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貴最好看的法貝熱彩蛋:俄羅斯珠寶傳奇 | 藝海拾真

2020-01-04     返樸

說起俄羅斯皇家珠寶法貝熱彩蛋,應該是不少人心頭好。記得還有位讀者留言讓張羿老師講講法貝熱彩蛋呢。這個據說最貴最好看的法貝熱彩蛋一聽名字就知道和赫赫有名的法貝熱家族脫不開關係!看完這篇,不禁驚呼:「彩蛋大師」法貝熱做「蛋」的手藝堪稱世界一絕啊。


撰文 | 張羿

簡介

19世紀是俄羅斯帝國的全盛時期,首都聖彼得堡是歐洲最有影響力的政治文化中心,吸引著來自全世界的各類人才,他們綻放的才華結晶為一顆顆璀璨的華鑽,雕綴成帝國最美麗的皇冠,直到今日仍然閃耀著人類文明的光芒。本文要介紹的,正是這一時期在聖彼得堡崛起的法貝熱珠寶藝術家族以及他們為包括俄羅斯沙皇家族在內的歐洲頂級精英階層創作的各種法貝熱珠寶,他們的作品是俄羅斯帝國藝術學派打磨出的絢麗珍寶,曾經風靡整個歐洲的王公貴族與頂級富豪階層。今天,他們創作的許多作品已經進入了世界各地的許多博物館中,其創意與機巧得到了無數世人的讚嘆與喜愛。


1、皇家加冕彩蛋


我們首先介紹一個法貝熱製作的非常著名的被稱作皇家加冕彩蛋(圖1)的作品。其名稱來源於蛋殼內盛放的俄羅斯皇家御用加冕用車駕的精確且成比例的微縮複製品,同時這一作品也的確是為了紀念俄羅斯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妻子亞歷桑德拉·費德羅夫娜於1896年5月26日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宮內的烏斯賓斯基大教堂(Uspensky Cathedral,Moscow)內舉行的正式加冕成為俄羅斯皇后的慶典儀式而製作。整個彩蛋完全用黃金打造,並在表面畫上了讓人覺得華美異常的檸檬黃琺琅彩繪,再配上大量的通過精心安排的顆粒大小不同的鑽石所組成的圖案,真的是一個令人感覺極其炫目的巧奪天工之作。這個彩蛋在1897年完成後,於同年東正教復活節時作為沙皇尼古拉二世送給妻子的禮物而進入了俄羅斯皇家收藏。1917年二月革命後,臨時政府將其沒收,作為國有資產放置於曾經屬於皇家的宮殿而後又改為博物館的聖彼得堡阿尼奇科夫宮(Anichkov Palace)中展出。1922年,蘇維埃政府將其出售,之後幾經輾轉,直到1991年蘇聯解體後由俄羅斯收藏家維克多·維克賽爾博格(Viktor Vekselberg)購入之後回到了俄羅斯。


圖1. 法貝熱皇家加冕彩蛋,加冕用車可以摺疊後放回蛋殼內,1897年制,現陳列於俄羅斯聖彼得堡冬宮博物館 |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Miguel Hermoso攝影


大部分的法貝熱彩蛋都與圖1中的皇家加冕彩蛋有著類似的結構,黃金製作的鐘殼,表面有精美的琺琅彩繪、各類裝潢紋飾以及眾多光芒耀眼的大小鑽石等共同組成的圖案,而彩蛋內部則有一個精確的微型雕塑,它通常都有著某種紀念意義,圖2所示的是另外一個外觀極具俄羅斯帝國裝飾藝術特徵的法貝熱彩蛋(圖2)。其內部的一部分已經丟失,只有其中的一個彩雕玫瑰花苞流傳了下來,據說這是沙皇尼古拉二世送給其夫人亞歷桑德拉·費德羅夫娜的禮物,以紀念他們之間的愛情。


圖2. 聖彼得堡法貝熱博物館內陳列的玫瑰花苞彩蛋,彩蛋上的紋飾具有強烈的俄羅斯帝國裝飾藝術特徵,1895年為俄羅斯皇家製作 |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2、法貝熱家族與法貝熱珠寶


法貝熱家族的祖先來自法國,1685年,路易十四頒布了打壓新教徒的《楓丹白露敕令》,結束了法國近一個世紀的宗教寬容政策。為了保持他們的加爾文教派的新教信仰,像眾多新教徒一樣,法貝熱家人的祖上離開了法國。這裡需要指出一點,雖然路易十四是一位雄才偉略的君主,但頒布《楓丹白露敕令》無疑是他人生當中的一大敗筆,它造成了大量的法國傑出人才紛紛遷移到當時在政治上比較寬容的荷蘭、瑞士、英國與德意志諸邦國甚至遠在歐洲東部邊緣地帶的俄羅斯等地,這些人才的流失在很大程度上消弱了法國的國力及其在歐洲的長遠競爭力,儘管有些事情一開始的時候並不明顯。


