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張家田埠的故事

2019-11-09     最憶是巢州

作者:楊茂林



坐落在銀屏鎮境內(208省道旁)箕山行政村的齋山腳下,高小圩岱山碼頭南側,有個古老的村落名叫——張家田埠。過去它是無為經芙蓉嶺、斬龍崗通往巢縣的交通要道,也是經過巢縣至無為南來北往的商旅們必經之地。該村的居民是以張姓為主,(據百忍堂張氏家譜記載,張姓乃是元末、明初時定居在此)其次還有明、清時期遷徙至此的史姓、金姓、劉姓等村民世代居住該村。說起張家田埠村子的歷史和傳說老人們還真有故事要講呢?

A 、村前「五馬橋」的——喧鬧春秋

張家田埠周圍有:灰堆嘴、香家潭、莢家墩、芝麻灘、龍窩、斬龍崗、糾巴藤樹、筲箕山等村莊,西南方向的大秀山脈成了巢南銀屏家鄉的天然屏障。過去大秀山麓的陳家村、香家潭、莢家墩山沖間有一條順著山勢曲折迂迴的鄉間小溪(夏季洪水發生時並成了一條小河),一直流經張家田埠村前,再拐彎流過筲箕山村腳下的訾家河,最後流入裕溪河。就在村前溪流的拐彎處,現在還留存著一座古老的石孔橋,當地老百姓俗稱它為——五馬橋。

筆者近期在現場勘察:這座橋長大約十米,寬約三米,是一座單孔石樑橋。半圓形的橋孔直徑大約有3米,從外觀上來看這座橋確實已經有些年代了,此橋的建築材料(石料),都是經過工匠們加工後方才選用來施工建造,看上去工藝還是比較精細的。(石料是從芙蓉嶺開採而來)據村裡的老人們介紹,過去古橋石欄上有「五馬橋」幾個字,後來古橋石欄遭到損毀,後人就沒有見過字跡石料的下落。

據《雍正巢縣誌》記載:縣東南十八里有鄢家橋,(有古碑記載此地之前確有鄢姓人居住)後因嘉靖庚子年,傳太后梓宮過巢,回釣魚台紀家墩探親,巢知縣馬公親自督修此橋,故又稱馬公橋,但多數祖輩老人們相傳還是說叫五馬橋。

另有民間傳言張氏宗譜曾記載:五馬橋始建於明代弘治年間(1488一1505)系張家田埠村張氏先祖,據說他是做了大官晚年隱居該村所建。

張氏先祖隱逸此地後,帶領鄉人們興修水利,建橋築路,造福於民。由他親自在訾家河上督造的(五馬橋),就是其中一例。在建築橋樑過程中,他慷慨解囊出資,眾鄉親鼎力相助出工出力,精心施工,在三個月內便告竣工。由此推算張家田埠村前的「五馬橋」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了,可謂是巢湖歷史上遺留下的一座較完整的古橋!

1949年春,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過大江的前夕,巢縣、無為數萬名民工參加新建巢無公路(巢縣至無為)的戰鬥,迎接解放大軍過江。當時五馬橋的橋面不夠寬,總指揮楊傑就帶領軍民們用樹木、門板等幫寬橋面,後來人民解放軍幾十萬軍民、汽車、大炮等物資都曾腳踏過張家田埠的五馬橋。有一次,民工們突然發現「五馬橋」頭,停著一輛吉普車,裡面坐著一位大官正在看報紙,總指揮楊傑查看行軍道路情況剛好從這裡經過,一眼認出車子裡坐著的人,他不是陳毅司令員嗎?陳毅司令員也認出了楊傑,兩人還相互打了招呼。跟隨楊傑總指揮的銀屏區農會主任徐守保親眼目睹了這一激動人心的場面,後來他經常告訴當地的幹部和百姓。

B 、村後齋山——太平天古國戰場

在銀屏鎮箕山行政村村委會後面的齋山上,當地村民大多數人都知道,山上有繞著山樑的三道橢圓環山壕溝,當地老人們傳說它是過去「長毛」曾在此打過仗,具體細節很少有人能說清楚。

後來筆者在《曾國藩全集》里有幸查閱到了,(曾國藩向朝廷呈交的一份摺子《水陸各營會克巢、含、和三城折》)足以證實太平天國時期,這裡曾是曾國藩率領的清軍與太平軍在此發生過的一場殊死搏鬥。具體時間是同治二年,當時清政府為了鎮壓太平軍,曾國藩率領的清軍在長江沿線從武漢一直打到了北岸無為。接著他們先攻占了含山的銅城閘後,清軍將領劉連捷與蕭慶衍、彭毓橘合謀,準備要奪取巢縣,但必須先進兵奪取郊外的望城崗。

