解我真正想要什麼?
好友曉慧最近有點苦惱,因為她剛和熱戀的男友吵了一架。
原因無非是戀愛中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兒,不過這不是重點,畢竟誰談戀愛的時候沒和對象鬧過矛盾呢,重點是男友處理矛盾的態度和方式讓她產生了一些不適感。
每次兩人吵架的時候,無論鬧得多厲害、吵得多激烈,當她的情緒還未平復,並已經在心裡梳理了108條道理準備一條一條和男友掰扯清楚的時候,男友總能一轉頭就像沒事兒人似的,笑嘻嘻地問她:「親愛的,要來愛愛嗎?『一炮泯恩仇』的那種?」
她瞬間怒值爆表,簡直想當場捶爆他的狗頭。
這樣的事情發生了好幾次之後,曉慧真的要被男友氣哭了。
她問我:「難道是男女思維差異的問題嗎?為什麼我總覺得問題要好好講清楚才能得到解決,而他總是覺得『沒有什麼問題是睡一次解決不了的』呢?」
說是性別差異導致思維差異的話其實也有一定道理,不過也有其他影響因素,比如性格特質、成長環境、後天教育、經驗閱歷等,都會影響到一個人應對問題的方式。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脾氣和習慣,大家在和伴侶日常相處的過程中,矛盾和衝突在所難免,肯定有不少人會遇到曉慧這樣的情況。
我們經常會在後台收到姑娘們的傾訴:「為什麼吵架的時候他總是不願意聽我在講什麼?」「為什麼他總是用沉默來處理我們之間的問題?」「為什麼他就不能說一句抱歉,我要的也不多啊!」
那麼終極問題來了,我們都知道吵架也是情感交流的一種方式,但是怎麼吵架才能增進感情而不會導致情感破裂呢?這大概是很多人都想弄清楚的問題了。
處理矛盾的方式不同會導致不同的結果
- 激烈爭吵,死不退步
我發現很多姑娘都會採用這樣的方式去解決和伴侶之間的矛盾,明明平時也是個優雅可愛的小仙女,但每次跟男友吵架就莫名其妙地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一定要臉紅脖子粗地爭辯出是非對錯。
這一類情侶吵架的時候不自覺地將另一半當成自己需要征服的對手,他們為了解決矛盾做出的所有行為仿佛都只是為了證明「你是錯的,我是對的,我一定要讓你知道自己錯在哪兒了,然後快點跟我道歉!」,雖然有時候他們的本意可能並不是這樣。
這種解決問題的方式導致的後果可想而知,因為沒有人喜歡被否定、被指責、被批判,這會讓每個人毫無例外地感覺到被攻擊,並且激發出自己的防禦機制,就像刺蝟察覺到危險就將自己堅硬的刺豎起來一樣。
兩隻都豎起尖刺的刺蝟勉強相擁,結果很可能是兩敗俱傷。
- 逃避問題,保持沉默
當我們在感情中遭遇分歧的時候,為了不傷害深愛的人,或者避免將矛盾激化到無法解決的地步,可能會選擇暫時性地迴避敏感問題。
迴避問題的方式也各有不同,像有的人會覺得當發生激烈爭吵時,沉默是最好的應對方式,既可以避免矛盾激化,也能避免受到傷害。
但是「沉默」這種方式本質上是一種情感操控,明面上看是為了避免矛盾,但其實是將沉默作為懲罰和攻擊的武器,將自己圈起來與外界隔開,留伴侶獨自承擔傷害。
這樣做不僅無法真正解決矛盾,還可能會迅速引發更嚴重的情感危機。
習慣了用這種方式解決矛盾之後,如果感情走到盡頭,這一部分人可能也並不會主動提分手,而是用冷暴力的方式逼迫對方主動提出。
- 迴避矛盾,顧左右而言他
還有一部分人可能會像曉慧男友那樣,試圖用別的事情轉移伴侶的注意力,令對方忘記當下的矛盾。他們可能還會覺得自己已經為解決矛盾作出了努力(認為自己已道歉),但其實這種方式根本不是伴侶想要的,問題也只是暫時被隱藏在水面之下,遲早還是會爆發。
心理學家Joel·Wade的研究發現,在長期戀愛關係中爆發情感衝突時,男性可能更傾向於認為性相關行為更有助於解決問題,而女性則更期望通過情緒表達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情侶之間矛盾的解決方式確實存在性別差異,因此產生矛盾時,真誠的溝通就顯得尤其重要。
這項研究里還提到,男女雙方就「最有效的解決矛盾的行為」達成共識,那就是作出情感承諾。
如何才能合理地處理愛情里的矛盾?
