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學生覺得數學可怕,數學真的有那麼可怕?
有不少學生問:「我聽課能聽懂,但是不會做題,這是怎麼回事?」
問題其實就出在這裡:
1)你只聽懂了淺層次的知識,沒有深入,所掌握的東西達不到應用的高度;
2)有的同學淺嘗輒止,會了一點就認為都會了,比如一個例題老師講3種方法,他聽懂一種就不再聽其他解法了;
3)聽懂了知識,但是沒記住,或沒弄明白怎麼應用;
4)缺乏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的指導,像方程思想、分類討論思想等都是重要的數學思想和方法。
另外,還有些同學因為信心不足,認為數學很難,所以乾脆不聽,這樣就失去了入門的過程,因此更沒法深入。
我們都想學好數學,但既然想學好,為什麼沒學好?
學好數學的必要條件:學習上的「三好學生」,三好湊一好(成績好),缺一不可。
第1則
-好習慣-
勤奮
01
手勤:多記(課堂筆記、好題、好解法、錯題本)、多做(練習)、多總結(知識總結、方法總結);
眼勤:多看課本、課外書、筆記、錯題本;
耳勤:聽講仔細;
嘴勤:多問,有問題及時解決,不留後患;
腦勤:多想,對知識、題目等不但要弄清楚是什麼、怎樣做,還要多想幾個為什麼?其中最重要的是動手和動腦。
深入
02
對所學的知識不但要記住,而且要弄清楚是怎麼來的?在解題時應該怎麼使用?有一些好的題目,不要僅僅滿足於會做,還要考慮解法是怎麼想出來的?一道題有多種解法時,思考哪種方法更好?
「會」有不同的層次:
知識:知道理解記住會用推廣
解題:會做一道題會做一類題靈活運用和創新
嚴謹
03
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知識要嚴謹,解題要嚴謹。如果你不嚴謹,那麼遇到題目不是不會做,就是解不完整,得分也就不全了。
第2則
-好基礎-
基礎知識要紮實
01
要想學習成績有大的提高,必須要有紮實的知識儲備。
a)自我彌補:簡單的知識,可以自補,年齡增長了,智力提高了,過去學起來非常困難的現在可能一看就明白。
b)個別指導:對於困難的知識,可以找老師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但應當明白,個別指導只是應急措施,不能有依賴性。
c)資料:藉助某些資料,可以快速補充基礎知識。
斑格動漫數學有話說,基礎知識不是萬能的,但沒有基礎知識是萬萬不能的。知識點懂了,不一定就會做題,但如果知識點沒掌握,那麼一定不會做題。
走出惡性循環
02
良性循環:做題快用時少解題更多能力更強做題更快
惡性循環:做題慢用時多解題更少能力更差做題更慢一旦進入惡性循環,學生是很苦惱的。
一般來說,解決惡性循環的辦法就是「惡補」。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就會逐漸形成良性循環,以後問題變會變得很容易。特別是過去好,忽然變差的這種情況,這樣的方法很管用的。
第3則
-好方法-
預習很重要
01
很多學生都對預習不屑一顧,理由眾多:沒時間,看不懂,不必要等。實際上預習是學習的必要過程,還是提高自學能力的好方法。
聽講有學問
02
聽講也是有技巧的,要學會邊聽邊記。聽分析、聽思路、聽應用,關鍵內容一字不漏,注意記錄。
做好錯題本
03
每個會學習的學生都會有一個錯題本,善於利用錯題本發現和彌補自己的問題。而沒有錯題本,或者是只做不用的學生,學習效果都不好。
用好課外書
04
要正確認識網絡課程和課外書籍,它們絕對不是課堂學習的替代品。在課內還是要以老師和書本為主,課外書籍都是拓展和提升能力的,更加不能把一些參考資料當作做題的依賴,這樣對學習百害無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