同治二年(1863年)四月十六日,劉連捷率所部各營會彭毓橘陸師、成發翔水師,三路大軍同時從含山、無為方向進發巢縣,行軍數里前面有人偵查到筲箕山附近有太平軍埋伏。劉連捷怕遭到埋伏,並在筲箕山住下觀察四周圍的具體情況。果然第二天太平軍一支從陳家村出發,一支從斬龍崗出發向筲箕山殺來。當時張家田埠一帶旌旗飄揚太平軍是蜂擁而至,看上去真是漫山遍野,清軍趕緊擺隊迎敵。誰料清軍當時有洋槍、洋炮,而太平軍的武器只是大刀、長矛,雖然個個勇敢拼殺,但此戰役的結果還是太平軍傷亡慘敗。最後太平軍將領(忠王)李秀成、(慕王)譚紹光帶領少數殘兵敗將倉皇逃竄到無為襄安方向。後來清軍在齋山附近的洪家山稍作休整又連續攻占了巢縣、含山、和州大獲全勝。

如今張家田埠村後的齋山上只留下了幾道壕溝,可它卻成了巢湖地區可供市民觀賞的太平天國時期古戰場遺址之一。

現將曾國藩奏摺摘錄部分附其後,供讀者參閱聯想當時戰鬥的情景:

四月十六日,劉連捷率所部各營會彭毓橘陸師、成發翔水師,分道並發。行不數里,迥知筲箕山麓伏有賊股,劉連捷恐為所乘,姑駐軍以觀其變。俄而賊已大至,一支由陳村來,一支由斬龍崗來,旌旗迷目,布滿原野。我軍整隊御之,賊恃眾悍,往來猛撲數次,互有損折。旋分賊騎掠陣而過,劉連捷知有狡謀,麾兵稍退。賊已半抄後路,適炮艇連檣駛至,彭毓橘亦帶馬步六營從斜徑刺入,三路合圍,擒斬頗眾。劉連捷乘賊戰敗,遂於筲箕山搶築營牆。彭毓橘驅賊之七八里外,仍回駐迎珠塔下。十八日,蕭慶衍率師來會,遂於十九日進次洪家山,二十日輕騎至望城崗履勘形勢準備攻打巢縣。

C、張家田埠村裡的逸聞趣事

在巢南一帶說起張家田埠村子,十里八鄉的人就會聯想起,金家大屋、史家大屋、張家槽坊里的一些逸聞趣事。

1、民國時期金家大屋的主人,在村子裡樂施好善,為人厚道與鄉鄰和睦相處深受鄉鄰和本村裡人的尊敬,人送外號——金善人。金家大屋在十里八鄉都很有名氣,究其原因:一是房屋建造豪華寬敞、結構堅固、樣式氣派;二是金家主人為人善良厚道、與鄰為善。

說起金家大屋的建造來歷卻有著一段神秘的傳說:早在大清朝時期,有一年大年三十晚,金家人已經吃過年飯還沒來得及收拾。這時門口來了一位要飯的叫花子,金家主人看是過年就叫他到家裡桌子上來吃,各樣菜肴隨他品嘗還叫他喝點酒。這位叫花子也不客氣,暢懷飲酒吃菜,待酒足飯飽之後,抹抹嘴唇,看天色已晚,並向主人請求今晚就在他家借宿。金家主人感到有些為難,把一個叫花子留在家裡住宿有點不合常理也不放心。不留吧大過年的天色已黑又不忍心,叫花子說:「我只要在你們家鍋槽子裡睡一夜就行,明天一早就走不影響你們家裡人」,說著就自己到鍋槽子裡去睡了,金家人感到無賴,只好隨他去吧。

再說金家人收拾完畢,一家子人在堂屋裡聊天,過去農村作興三十晚上一家人「候歲」不能睡得太早,老坐在堂屋裡也沒有許多話要說,就準備炒點蠶豆、向日葵籽吃。主人妻子剛走進鍋槽子就發現那個叫花子——人已死了,這可嚇了一跳,趕忙叫來主人,主人也慌了神不知如何是好。但還是要鎮靜,於是就把四個兒子一起喊來商量如何處理,金家主人最終決定還是連夜把屍體處理掉。此刻想起了在村子齋山後面的龍窩那裡的山旁邊有一塊秋子地。(過去人死了先不埋就把棺材停放在一處僻靜的地方)於是全家人一起動手,把叫花子屍體背到了秋子地,準備找一口棺材把他塞進去算了。可是當他們揭開一塊棺材蓋,正準備把屍體放進去時卻怎麼也塞不進去,下面硬硬的不知是什麼東西。主人用手進去一摸拿起一個硬東西出來一看原來是「元寶」,後來就決定把棺材裡的東西先清理出來,哪知道這一棺材裡裝的全是元寶。金家人好不驚喜,趕緊不要聲張,連夜把一棺材元寶全部搬回家,並把那個叫花子的屍體放進了棺材裡。

第二天大年初一,金家人還是和平常一樣不動聲色,早上照常開大門放鞭炮,好像昨夜什麼事都沒有發生似的。這樣村裡人誰也不知道金家人得到了如許的寶貝。打這以後金家人還是和原來一樣辛勤地種田勞動,口風把得很緊。待到若干年以後,金家人從外地突然買回一個大木牌(幾百根木料綑紮在一起)運到了村前小河邊,說是準備蓋房子,村裡人覺得十分稀奇,後來搬運木料的場面也到確實驚人,過了不久金家大屋便蓋了起來。多少年以後周圍村子裡的人都還時常提及此事?