當我們選擇進入一段親密關係,或多或少地都會受到這段關係的影響,或許是變得患得患失、缺乏安全感,或許是驚覺自己居然也有這麼強的控制欲和占有欲。
無論如何,分歧和爭執是無法避免的,從好的角度來看,矛盾給了我們一個重新認識自己和伴侶的機會。
如果方法得當的話,我們或許可以在認識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現自己和對方的不足與閃光點,用心的交流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相愛。
很多姑娘會問:「為什麼我每次和對象吵架都是越吵架傷害越深,最後情緒積累到一定程度無法解決只好以分手告終。真的存在越吵架關係越好的情侶嗎?」
當然有。
愛情中的矛盾分為兩種,一種是可以協調的,一種是無法協調的。
無法協調的矛盾一般來說都是涉及到個人的原則和底線的問題。比如,一個喜歡與其他人保持曖昧關係,但另一個堅決不能接受。這種矛盾一般很難協調,所以大多數都是以情感結束而告終。
可以協調的矛盾一般是可以通過溝通來解決的問題,比如說旅遊目的地的選擇,婚後多久要孩子等。這種情況一般可以通過學習溝通技巧或者坦誠自己的真實想法來解決矛盾,那些越吵關係越好的伴侶一般是指這種。
這種類型的伴侶在關係中遭遇衝突的時候知道如何合理地表達自己情緒,也會努力去理解和傾聽對方的想法和意見,用積極的態度去尋求處理衝突的方法,最終達成和解,他們一般都能獲得相對來說比較和諧穩定的關係。
這裡給大家提供一些交往小tips,或許能夠幫助大家在關係中更好地處理矛盾。
- 信任和理解是大前提
無論一段怎樣的關係,要想在這條路上走得長遠,都需要信任和理解作為基石。
爭吵時,如果伴侶察覺到你在試圖理解他,或許能夠有助於你們更好地解決問題。因為當一個人感受到自己與他人聯結,而非孤身一人的時候,他的大腦中負責情緒處理的部分就會鎮靜下來。
- 積極傾聽
這一點真的非常重要,社會心理學家拉波波特曾提出過一個非常著名的理論:如果你不能陳述對方的觀點並且令其滿意,就不要妄想說服對方、解決問題或達成共識。
所以在面對矛盾的時候,如果我們想讓伴侶理解自己為什麼與他產生分歧,就一定要先聽聽看他是怎麼說的。
在傾聽的過程中,不要試圖去爭辯是非對錯,也先別嘗試說服或者批判對方,認真傾聽對方的想法,在適當的時機承擔責任和道歉。然後交換角色,輪流做傾聽者。
- 以「我」為主要敘述對象,而不是「你」
我們在溝通矛盾的過程中,儘量採用以「我」為重點的句式,而不是以「你」為重點的句式。
用「你」句式可能會更多地給對方抱怨、指責的感受,容易產生攻擊感,更加激發矛盾,用「我」句式更多地是陳述自己的感受和經歷,減輕攻擊感,同時也有助於伴侶更好地理解我們的心情。
舉個小栗子大家感受一下兩種語境:
你遲到了整整2個小時,你明明早就知道我不喜歡沒有時間觀念的人!
我一個人在那裡等了很久,後來天都黑了,我覺得有點傷心。
- 用具體詞語表達自己的感受,而不是發泄情緒
語言有著特殊的魅力,尤其是在我們發生矛盾、情緒激烈的時候,合適的表達可能會對事情的發展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
我們在處理矛盾的過程中,一定要將自己想要討論的具體問題和自己的實際感受講清楚,不要跑題,更不要把以前雞毛蒜皮的事兒都扯出來一塊兒數落,可想而知這樣並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變成「批鬥大會」,為情感破裂「助力」。
依然是小栗子:
你太過分了,明明答應了周六晚上在家陪我,結果轉頭就跑去跟朋友喝酒。你自己算算你這是第幾次這樣乾了!
我昨天晚上在家期待著你承諾的燭光晚餐,後來你跟朋友們去喝酒,我覺得很孤單、很難過。
完
John·Gottman在《愛的博弈》中將溝通定義為成年人婚戀關係中對來自伴侶內心的理解和尊重的渴望,以及獲得理解和尊重的能力。
缺乏溝通,伴侶會表現出對對方內心世界的不理解,也非常不利於我們健康的親密關係的建立。
所以說,能靠好好溝通解決的問題就千萬不要把它搞複雜啦!
希望每個人都能學會交往技巧,擁有和諧美好的親密關係。
趕緊點個 轉發,讓你最愛的TA看到這篇文章學起來吧~
參考文獻
[1] John·Gottman. 愛的博弈[M]. 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29.
[2] Wade, T. J., Mogilski, J., & Schoenberg, R. (2017) Sex differences in reconciliation behavior after romantic conflict. Evolutionary Psychological Science, 3,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