法貝熱家族先去德國,之後在1800年時為了躲避法國大革命造成的席捲歐洲的戰爭與動盪,他們再次繼續向東遷移,於19世紀初進入了當時的俄羅斯帝國。俄羅斯此時深受啟蒙主義思潮的影響,仿照西歐模式建立了國內教育系統,包括農奴的孩子都可以接受教育並有機會因才華而升入社會頂層。農奴出身的安德列·沃洛尼金(Andrey Voronikhin)獲選俄羅斯藝術院院士,他與其它藝術家們一起開創的裝飾藝術風格深受古代希臘羅馬藝術的影響,同時接受了義大利與法國流行的時尚,但在造型與細節方面加入了許多俄羅斯傳統藝術風格與元素,因此被稱為俄羅斯帝國裝飾藝術流派,以區別於拿破崙時代形成的法蘭西帝國裝飾藝術形式。法貝熱珠寶正是俄羅斯帝國藝術形式在珠寶製造方面的自然延續,其造型浪漫奢華,在用料與製作上力求精雅完美。如果靜心觀賞品玩,人們會從細節上領會到其中的風趣、幽默乃至機巧。


法貝熱珠寶事業的奠基人古斯塔夫·法貝熱(Gustav Fabergé,1814年–1893年)(圖3),他先在聖彼得堡師從數位著名金匠學習藝術與珠寶製作,1841年獲得了聖彼得堡珠寶行會的大師稱號與資質,並在次年開設了以家族姓氏命名的珠寶行。古斯塔夫的事業相當成功,他的兒子彼得·卡爾·法貝熱(Peter Carl Fabergé,1846年-1920年)(圖3a)早年時進入了聖彼得堡著名的精英教育機構聖安妮文理學校(Gymnasium of St Anne’s),畢業後又赴歐洲遊歷並在巴黎接受高等教育。1872年他回到聖彼得堡後加入了父親的事業,1882年他獲得了行會大師的稱號。


圖3. 古斯塔夫·法貝熱,1860年代攝影 |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圖3a. 彼得·卡爾·法貝熱,1900年前後攝影 |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學養豐富的彼得很快將法貝熱的事業推向了新的高峰,他們製作的一件具有俄羅斯古風的金飾得到了包括沙皇在內的俄羅斯公眾的青睞與追捧。1885年對法貝熱家族來說應該是最重要的一年,他們獲得了「帝國皇室珠寶特供商」的封號(圖3b),這一具有榮耀與特權的職銜使他們可以為沙皇家族製作珠寶並同時保持自己的商業自由;也正是在這一年,他們開始為沙皇家族製作為後世嘆為奇觀的「法貝熱彩蛋」,這些法貝熱彩蛋通常都可以握在掌心內把玩,其創意應該來自在俄羅斯非常流行的基督教復活節傳統禮物。到1917年革命為止,一共製作出69個法貝熱彩蛋,其中最著名的是專門為皇家製作的彩蛋,全部由彼得·卡爾·法貝熱設計並監製。彩蛋表面均用精緻的琺琅彩畫、細緻鏤刻的金銀雕飾與巧妙嵌入的各類寶石組成不同的華美圖案;雖然都是蛋形珠寶,但不同作品的外形或者根據古典花瓶瓮罐的形狀或者根據製作年代的時尚潮流被塑造得形象各異;而彩蛋內的各類精巧裝置更會讓人覺得巧奪天工。


圖3b. 19世紀中後期法貝熱在聖彼得堡的工作室與店鋪 |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3、時鐘彩蛋與其它法貝熱作品簡介


我們很難在一篇短文中介紹眾多法貝熱家族在不同時期製作的形象各異的彩蛋與珠寶,因此我們在這裡主要介紹幾個與實用鐘錶相結合的法貝熱彩蛋。一個有趣的事實是這些與鐘錶相關的作品造型都深受18世紀中後期法國路易十六時代新古典主義藝術早期風格的影響,它們與冬宮內的裝飾風格相得益彰,我們由此可以看出啟蒙時代的法國裝飾藝術對俄羅斯帝國宮廷所產生的持續影響力,儘管喜歡標新立異的法國人已經將這種藝術風格逐漸淡忘。


3.1、藍蛇水平旋轉鐘盤蛋形鍾


藍蛇水平旋轉鐘盤蛋形鍾(圖4)是1895年由彼得·卡爾·法貝熱設計並監督製作,它是法貝熱製作的第一個帶有計時功能的彩蛋。對於它的創作時間,由於歷史文獻的描述不夠清晰加上文物佐證的缺失,在2012年之前有過許多的爭論,有些人認為它是1887年的作品,但2012年時由於對文獻的研究與新發現的文物的出現,我們現在可以完全確定這一作品是1895年時為沙皇尼古拉二世製作的。


