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內小編告訴你物聯網也有利弊之分

2019-07-30     小摳1879460140

每一個技術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對於物聯網技術也是如此,那麼我們如何看待物聯網技術的利弊呢,如何把控物聯網的發展呢?

物聯網(IoT)不是一個新事物,然而,隨著其潛力開始在實際應用中體現,企業必須意識到這項新技術帶來的好處以及隨之而來的風險。

簡單地說,物聯網能夠將設備連接到網際網路並使其相互連接,同時這些設備能夠根據所收集的數據對情況做出響應。

從可以判斷食材何時用完的智能冰箱到告知最佳路線的智能電動汽車,物聯網設備將在未來幾年內普及開來並深深地融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到2020年,90%的汽車將連接到網際網路,而全球物聯網支出也將達到1.7萬億美元。

物聯網的商業潛力

物聯網將徹底改變商業世界。隨著雲計算、智能設備和應用程式的出現,標準的朝九晚五工作模式也將成為過去。物聯網超越了雲技術,可以管理網絡上的所有設備,不僅可以控制個人工作量,還可以控制倉庫庫存,甚至整個生產線。

物聯網有潛力提高工作效率。傳感器和跟蹤意味著加熱和照明等服務可以遠程自動控制。智能設備將與周圍環境交互,並節省大量標準交互時間,如咖啡和文具訂單,以及實際的特定位置活動,如監控臨床環境中的冰箱溫度。

不僅如此,由於智能電網協調優化能源輸送,使能源和生產變得更加經濟。從日常運營中收集的數據最終將反饋給電網,從而為任何企業提供更具成本效益和可持續性的模式。

到2020年,預計將有500億台連網設備投入使用以及500萬個新應用程式用於支持這些設備,所有這些應用程式都將生成數據。物聯網意味著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客戶行為,並讓企業有機會通過從品牌到商店布局、產品和服務的有針對性的戰略做出回應。

評估安全和隱私風險

雖然物聯網的好處顯而易見,但是人們對這種天文數字般海量數據的風險卻知之甚少。可以說,物聯網面臨的最大挑戰將是安全和隱私風險 ——已經存在對黑客攻擊以及可能對企業造成潛在災難性後果的擔憂。

物聯網的核心是收集、分析和使用數據,它提供了整個組織的全球視野潛力,並對客戶行為、業務運營、工作習慣等有著前所未有的洞察力。雖然很容易理解企業為何會感到興奮,但這種對如此規模數據的訪問也會帶來重大風險。

設備之間的無限新連接可能會在安全性方面打開後門,除了增加安全漏洞的可能性之外,更多的應用程式還意味著在出現漏洞時,被攻擊的可能性更大。

將新技術與傳統基礎設施相結合可能是一項艱巨任務——如果沒有正確的戰略——可能會產生難以修復的問題。網絡攻擊已經變得如此複雜,以至於無論企業的規模大小如何,都無法倖免。數據黑客攻擊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威脅,迴避這個想法的企業都必須睜開眼睛認清現實。

保護您最有價值的數據

企業需要仔細考慮滿足其自身和客戶需求的數據保護策略。保持穩固的IT安全態勢是一項持續的任務,需要持續的行動和審查。企業必須採取更加主動的安全態度,並變得更加積極和預防。改造網絡安全已不再足夠,必須預先規劃好,才能有效地實現「設計安全」,而不是「添加安全」。

一個強大的安全策略必須是每個網絡的核心。阻止黑客入侵是不可能的,但使用加密數據是保護敏感或私人文件的最佳方式。創建一個不可能的迷宮導航會分散和混淆潛在的黑客,並創建一個具有挑戰性且耗時的過程,從而阻礙他們的跟蹤。

隨著對數據的日益依賴,圍繞機密個人數據的保護和安全是任何業務模型的基本組成部分,並且不斷對其進行監控,以避免潛在破壞性安全漏洞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

工作場所文化及其在安全方面的關鍵作用

雖然技術是必不可少的,但它只是拼圖的一部分——有效的工作場所安全文化是重中之重。組織的安全文化是其數據安全計劃的基礎。將安全價值觀融入到一個機構的文化中,並採取行動取代言論至關重要——參與其中的員工更有責任感,並對安全問題負責。

現實情況是,人類是任何組織中最薄弱的環節,雖然計算機將按照我們編程的方式進行,而人類則不然,這使得對安全框架的需求變得更加重要。根據Verizon的說法,人為錯誤是導致近五分之一數據泄露的根本原因,雖然幾乎四分之三的攻擊來自組織外部,但仍有超過四分之一涉及內部人員。

一個組織的安全文化需要持續的關注和維護。當安全文化可持續發展時,它將把安全從一次性事件轉變為一種永遠會產生回報的工作方式。對於員工而言,必須注重持續的意識。安全培訓不應孤立對待,相反,公司和組織應承諾為所有業務領域的員工定期舉辦會議,以提高信心和績效。

員工通常被黑客指定為獲取數據的目標,這使得對同事進行網絡安全教育的需求變得更加重要。例如,了解早期的「網絡釣魚」嘗試模樣,可能會阻止致命的商業攻擊。

物聯網對於各種規模的企業來說, 其重要性和相關性只會越來越大。雖然看到企業對這項技術的好處感到興奮是積極的,但忽視隨之而來的真正風險卻是短視的。通過戰略性的思考,確保安全考慮是業務戰略的核心,組織可以減輕風險,同時最大限度地發揮積極作用。

以上文章來源於電子發燒友,如需轉載請致電原作者,如想要學習物聯網技能,請與達內小編聯繫或者留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I-OEQmwB8g2yegNDwMy4.html