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下近百個絕世大美女!一代才子金庸怎麼這麼懂女人?

2020-02-19     娛圈青年

此刻乘風歸去,他朝兩忘煙水裡!

2018年10月30日,金庸在香港逝世,享年94歲。

他在人間大鬧一場,攪動了無數江湖兒女前來送別:

陳小春說「小寶就此別過」;

楊冪說「襄兒拜別」;

劉亦菲嘆息「很遺憾幾年前的見面成了永別」。

送別金庸,也就送別了一個時代,猛回頭,才發覺江湖老了,青春過了。


金庸一直以來在男生的記憶中,寫的是俠義。

它構建的這個武林世界,其實就是構建了男生的一種夢想世界,一種現實中實現不了的精神情結和英雄主義。

金庸一直以來在男生的記憶中,寫的是俠義。

它構建的這個武林世界,其實就是構建了男生的一種夢想世界,一種現實中實現不了的精神情結和英雄主義。

而對於我來說,印象最深的則是他作品中,近百位的女性形象,她們愛恨分明,形象飽滿。

讓我們知道原來女性不止只有溫柔賢良的一面,還可以像:

可以像趙敏般刁蠻任性;

也可以像黃蓉般古靈精怪;

更可以像小龍女般出世桀驁。


玩世者:黃蓉

先來看看黃蓉,金庸對玩世者的個性設置是:外放+複雜+自我+出世。

黃蓉出生於桃花島,在父親黃藥師的親身教導下,學到了桃花島武功、五行八卦陣和奇門遁甲之術。食傷出挑的她總是機智靈敏,玩世不恭。

遇到郭靖後,便陪這傻傻愣愣的靖哥哥患難與共,就全心全意助旺他助他。


在《射鵰英雄傳》中,金庸這樣描述黃蓉的外表:

「只見船尾一個女子持漿蕩舟,長發披肩,全身白衣,頭髮上束了條金帶,白雪一映,更是燦然生光。郭靖見這少女一身裝束猶如仙女一般,不禁看的呆了。那船慢慢盪近,只見這女子方當韶齡,不過十五六歲年紀,肌膚勝雪、嬌美無匹;容色絕麗,不可逼視。」


其實黃蓉這個角色,金庸把她塑造很立體、豐滿,其他女主最多就是人生某段過程的詳細描述。唯有黃蓉,從小寫到老,連死,都是保家衛國的光輝形象。


避世者:小龍女

小龍女的個性設置則是:簡單+內斂+自我+出世。

小龍女是楊過的師父,後與楊過互生情愫,為了楊過不因為一心娶她而被世人恥笑被迫離開楊過。絕情谷中,為得到救楊過性命的解藥險些嫁給公孫止。

她容貌秀美若仙、清麗絕俗,也是個典型的理想主義派,渴望和楊過過上無憂純粹的生活。


金庸在《神鵰俠侶》中寫到:

「世人常以美若天仙四字形容女子之美,但天仙究竟如何美法,誰也不知,此時一見那少女,各人心頭都不自禁的湧出美若天仙四字來。她周身猶如籠罩著一層輕煙薄霧,似真似幻,實非塵世中人。」


金庸對小龍女這個角色無疑是非常偏愛的,他用這世間最好的詞語來形容小龍女,就連清純過人的王語嫣在小龍女的對比之下都要遜色三分。

金庸還將自己最愛的第三任妻子林樂怡稱為是「小龍女」,可見重視。



操控者:趙敏

趙敏的個性設置非常清晰,就是:複雜+外放+自我+入世的操控者。

趙敏,大元帥汝陽王察罕帖木兒之女,繼承了蒙古人性格率真豪爽的特點,天生英明果敢,有號令群雄之能。

但趙敏在情郎張無忌面前可以說是古靈精怪,敢愛敢恨。為了不與張無忌為敵,寧願與父兄決裂,放棄榮華富貴。


金庸在《倚天屠龍記》中描述趙敏:

「酒過數巡,趙敏酒到杯乾,極是豪邁,每一道菜上來,她總是搶先挾一筷吃了,眼見她臉泛紅霞,微帶酒暈,容光更增麗色。自來美人,不是溫雅秀美,便是嬌艷姿媚,這位趙小姐卻是十分美麗之中,更帶著三分英氣,三分豪態,同時雍容華貴,自有一副端嚴之致,令人肅然起敬,不敢逼視」。


趙敏是金庸作品中,人氣最高的女性角色,人們喜歡她的大膽直爽,為愛敢說敢做。

一句「我偏要勉強」,就像表達出當下女性對於感情的自主選擇權和決斷權一樣。


陪伴者:阿朱

阿朱的個性設置為:利他+入世+簡單+內斂的陪伴者。

阿朱是在《天龍八部》中段正淳與阮星竹之長女,為慕容復二婢之一,武功不俗。她細膩敏感,為愛奉獻,她與前丐幫幫主蕭峰相戀,最後喬裝為段正淳,被蕭峰誤殺於小鏡湖青石橋。

金庸在《天龍八部》中描寫阿朱:

「她身旁站著個身穿淡絳紗衫的女郎,也是盈盈十六七年紀,向著段譽似笑非笑,一臉精靈頑皮的神氣。

阿碧是瓜子臉,清雅秀麗,這女郎是鵝蛋臉,眼珠靈動,另有一股動人氣韻。」

阿朱在事先沒有和蕭峰約定的情況下,一個人跑到雁門關外等了蕭峰5天5夜,直到把蕭峰等來,說明阿朱非常了解蕭峰的內心世界,在愛情中屬於默默奉獻的奉獻者。


承載者:穆念慈

穆念慈的個性設置為:利他+入世+複雜+內斂的承載者。

穆念慈,身世不幸,幼年父母死於瘟疫,遇到落難的楊康之父楊鐵心而被收為義女,與楊康育有一子楊過。

和楊康的感情一直屬於默默承載和接受的那個人,在楊康叛國的情況下,她默默承擔起本該是楊康該盡的贍養之責。是有個責任心,又內心糾結的女性。


金庸在《射鵰英雄傳》中這樣描述穆念慈:

「郭靖看那少女時,見她容色娟好,明眸皓齒,宛然是個絕色美女,大約十七八歲年紀,玉立亭亭,雖然臉有風塵之色,但模樣中自有一股凜然不可犯的氣概。」


在射鵰的最後,楊康死於鐵槍廟,黃蓉和郭靖看著孤苦伶仃穆念慈,便邀請她一起同去桃花島,郭靖更是自告奮勇,願收楊過為徒,傳他武功。

可穆念慈選擇承受楊康犯下的錯誤,更無法低下自己的顏面,拒絕了他們。


金庸之所以能成為大家,是因為他的筆下角色看似一字見心,其實人物調度、氣氛營造、台詞設計、情節推進,都是極高明的套路。

女子縱使她有千百種面孔性情,他也能寫的入木三分各有特色。

書中女子的命運走向,在詮釋著複雜的人性和人生選擇,給予我們很多對女性角色、女性地位的思考和感悟。


現在金庸走了,一個時代真的結束了,但唯一能肯定的是:在他死後一百年、二百年後,仍然有人看他的小說,品他的人物。

有才的人太多了,觸及靈魂的太少了,大俠轉身,便再無大俠。

所以我們懷念金庸,也想和他說一句:「山高水遠,先生一路走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Ieh7aXABgx9BqZZIigh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