圖4. 藍蛇水平旋轉鐘盤蛋形鍾,1895年製作,私人收藏 |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這個蛋形座鐘沿用了法國路易十六時代的新古典主義設計思想,尤其是它那極具古代希臘特色的帶蓋瓮罐再加配上讀取時間的水平旋轉鐘盤,以及引人矚目的半透明藍色琺琅。在瓮罐表面有一條扭曲向上攀爬的蛇,它吐出的舌頭正是時鐘的指針。作為一個座鐘,它還有一個基座,其表面是白色琺琅配黃金雕塑而成的以科學和藝術為主題的裝飾浮雕圖案。應該說,整個作品都帶有路易十六時代新古典主義裝飾藝術的典型特色,它甚至不禁讓筆者想起了瑪麗婭·安東奈特王后的許多裝飾藝術收藏品,只是法貝熱的這個小小作品的用料更加華貴考究,尤其是整個作品表面鑲嵌的大量華美高質量鑽石,更加令其引人矚目,給人一種奢華無限的視覺享受。


毫無疑問,法貝熱的這一作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尤其將彩蛋與計時鐘表相結合的這一創意得到了包括俄羅斯沙皇與歐洲各國王室貴族以及其它富豪們的青睞。數年之後的1899年,法貝熱家族再次回到這一主題,為沙皇家族製作了另外一個著名的頂部帶有百合花束的水平旋轉鐘盤座鐘彩蛋(圖4a)。


圖4a. 百合花束配水平旋轉鐘盤座鐘彩蛋,其造型來自古典式花瓶,1899年制,現陳列於莫斯科克里姆林宮兵器庫博物館 |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3.2、法貝熱製作的其它各類時鐘彩蛋


1917年革命爆發前,法貝熱還曾為其它俄國或歐洲貴族製作了少數幾個彩蛋,它們完全可與為皇家製作的彩蛋相媲美,其中一個著名作品是羅斯切爾德彩蛋,這個彩蛋是一個帶鐘盤的時鐘,每到整點時,其頂端蓋子會自動打開,一個身上鑲嵌了鑽石的雄雞會從蛋內出來並煽動翅膀,向左右旋轉並鳴叫報時(圖5,圖5a和圖5b)。羅斯切爾德彩蛋在2007年倫敦佳士得拍賣行以八百九十萬英鎊的價格拍出,2014年它又被俄羅斯聯邦政府收購併由普京總統贈與冬宮博物館。與羅斯切爾德彩蛋相類似的還有一個被稱作克爾奇雄雞彩蛋的帶鐘盤時鐘彩蛋(圖6)。


圖5. 羅斯切爾德彩蛋,1902年製作,收藏於冬宮博物館 |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圖5a. 羅斯切爾德彩蛋(局部) |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圖5b. 羅斯切爾德彩蛋(局部) |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圖6. 克爾奇雄雞彩蛋,1904年為克爾奇雄家族製作,現陳列於俄羅斯聖彼得堡法貝熱博物館 |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當然,除了近乎蛋形的時鐘彩蛋以外,法貝熱還製造過其它造型的被稱作「法貝熱彩蛋」的時鐘,如1910年時為沙皇製作的「廊柱形彩蛋」(Colonnade egg)(圖7)。這個彩蛋在1917年革命後被蘇聯政府沒收,之後在1927年時被蘇聯政府通過中介出售給了英國王室。一個在筆者看來非常有趣的事情是,這個彩蛋的造型同樣也深受路易十六時代新古典建築與時鐘造型的影響,有許多類似的法國路易十六時代的座鐘傳世,儘管它們的造型相對有些簡樸,但所有這些作品的來源都是稍早時在凡爾賽建築的愛之祭壇。


圖7. 愛之祭壇超座鐘彩蛋,1910年製作,現為英國王室藏品 |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3.3、聖·喬治勳章彩蛋:法貝熱家族為俄羅斯沙皇完成的最後一枚彩蛋


1916年法貝熱家族為俄羅斯皇室製作並完成了最後一枚復活節彩蛋,聖·喬治勳章彩蛋(圖8)。由於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製作的彩蛋,這一彩蛋的設計採用了具有俄羅斯愛國主義與戰爭勝利的主題,聖·喬治勳章與聖·喬治絲帶作為其表面的主要裝飾。雖然用料依然奢華考究,但在設計上則採用了低調的處理方式,因此整個彩蛋表面顯得相當簡樸。也許珠寶設計師與俄羅斯沙皇尼古拉二世都在此時希望對國內民眾展示皇室成員同樣是在戰爭期間與人民同甘共苦而過緊縮生活的意願,然而為此作品俄羅斯皇室付出的價格是13347盧布的天價,讓作者在觀賞並聆聽博物館的同事解說它時突然想起「何不食肉糜」的中國古語。