2、史姓家族是明朝初期落戶到此,在張家田埠村子裡後來也算得上是一個大戶人家,家裡財產殷實。磚牆瓦屋大坊大埓,幾十間房屋不僅寬敞明亮還有內裝的皮門格柵,建築樣式具有江淮地區的建築風格特色十分考究。後來因為史姓家族田地、財產富裕,自然定的階級成分也就高了(地主成分),為此解放初期史家的房屋被地方政府徵用,作為關押犯人的「班房」,和巢縣銀屏區法庭辦公場所。(這樣的事如今七、八十歲的老人們仍然記憶猶新)。

解放前期史家大屋裡還鬧出了一幕笑劇,鄰村周圍的老人們至今還時常談論、說笑,史家是皇帝家,我們到皇帝家去玩妖!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原來史家正字輩一房有個老三叫史政禮,有一次上巢縣街遇見一個看相的人,他見到史家老三人面子長得俊,並迎上去說了一大堆的奉承話。說他門庭飽滿、氣度不凡,有帝王之相,不久將會有真龍降臨你家,你家後代要出皇帝了。史家老三聽了這番恭維話心裡痒痒的,問這該怎麼辦呢?看相的人說:我要到你家去燒香祭拜、邀請「真龍」才會來你家,你家不久一定能出皇帝的,但這話可不能對外面任何人說,如果別人知道這件事,那就不靈驗了,「俗話說天機不可泄露」也就是說一旦泄露史家後代就做不到皇帝了,於是他便滿心歡喜地把這個看相的人領回了家,史家的長輩們也信以為真。

從此全家人每天都供奉著這位「仙人」好吃、好喝,這位「仙人」也就時常以真龍降臨的各種名義,向史家人索要這樣那樣的俸錢。晚上「仙人」在他們家的堂屋內排設香案、燒香祈禱,並且口中念念有詞請真龍快來此現身。這時史家人在隔壁的房間裡留一個小孔看著堂屋的屋樑上是否有真龍降臨。後來有一次果然看到有一條像龍一樣的影子在房樑上時隱時現,全家人好不歡喜,就更加相信「仙人」的話,便千方百計地到處籌錢儘量滿足「仙人」的要求。其實是那個看相的人故龍玄虛,用一個玻璃鏡子和一個做成形似龍的剪紙,借著設置的燈光產生了龍的影子在房樑上不停地晃動。但是史家人並沒有發現這個騙術的秘密,全家就這樣持續供養了這個「仙人」好幾個月。日子久了家裡的妯娌婦女們有些不耐煩了,每天都要忙些好飯、好菜地侍候「仙人」,並開始在背地裡議論,這個龍是真是假,怎麼到現在我們家也做不上「皇帝」呢?

那個「仙人」聽到了此話,怕這樣長期下去自己的騙局會敗露,藉口說:你們家有人不誠心,現在真龍不來你家了,我也要走了,結果那個看相人趁此機會溜之大吉。村裡人知道他們一家人是上當受騙,時常就用你們是皇帝之家來笑話他們史家人,史家人的家運也就從此逐漸衰落今不如昔了。

巢湖張家田埠的故事

3、張氏槽坊過去也是遠近聞名,有著幾百年的創業史,這不僅是張家的釀酒技術好,其次村子旁邊還有一口好泉水,加上槽坊門前是南來北往的交通要道,這就有了天時地利與人和的自然條件優勢,因此生意也興盛得很。為此家中幾個女兒出嫁,陪嫁的嫁妝都有滿房家具還加幾畝田地。

張家人除了很會經營釀酒作坊,也很重視對子孫的教育,他們家過去還培養了一些優秀人才。如:德成,名,八愷。民國二十五年畢業於安徽省立宣城高中師範,後考入中央軍校第十六期炮科,於民國二十九年畢業,後又轉入機械化學校軍官技術班深造於三十四年畢業。曾任陸軍第200師裝甲兵教導總隊炮兵團二營上尉連長,旋即升任少校營長。當200師奉命遠征緬甸時,堅守同古、東瓜,抵禦敵人數倍兵力圍剿,多日不下他們仍屹立於山嶽。後師長戴安瀾陣亡,八愷隨部隊經野人山還得以倖存。

德掌也是中央陸軍軍官學校畢業,學成後任湖南省軍管區司令部督察長等職。張家還與地下黨員舒政海、張瓊夫婦關係親密,並給與保護與資助,解放後他們之間一直保持友好往來。

最憶是巢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InTLTG4BMH2_cNUgSJ_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