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記者 向清順 通訊員 劉晶晶 黃璜
隨著疫情形勢逐漸轉好,武漢很多單位已陸續復工。活躍在社區防控一線的下沉幹部和志願者們,不少人被迫離開崗位,復工上班。
解封不解控,社區疫情防控工作依然一刻不能放鬆。如何彌補因復工原因造成的人手短期不足?最近,各個社區使出大招,發動更多居民群眾參與到社區防控工作中來。
在漢陽區龍陽街龍湖東岸社區,因復工原因,三對母子選擇報名接力,當起志願者,繼續堅守在疫情防控最前線:兒子復工,母親頂上來;母親復工,兒子頂上來。
「你安心復工,我來接上!」這是他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
母親堅守40多天後復工 兒子上完網課接力執勤
「我才出去5分鐘,還需要掃嗎?」今天上午10時許,下起瓢潑大雨,在龍陽街龍湖東岸社區生鮮市場值守點,一名女子騎車來到菜場值守卡點,想不掃碼進入菜場。
值守點的志願者魏碩航趕緊攔下,告訴她:「不好意思,進菜場都需要掃碼。」在掃碼測溫均正常後,魏碩航才對她放行。
今天,是年僅21歲的魏碩航在社區做志願者的第7天。而自己的母親趙潔榮已曾在社區志願者崗位上奮戰了40多天。
2月25日,趙潔榮如願成為社區一名志願者,像其他志願者一樣,卡點值守,送菜送藥,入戶排查等等,到處都活躍著趙潔榮的身影。
「我快受不了了,你們能不能幫我管管我這個不聽話的女兒!」3月初,轄區一位母親撥打社區電話求助。因女兒沉迷於遊戲,黑白顛倒,母女經常因此發生口角,母親的情緒近乎崩潰。得知情況後,有過心理干預經驗的趙潔榮主動請纓,與志願者一起迅速上門。「非常時期,家人平安就是幸福。」趙潔榮耐心勸導,與她交心談心,教她轉移注意力的方法,最終讓其釋懷。
4月13日,趙潔榮接到了上班復工通知,必須返回工作崗位,她內心有一些不舍和遺憾。兒子魏碩航看出了母親的心思,對她說:「媽媽,現在我網課也上完了,社區還差不差人手,我也想當一名志願者。」而就在當天晚上,社區發出志願者招募通知,魏碩航果斷報了名。次日一早,他就被安排與其他下沉幹部一起,奮戰在疫情複雜的菜市場值守點。
「說不苦,那是假的。」前幾天,因站立時間太長,勞累了一整天的魏碩航回家後晚飯都沒吃,只是一個勁地喝水。魏碩航說:「雖然很辛苦,但只要社區有需要,我想一直堅持下去……」
看著母親奮力堅守 兒子決定要「頂上來」
這幾天,在萬科漢陽國際B區門口防控值守點,活躍著有一名年輕志願者的身影,他就是23歲的魏俊鍇。而在前不久,自己的母親柳佳杏作為下沉幹部,也曾在這裡值守。
柳佳杏是湖北省地質局一名工作人員,自武漢封城後,她就早早來到社區,當起了志願者,協助社區做蔬菜團購和分發工作。2月12日,在省市發出幹部下沉社區的號召後, 柳佳杏第一時間報名。
「其實,那個時候我們都還是很擔心的。」面對母親的決定,兒子魏俊鍇和丈夫都很擔心。知道拗不過母親,他們只能選擇默默支持。由於父親也要負責單位疫情防控調度工作,魏俊鍇就當起了家裡的「後勤兵」,做好家務,為爸爸媽媽工作提供協助。
在武漢拉網式大排查的那幾天,柳佳杏和另一名下沉幹部一起,每天要入戶排查2棟樓200多家住戶,穿著笨重的防護服,爬34層樓梯,挨家挨戶敲門走訪,那幾天,柳佳杏礄口的右手關節處,都磨出了紅紅的血泡。當脫下防護服時,裡面的衣服全被汗水濕透。每天給母親衣服消毒的魏俊鍇看在眼裡,十分心疼:「媽媽,你要不要歇一下,我頂替你來?」
柳佳杏最終還是選擇讓兒子繼續留在家裡,準備研究生考試。但成為社區志願者的願望,一直埋在魏俊鍇心裡。4月14日,見社區招募志願者,魏俊鍇迅速報名加入,上崗前,他對已復工返崗10多天的母親柳佳杏說:「你放心上班去吧,剩下的,我來頂上!」
多次報名被婉拒 古稀婆婆如願成為志願者
除了兒子接力母親當志願者的外,該社區還有一名是接替兒子志願者崗位的母親劉偉奮。
今年68歲的劉偉奮是武漢公交三公司一名退休職工,兒子杜濤從事智慧財產權申報工作。疫情發生後,母子倆一直忙個不停。
疫情初期,口罩等防護物資匱乏,母親積極支持兒子杜濤,將家裡僅存的80隻口罩,拿出50隻送到了路邊的環衛工人手上。
2月初,身為社區開心舞蹈隊的劉偉奮,主動來到社區,建議社區發動組織各個舞蹈隊募捐獻愛心,得到鄰居積極支持,共募捐6000多元愛心款捐至武漢市慈善總會。
2月底,劉偉奮和兒子同時進行志願者報名,但自己因年齡原因,被婉拒。兒子杜濤如願成為社區志願者,直至4月1日單位復工,持續奮戰近40天。
雖然已近古稀之年,但身體還算健碩的她依然「閒不住」,希望繼續儘自己的一份力,在兒子返崗之後,這種願望更加強烈。「我要報名,劉偉奮!」4月14日,當社區在微信群里發布志願者招募通知時,她很快報了名。
最終,社區同意了劉偉奮老人的志願者請求,考慮到老人年歲已高,就把老人安排到社區值守點進出登記崗位上,專門負責進出居民人員信息登記。
今天上午,劉偉奮冒雨堅守在崗位上,耐心詢問,認真記錄。她說:「我也不想說那些大道理,看著自己能幫助一下別人,心裡特別舒服,這個時候就是關鍵的時候,我應該頂上來!」
漢陽區龍陽街龍湖東岸社區書記陳念說,作為一個擁有6個小區6000多戶的大型居住社區,自3月17日至今保持「四類人員」零記錄,這些成績,離不開這些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志願者、下沉幹部、網格員、物業工作人員們的共同努力。當下,隨著復工復產後社區面臨的人力緊缺局面,這些志願者又積極主動地站出來,接力奮戰,接力抗疫,讓人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