圖8. 聖·喬治勳章彩蛋,1916年製作,現陳列於俄羅斯聖彼得堡法貝熱博物館, |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Miguel Hermoso攝影


幅員遼闊且軍力強大的俄羅斯帝國從17世紀初期羅曼諾夫皇朝開始統治以來,曾經經歷了無數的大小戰爭,雖然有過輝煌的勝利也有過局部的失敗,但沒有人懷疑過它的強大,即便征服了幾乎整個歐洲的拿破崙也最終被其徹底擊敗。正因為如此,俄羅斯帝國的統治者們會忽略其內部的弱點以及帝國在不斷變化的地緣鬥爭等各方面的不利因素而貿然加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由於戰爭的久拖不決以及人民內心的變化,這個曾經強大的帝國終於因為內部革命而最終轟然解體。想想距當時100多年前的1812年-1814年間反法衛國戰爭時期,俄羅斯帝國境內的各族民眾團結在沙皇亞歷山大一世麾下,堅壁清野,忍受各族饑寒困苦、流血犧牲而最終打敗拿破崙率領的歐洲聯軍,真的恍如隔世。雖然可以用一句話看似永恆真理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來總結,但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導致了俄羅斯人民內心的改變?這真的是一個太難解說清楚的問題了。


前面介紹的法貝熱彩蛋都是比較嚴肅的新古典主義風格的俄羅斯帝國風格作品,但法貝熱珠寶行也製作緊跟時尚的其它風格的彩蛋(圖9)。另外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製造各類彩蛋的同時,法貝熱還製造過相當數量的其它各類珠寶與裝飾藝術品,它們同樣做工精雅,造型奢華靈動並具有極高的藝術觀賞價值, 我們在這裡僅僅不加解釋地介紹兩個例子(圖9a與圖9b)。


圖9. 幽谷百合彩蛋,末代沙皇及家人的照片框架可以放回蛋殼內,1898年制,現陳列於俄羅斯聖彼得堡法貝熱博物館 |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圖9a. 用石英水晶、黃金與各類寶石打造的裝飾盤,1896年制,俄羅斯聖彼得堡冬宮博物館收藏 | 圖片來源:筆者本人攝影


圖9b. 法貝熱小老鼠,用玉髓、鉑金、黃金與藍寶石打造,高6.2厘米,寬5.2厘米,深5.8厘米,約1910年製作,英國王室收藏 |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4、簡短的結語


1917年十月革命爆發後,法貝熱家人陸續離開俄國並在巴黎重新創立公司,他們在俄國的生意則被蘇聯國有化。1930年代,為了加速國家工業化,蘇聯政府將包括法貝熱珠寶在內的藝術品在西方大量售出。西歐的法貝熱公司後來經歷了數次重組,現已成為製作珠寶、時裝與香水在內的高檔奢侈品跨國公司,其製作的彩蛋,仍是最受追捧的作品(如圖10)。蘇聯解體後,維克多·維克賽爾博格(Viktor Vekselberg)等頂級俄國收藏家開始在西方古董市場上購買帝俄時代的法貝熱珠寶並在聖彼得堡開設了法貝熱博物館(圖11和圖11a),將自己收藏的法貝熱珠寶等藝術品向公眾永久開放展出,這些昔日在聖彼得堡創作的珍寶終於回到故鄉,與城內美麗的建築、繪畫與雕塑一起向人們講述俄羅斯帝國時代的輝煌與沉浮。


圖10. 冰雪彩蛋,1997年製造 |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圖11. 聖彼得堡法貝熱博物館入口 |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圖11a. 聖彼得堡法貝熱博物館展廳 |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作者簡介

張羿,數學家、邏輯學家,俄羅斯冬宮博物館鐘錶與古樂器部顧問,法國擺鐘藝廊顧問,廣東省鐘錶收藏研究專業委員會顧問。


特 別 提 示

1. 進入『返樸』微信公眾號底部菜單「精品專欄「,可查閱不同主題系列科普文章。

2. 『返樸』開通了按月檢索文章功能。關注公眾號,回復四位數組成的年份+月份,如「1903」,可獲取2019年3月的文章索引,以此類推。



版權說明:歡迎個人轉發,任何形式的媒體或機構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和摘編。轉載授權請在「返樸」微信公眾號內聯繫後台。

《返樸》,科學家領航的好科普。國際著名物理學家文小剛與生物學家顏寧共同出任總編輯,與數十位不同領域一流學者組成的編委會一起,與你共同求索。關注《返樸》(微信號:fanpu2019)參與更多討論。二次轉載或合作請聯繫返樸公眾號後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IVytdW8BMH2_cNUgp1f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