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鍛鍊,當然少不了手臂的事兒,但是,很多朋友總是被一些花里胡哨的訓練,和「理論」所迷惑,導致做了或者操了很多沒有必要的心。
今天我們不聊別的,就簡單聊一下關於「二頭肌」。
真正認識和了解二頭,捨棄一些不必要的努力!讓鍛鍊更簡單、明了、高效。
二頭的基本功能
再練某塊肌肉之前,我們首先要大概了解它,這樣鍛鍊會更明白一些。
肱二頭肌,有兩個「頭」:短頭和長頭(解剖方面一個較長一個較短),身體內側的為短頭,外側的為長頭。(注意不是上和下)
二頭肌的主要功能:肘屈,也就是二頭肌收縮會使手肘彎曲。同時,由於二頭還連接著肩關節,二頭肌也有大臂上抬(肩屈)的功能。
因而,練二頭的主要動作就為:肘屈的抗阻力訓練(例如:啞鈴彎舉、龍門架彎舉,就各種肘屈類的動作、或者直臂手心朝上大臂上抬類動作)
也就是鍛鍊肌肉,就根據肌肉的收縮功能,施加壓力,並反覆收縮,從而刺激肌肉,提供一個變強的理由(恢復也很重要。)
針對二頭寬度、厚度的訓練?
相信大家都會聽說,各種針對性的二頭肌訓練,什麼針對厚度、寬度之類的,甚至還有長度的....
什麼針對練內側(短頭)就顯得寬,針對外側(長頭)就會更高更厚
各種文章理論說的一套一套的,讓你感覺很專業,很細節。
其實,二頭肌,根本不存在什麼寬度、厚度的針對訓練,要長就是一圈整體的增粗,好好想想你就轉過來了。
而對於,針對短頭和長頭的訓練,看起來細節,這種針對對於你的二頭訓練來說沒啥意義,都一樣。原因如下:
再看解剖圖,二頭都止與橈骨粗隆和前臂筋腱膜(肘關節前側),只是兩個頭分別附著在相鄰的位置:
任何二頭肌的訓練你都不可能單獨刺激一個頭,二頭肌本身就是一塊肌肉且兩個頭的功能都完全一致,也就是說,你只要練,它就同時發力,針對一側頭只是在浪費自己的經歷罷了!
二頭不像胸大肌,雖然分為上中下三束,因為上、下束的功能確實有一定區別,因而可以針對訓練,但是通常練習中束時整體上、下也都能練到。
(注意:肌肉功能很關鍵:這樣才能判斷針對訓練是否有意義)
也就是說不存在什麼針對二頭厚度、寬度的訓練,不用在這方面浪費精力,多想想辦法多刺激刺激二頭肌、補充營養就行了!
說白了就是二頭圍度不夠、二頭的肌纖維不夠粗壯,就是欠練、欠長!
肌峰、長度?
當然,也不存在任何關於針對二頭肌「肌峰」(收縮後的高度)和長度的訓練,只是想當然的罷了。
二頭肌長度問題
首先說一下二頭肌的長度,很多人曲臂二頭肌一收縮,肘關節前面就「缺」了一塊似的,有的就直接練至肘部。很多人會認為「缺一塊的」是練「跑偏」了。
其實,二頭肌的收縮後的長度屬於天生的肌肉形態,跟訓練和圍度都沒有任何關係,天生到肘,咋練都到肘,天生「短一些」,咋練就是那樣、不會改變長短,OK!
關於二頭肌的肌峰:
二頭肌的肌峰主要取決於3點
1.基因:也就是天生的肌肉形態,通常二頭肌收縮後相對越短,肌峰就會越高;收縮後相對越長,肌峰就相對較差。這應該不難理解吧
2.圍度:當然,圍度也至關重要,有了圍度支撐,屬於你的肌峰才越高!
3.體脂:肌峰效果,脂肪的生長位置可不是個人能控制的,體脂一高(如果手臂的脂肪比例還較高的話),把肌峰「底部」填的滿滿的,還怎麼顯示出肌峰?
同樣,還是二頭肌圍度不夠,體脂不夠低。
別想其它的,想怎麼把二頭搞大就行了!
那各種二頭訓練動作有什麼區別
對於二頭來說,不同的訓練動作,訓練方式,就是能更充分地刺激二頭肌,從不同程度和層次刺激,獲得更充分的增肌刺激
且在不同體位和不同肌肉狀態下,能使用的最大重量和承受的壓力不同。
你可以普通地彎舉,也可以利用肩屈的功能來練二頭(大臂上抬至水平面做肘屈,可使用彈力帶),也可以完全直臂掌心朝上上抬大臂。
訓練就是為了刺激肌肉,使其有增大的理由。
訓練動作和訓練技術主要就是為了針對不同情況,不同訓練水平,進行相應可承受的良好刺激訓練。
有的動作可能難一些,但只要是練二頭的動作即可,只要你的負荷足夠即可,只要能充分的刺激二頭即可。目的就是為了刺激肌肉!
不用搞那麼多花里胡哨的!只要能掌握動作要點,姿勢儘量規範,練就完了!
且肌肉和人體本身就是一個整體,只能儘可能的針對某塊肌肉刺激,根本不可能完全孤立肌肉!且對於普通愛好者而言,跟本也沒必要糾結這些所謂的細節,了解其肌肉功能,加強訓練,把圍度搞起來體脂降下去就可以了。
針對訓練也要看各個肌肉情況和功能,有些真的沒有必要,更別說是普通愛好者了,很多朋友總是被各種花里胡哨的「理論」所迷惑!
不過注意,鍛鍊是鍛鍊,想增肌恢復和飲食也必不可少!
關於具體的動作技術、要點,以後都會和大家分享~加油!
作者公眾號:SWH徒手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